“解读”在典籍翻译过程中的作用,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古代的翻译理论?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古代的翻译理论(译论解读)

古代的翻译理论

【作者机构】华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来 源】《英语研究》 2018年第1期P100-109页
【分 类 号】H315.9
【分类导航】语言、文字->常用外国语->英语->写作、修辞
【关 键 词】典籍翻译 《论语》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
【基 金】201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论语》汉英对比研究的功能语言学方法”(14BYY027)的部分研究成果
【摘 要】典籍的翻译过程涉及一些重要的步骤,其中之一就是对原文的解读。本文以《论语》中的"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作为例子,探讨典籍翻译过程中解读的重要作用,并试图通过分析比较几个有影响的英译文来展示《论语》英译的复杂性,揭示典籍翻译过程所涉及的一些问题。

“解读”在典籍翻译过程中的作用

——以“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的英译为例

黄国文

(华南农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 广东 广州 510640)

0.引言

我们在《对原文注释的理解与取舍:典籍外译的一个重要过程》(黄国文,2015)中说到,对典籍的外译,一直都存在着对典故、事件、人物、语言形式等的理解问题。语内翻译者对原文的理解,所得出的结论或提出的猜测,势必直接影响语际翻译者对原文语言形式及其文化内涵的翻译;语际翻译者如何理解、如何取舍语内翻译者的相关诠释,怎样进行对原文的“解读”,也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在整个翻译过程中,涉及的步骤很多,其中一个重要的步骤就是解读原文,尽可能把原文的意思作出最合适的理解,这就是解读的过程。但是,汉语典籍的特点是:它是用文言文写成的,原先没有标点符号,也没有断句。尽管已经有文学家、历史学家、哲学家等文史专家作了注疏,但有些解读还是常常存在争议。本文以“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论语·阳货篇第十七》)一句作为例子,探讨典籍翻译过程中解读的作用,试图通过分析比较几个有影响的英译文来展示《论语》英译的复杂性,揭示典籍翻译过程所涉及的一些问题。

1.作为语篇的译文

无论是口头话语、书面语篇,还是译本(translated text),对于话语分析和语篇分析者来说都是一样重要的研究对象——语篇;虽然它们各有自己的特点,但从语篇分析角度看,它们都是交际的单位,都传递着带有一定目的的交际信息。

我们(如黄国文2006)认为,进行语篇分析有六个步骤:①观察(Observation);②解读(Interpretation);③描述(Description);④分析(Analysis);⑤解释(Explanation);⑥评估(Evaluation)。这六个步骤构成了一种分析语篇的方法,当然也可用于研究翻译译本和翻译问题。做语篇分析,要求研究者要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断定能力;能断定某一特定的语篇是否有被作为研究对象的价值。虽然从理论上讲,所有文本都具有研究价值,但在实际操作中,并不是每个文本都会符合分析者的研究目的、都会引起分析者的兴趣、都会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一旦分析者观察到能引起自己兴趣并想研究的文本,这就有了研究的开始。

选择了研究对象后,要对文本进行深度、细致的阅读,这样就开始了对研究对象的“解读”过程。这个过程非常重要,因为接下来的描述、分析、解释和评估都是基于对文本的理解和解读。如果研究者没有能力解读和弄明白文本表达的意义,那就不可能有合格的翻译。如果文献中存在明显的争议,那就需要翻译者的判断和取舍。

关于汉语典籍的外语翻译问题,一般说来有两个阶段:“语内翻译”(intralingual translation)和“语际翻译”(interlingual translation)(Jakobson,1971: 261)。对于《论语》的英语翻译,通常首先是把原文翻译成现代汉语,这就是语内翻译,然后再从现代汉语翻译成英语,这就是语际翻译。当然,语内翻译有时并不是有完整的文字文本。我们曾指出,“把用文言文撰写的典籍翻译成现代汉语这个语内翻译过程可以是有明显的实际文本,也可以是只存在于译者头脑中的‘后源语文本’(post-source-text)(即介于源语与目的语之间的文本)。”(黄国文,2012: 70)但是,无论语内翻译是否有文字文本,这个过程实际上都是存在的,要么存在于外部世界,要么存在于翻译者的内心世界。

2.解读

像《论语》这样的典籍,是2000多年前问世的文言文文本,没有断句,没有标点,也隐含了很多历史、地理、文化、宗教、社会等领域的事件和知识。又由于当时的信息传递和信息保存等条件限制,后人对一些文本、段落、字句的理解和注释就存在着很多争议。正因为如此,关于《论语》的版本、内容、断句、注解、解释等,一直以来都是中国思想史研究者(包括古汉语、哲学、历史、社会等学科的专家学者)讨论的问题,也一直存在着争议。下面我们以“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为例讨论几个不同的解读。

从文献看,很多人都对“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进行了解释,而且也出现了很多完全不同的理解。马娜(2015)在讨论前人对这一章节的解读时,列举了九种解说。限于篇幅,下面只引用对“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的解读:①杨伯峻(1980: 81)对此句的解读是“只有女子和小人是难得同他们共处的”。②杜宏博、高鸿(1998: 165)的解读是“只有家中的妾和仆人最难侍养了!”③吴正中、于淮仁(1999: 28)认为“此章之正确断句当为:孔子说:‘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即:孔子说:‘对!您(这位)先生(说得是对的)啊!小人(实在是)很难对待、侍候、对付的……’”④刘明武(1998: 55)认为“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中的“女子”非指“女人”,应理解为“只有你的儿子和小人一样是难以相处的……”⑤董日臣(2001: 72-73)对此句的解读是“唯独女子给小人做事(或共事),是最难侍奉(或相处)的啊!……”⑥牛多安(2002: 121)认为此句应解释为“女子支持、赞助小人,与小人结党营私,小人便会肆无忌惮,任意胡为……”⑦陈冠梅(2003: 86)则是这样解释的:“养在父母家的姑娘,刚出嫁不久未作母亲的年轻妇人,志向浅陋的小辈和下层人物,孔子认为他们缺少一种高贵恒久的精神品德……”⑧闫合作(2006: 56)对“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的解释是:“如果把女儿嫁给道德败坏的小人,亲近他,他就骄横无礼;疏远他呢?却还心系着女儿。近,近不得;远,远不得,这是一件很麻烦的事。”⑨吴全权(1997: 50)认为这个句子中的“女子”是指“南子”(春秋时期卫灵公夫人),“小人”指“卫灵公或其类属者”,并断言这种解释“有证有据,昭然若揭”。这里所列的九种解释是大量不同解读中的几种,这足以表明,此句话不是一般人所认为的表达那么简单的意义。

除这九种解释外,还有很多其他的解读。这些不同的解释。有些是从文字、声韵、训诂等方面入手,有些是以社会文化、传统思潮、性别平等之议题研究,大家的共同目的都是想提供自己认为最合适或正确的解读,也希望能提供自圆其说的理解。

对于这句话中的词和词组,也有很多不同的解释。据汪秀丽、李跃中(2015)的研究,有下面四种观点:

(1)朱熹(1992)、张居正(2007)、钱穆(2002)等解“女子”为“侍妾”,解“小人”为“仆隶下人”,解“养”为“教养”“畜养”。

(2)刘宝楠(1990)、杨伯峻(1980)、李泽厚(2004)等是这样解释的:“女子”为“妇女”,“小人”为“道德低下之人”,“养”为“相处”“对付”。

(3)杨子彬(2002)认为,这里的“女子”暗指“南子”,“小人”暗指“卫灵公和雍渠之流”,此句的意思是:只有南子那样的女子和卫灵公、雍渠那样的小人是难以相处和教养的。这一观点与吴全权(1997: 50)的看法一样。

(4)吴正中、于淮仁(1999)和张玉卿(2005)都认为,“女子”通假“汝子”,意为“你们这些人”,解“养”为“教育”,因此此句话说的是:只有你们几个弟子和小人一样是不好教育的。

其实,关于这句话的解读,研究文献一直不断在更新。虽然我们所列举的只是学界的一部分观点,但已经足以证明这句话的不同解读。这类讨论还会继续下去,而且应该是不会有任何定论的。这一点说明,要翻译典籍,需要翻译者对现有的注疏进行筛选、审视和取舍。这也是对典籍的解读问题。

有学者对“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中的“与”字进行了研究,认为“‘与’不是人们惯常理解的连词‘和’,而是介词‘跟’”,该句的意思是“女子跟小人相处是很困难的”(高喜田,2015: 8)。 廖名春(2012: 113)则认为,从语法结构看,“‘女子与小人’是一个偏正结构,‘女子’是中心词,‘与小人’则是后置定语,是修饰、限定‘女子’的。”,因此“女子与小人”的意思是“象小人一样的女子”,即“女子”中的“小人”。而牛多安(2002: 121)则认为,“‘与’不是连词,而是动词, 是赞助、嘉许、参与之意”。

3.不同的英语翻译

上面所说的“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的不同解释,其实就是它的语内翻译的不同表现。在把它翻译成英语时,就要根据原文和前人对原文的解释来选择意义。下面我们看看这句话的语际翻译(中译英)情况;限于篇幅和讨论重点,我们不研究该句后面“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的翻译情况。

3.1 几个不同的翻译

从我们所收集到的多个《论语》英译版本看,大多数人都采取了朱熹(1992)、张居正(2007)、钱穆(2002)和刘宝楠(1990)、杨伯峻(1980)、李泽厚(2004)等的解释,但它们之间还是有些差别的。下面是一些例子:

(1)The Master said, “Of all people, girls and servants are the most difficult to behave to. ...”

(Legge,1861/2011: 330)

在理雅各(James Legge)(1861/2011)的译文中,“女子和小人”和“养”分别翻译为“girls and servants”和“behave to”,这应该是根据朱熹(1992)的解读。对于“女子和小人”,辜鸿铭(Ku,1898)采取“young women and servants”来翻译,但“养”被翻译为“keep”:

(2)Confucius remarked, “Of all people in the world, young women and servants are the most difficult to keep in the house. ...”

(Ku,1898: 162)

苏慧廉(Wiliam Edward Soothill)(1910/1995)把“女子”翻译成“maids”,其他的与辜鸿铭(Ku,1898)一样。

(3)The Master said: “Of all people,maids and servants are hardest to keep in your house. ...”

(Soothill,1910/1995: 110)

下面是另外一些译文,它们之间也有些差异,但总的说来是大同小异:

(4)The Master said, “Women and people of low birth are very hard to deal with. ...”

(Waley,1938: 216-7)

(5)He said: “Young women and small men [in sense of flappers and house boys] are hard to rear....”

(Pound,1950: 279)

(6)The Master said, “In one’s household, it is the women and the small men that are difficult to deal with. ...”

(Lau,1979: 148)

(7)The Master said: “Only women and small men seem difficult to look after. ...”

(Dawson,1993: 73)

(8)The Master said: “Women and underlings are especially difficult to handle...”

(Leys,1997: 89)

(9)The Master said, “Women and servants are particularly hard to manage...”

(Slingerland,2003: 211)

(10)It is difficult, said the Master, to deal with women and servants. ...

(Xu,2005: 94)

(11)K’ung Fu-tsze said: “Of all people, women and subordinate men are the most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 ”

(Roberts,2007: 253)

(12)The Master said, “Women and petty persons are the hardest to look after…”

(Watson,2007: 125)

从上面12个例子可以看出,对“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中的几个关键词的翻译,还是存在差异的。下面将一一讨论。

3.2 “女子”的翻译

就关键词“女子”的翻译而言,在我们这里所列举的12个译文中,有十个人译为“women”(Ku, Waley, Pound, Lau, Dawson, Leys, Slingerland, Xu, Roberts, Watson);但是,还是存在差异的:六人直接译为“women”,两人(Ku, Pound)译为“young women”,一人(Lau)用了“the women”,一人(Dawson)用了“only women”(估计only 是“唯”的翻译)。在理雅各(1861/2011)的译文中,“女子”被翻译为“girls”,而在苏慧廉 (1910/1995)中则被翻译为“maids”。这些翻译的共同点是把“女子”当作复数(指多个女子),既有泛指“女子”(women),也有特指某一类“女子”:年轻的女子(young women)、姑娘(girls)、女仆(maids)。从这里的翻译看,没有一个译者认为“女子”是指“南子”(吴全权,1997;杨子彬,2002)。

3.3 “小人”的翻译

“小人”一词的翻译情况是这样的:有五人(Legg, Ku, Soothill, Slingerland, Xu)用了“servants”,三人(Lau, Pound, Dawson)用了“small men”,其中刘殿爵(D. C. Lau)还使用了定冠词the”。韦利(Arthur Waley)用了“people of low birth”,华兹生(Burton Watson)用了“petty persons”, 莱斯(Simon Leys)用了“underlings”,而罗伯茨(H.H. Roberts)则用了“subordinate men”。从这些翻译看,“小人”的意思主要有两个:“仆隶下人”(朱熹,1992;张居正,2007;钱穆,2002)或“道德低下之人”(刘宝楠,1990;杨伯峻,1980;李泽厚,2004)。所有翻译的共同点是把“小人”当作复数,也没有人认为它是指卫灵公和或其类属者(吴全权,1997;杨子彬2002)。

3.4 “难”和“养”的翻译

关于“难”的翻译,我们这里所列的12种译文之间还是有差异的,主要表现在形容词的选择和比较级的选用:七人(Legg, Ku, Roberts, Lau, Xu, Dawson, Leys)用了“difficult”,另外五人用了“hard”;两者的选用没有多大的差别。五人(Legg, Ku, Soothill, Roberts, Watson)用了形容词的最高级(the most difficult, the hardest, hardest),另外七人(Pound, Lau, Xu, Dawson, Waley, Slingerland, Leys)用了形容词的“原级”,其中三人(Waley, Slingerland, Leys)还用了副词(very, particularly, especially)修饰形容词。

至于“养”,译者所选择的词语可分为三类:①表示“抚养”意义的:keep(Ku, Soothill)、look after(Watson, Dawson)、rear(Pound);②表示“对付”意义的:deal with(Waley, Xu, Lau)、handle(Leys)、manage(Slingerland)、behave to(Legge);③表示“了解”意义的:understand(Roberts)。这些不同的词语的选用,反映了译者的解读和自己的态度。用“look after”之类表示讲话人(孔子)站在高处,有“施舍”之意,用“deal with”则表示讲话人表示要“应付”或“对付”女子和小人,无“施舍”之意,而且有对“女子与小人”不友好的含义。

3.5 关于“与”

在我们见到的《论语》英译本中,都把“与”看作是连接“女子”和“小人”的连词,表示“和”(and)的意思。如果按照高喜田(2015:8)的解释,那一种可能的英语翻译就是“It is very difficult for women to get along with small men”。如果按照廖名春(2012:113)的观点,“女子与小人”的意思被解读为“像小人一样的女子”,可以英译成“The underling-like women are difficult to deal with”。如果按照牛多安(2002:121)的观点,接受“与”是动词,表示赞助 、嘉许、参与之意,并把整个句子理解为“女子支持、赞助小人,与小人结党营私, 小人便会肆无忌惮,任意胡为”(2002:121),这个句子的英译就可能是“When women are in favour of small men, the latter will not behave themselves”。可见,对原文的理解,直接影响到意义的翻译。

4.讨论

从上面的分析看,我们所选的12个英译文,采用的解读都与朱熹(1992)、张居正(2007)、钱穆(2002)和刘宝楠(1990)、杨伯峻(1980)、李泽厚(2004)等的一样,把“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理解为:与妇女和仆隶下人(或道德低下的人)相处很难。但是,就译文所选用的词语看,这些译文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别。现做进一步讨论。

4.1 泛指与特指

就语法而言,名词词组可以表达泛指意义(例如,Pandas are lovely.),也可表示特指意义(The pandas are so lovely.)。在上面的译文中,有些译者把“女子”和“小人”当作泛指来处理,例如:“Women and people of low birth are very hard to deal with”(Waley)、“Women and servants are particularly hard to manage”(Slingerland)。庞德 (Ezra Pound)、许渊冲、华兹生和莱斯也都是这样处理的。但也有译者把“女子”和“小人”当作特指来处理,例如:“In one’s household, it is the women and the small men that are difficult to deal with.”(Lau)这里的特指意义是通过两个定冠词(the)的使用来表达的。用了定冠词(即the women, the small men)表明说话人心中是特指某些女子和小人,而不是泛泛地说。其实,刘殿爵的译文中还用了“in one’s household”来限定所谈论的范围:在家里的那些女子和小人。

理雅各、辜鸿铭(Ku, Hungming)、苏慧廉和罗伯茨也都使用了介词短语作为地点状语,限定所谈论的对象的范围。也正因为有了这个限定范围的介词短语,后接的形容词才能用“最高级”来表达:比起其他类型的人,“女子与小人”是最难对付的。但是,这几位译者使用的“of all people”和“of all people in the world”与刘殿爵的“in one’s household”是不同的,前者主要用来突出比较的“范围”(在所有人中),后者主要用来限定意义的表达(在家庭的地方),因此前者用了形容词的最高级,后者不属于这种情况。

4.2 全部与部分

泛指与特指的表达与全部与部分有关。像韦利的译文“Women and people of low birth are very hard to deal with”是泛泛而谈;它虽然表示“类指”(generic)的意义(即一般说来,这类人不好对付),但并不是指天下所有的女子和小人。相比之下,在道森(Raymond Dawson)的译文“Only women and small men seem difficult to look after”中,用“only”后就突出了类指意义,排除它类,这样就是表示全部意义了,而且是加强了表达的语气。估计这个“only”的使用与原文中的“唯”有关。

4.3 词语的选择

就词语意义的内涵和外延来说,每个选择都表达了不同的意义。例如,“women”要比“young women”(Ku)、“girls”(Legge)和“maids”(Soothill)的所指范围广,因为相比之下“women”是个上义词;同样地,用“small men”(Lau, Dawson, Pound)也要比“servants”(Legg, Ku, Soothill, Xu, Slingerland)、“people of low birth”(Waley)、“petty persons”(Watson)、“underlings”(Leys)和“subordinate men”(Roberts) 所指的范围广。在庞德的译文中,译者特别指明,他所选用的“young women and small men”的意义是“flappers and house boys”(时髦女子男仆)。

至于“小人”的翻译,无论是用“servants”,还是“people of low birth”或“underlings”,这都表明了译者的态度和评估。把“养”翻译为“抚养”意义(如keep, look after, rear)或者“对付”意义(如deal with, handle, manage, behave to)和“了解”意义(如understand),所表示的意义也是不同的。用“look after”是“‘我’照顾了他们”,用“deal with”则是表示“‘我’要对付他们”,用“understand”则有“抱怨”的含义。

4.4 译文的特点

在原文的“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中,“女子”和“小人可能是特指,也可能是泛指,可能是表达全部的意义,也可能是表示部分的意义,但在英语中,定冠词的使用、时态的选择、名词单复数的选用,都会表达原文隐含的或原本没有的意义。选择了一定的形式,就表达了一定的意义,所以译者所做的任何选择都是意义表达的选择。

上面我们说到,吴全权(1997: 48)和杨子彬(2002: 382)认为,“女子”指的是南子,“小人”指卫灵公和雍渠之流或其类属者。马娜(2015: 110)赞同吴全权(1997)的观点,认为这才是正解。如果我们接受这样的理解,那英语的译文可能就会是这样:

(13)It is the woman and the small man (and his associates) that are difficult to deal with.

这里的“女子”用单数形式,并加了定冠词(the woman),因此是特指某一个女子(即“南子”);如果要把“南子”明确说出来,也可直接使用“Nanzi”来替代“the woman”。同样地,“小人”被翻译为“the small man”(名词也是单数,并加定冠词),所以也是用来特指某一个人(即卫灵公)。例(13)的限定动词用了现在时态;如果改为过去时态(即It was the woman and the small man (and his associates) that were difficult to deal with),那就不是谈论“现在”,而是表达“过去”的一种观点了。

4.5 译者的选择

由于年代、历史、文字符号等原因,所有的典籍中的记录都存在可以有多种解释的可能。有了不同的语内翻译版本,就可以有不同的语际翻译版本。据统计,《论语》的英译本就有60多种。对于“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翻译,主要还是根据朱熹(1992)、张居正(2007)、钱穆(2002)和刘宝楠(1990)、杨伯峻(1980)、李泽厚(2004)等人的解释:“女子”指“妇女”,“小人”指“仆隶下人”或“道德低下之人”,“养”表达“相处”或“对付”的意思。即使所有译本都根据基本相同的原文解释,由于要把这一意思通过另一种语码(英语)表达出来,所以也存在着差异,这点从上面的讨论也可以看出。

对于典籍进行诸如断句、解释和注解等的取舍,这取决于译者本人的知识背景、学识、翻译技能、翻译的目的等等,当然也与读者对象有关。进行典籍外译,考验的是翻译者的文化素养、语言驾驭能力等个人综合素质,这点从他对相关的注释进行合理合适的理解和取舍就可看出。

5.结语

关于“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的解读,多年来一直是学者热衷的事情,这其中原因之一是:很多人凭这句话就断定孔子歧视女性;人们对这句话的理解的分歧,主要原因在于对“女子”和“小人”的解释。这种解释,导致很多人批评儒家歧视女性,因为这是赤裸裸地宣泄对女性的性别歧视,当然也与孔子乃至儒家的“有教无类”“仁者爱人”“忠恕待人”的博爱精神不一致。

高喜田(2015:8, 10)对“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考辨后认为,译文应为:“女子跟小人相处是很困难的”。为什么有这样的解释,主要是他对句中“与”一词的解释:“在这里,关键词‘与’不是人们惯常理解的连词‘和’,而是介词‘跟’。”因此,他认为:“孔子不但没有歧视妇女的意思,反而表现出对女性性格特点的准确把握和对妇女的关怀之情。”他还断言,“两千多年来,从汉儒到宋儒、清儒以至今人时贤,主流注家的解释是错误的。”“数千年来加在孔子头上‘歧视妇女’的冤案,从此可以休矣。”

《论语》已经出版了60多种英译本,今后还会有更多的英语版本出现。对于大多数的《论语》复译者来说,要自己去研究《论语》,并真正理解整部《论语》乃至孔子儒家思想的深刻内涵,这是不容易做到的,或者说不可能的。因此,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只能依靠和参考别人的研究成果(尤其是语内翻译版本和有关注释)。但是,即使这样,也存在着要对现有的语内翻译文本和语际翻译文本进行鉴定、筛选和对有关注释进行取舍,不然就不可能“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篇第七》)。从这点看,典籍的翻译是一件非常难做的事,它不仅仅是两种文字的转换活动,而且是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重新解读和重新诠释;翻译者对原文的解读在整个翻译过程中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做翻译的人要做个合格的翻译者之前,必须努力做个合格的解读者(interpreter)、重写者(re-writer)和创作者(creator)。

参考文献:

[1]Dawson, R. Confucius——The Analects[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3.

[2]Jakobson, R. On Linguistic Aspects of Translation [G]∥ Jakobson, R. Selected Writings. Word and Language. The Hague: Mouton, 1971: 260-266.

[3]Ku, Hung-ming. The Discourses and Sayings of Confucius [M]. Shanghai: Kelly and Walsh Limited,1898.

[4]Lau, D. C. The Analects (Lun yü) [M]. Harmondsworth & New York: Penguin Books, 1979.

[5]Legge, J. The Chinese Classics [M]. Shanghai: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Press, 1861/2011.

[6]Leys, S.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M].New York: W. W. Norton & Company, 1997.

[7]Pound, E. The Analects[G]∥ Pound, E. Confucius: The Great Digest, The Unwobbling Pivot, The Analects[M]. New York: New Directions, 1950: 189-288.

[8]Roberts, H.H.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M]. U.S.A.: Anjeli Press, 2007.

[9]Slingerland, E. G. Confucius Analects: With Selections from Traditional Commentaries [M].Indianapolis: Hackett Publishing Company, 2003.

[10]Soothill, W. E.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M]. Edinburgh: Oliphant, Anderson, & Ferrier, 1910.

[11]Waley, A.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M]. London: Allen & Unwin, 1938.

[12]Watson, B.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M].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07.

[13]Xu, Yuanchong. Confucius Modernized [M]. Beijing: Higher Education Press, 2005.

[14]陈冠梅. 析“女子”与“小人”[J]. 古汉语研究, 2003(1):85-86.

[15]董日臣. 孔子“三案”辨证[J]. 深圳大学学报, 2001(2):72-77.

[16]杜宏博,高鸿. 四书译注[M]. 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 1998.

[17]高喜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考辨——兼论孔子并无歧视妇女意[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4):8-10.

[18]黄国文. 翻译研究的语言学探索[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6.

[19]黄国文. 典籍翻译:从语内翻译到语际翻译——以《论语》英译为例[J]. 中国外语, 2012(6): 64-71.

[20]黄国文. 对原文注释的理解与取舍:典籍外译的一个重要过程——以“子罕言利与命与仁”为例[J]. 当代外语研究, 2015(8):1-5.

[21]李泽厚.《论语》今读[M]. 北京:三联书店, 2004.

[22]廖名春.“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疏注及新解[J].人文杂志, 2012(6): 108-115.

[23]刘宝楠. 论语正义[M]. 北京:中华书局, 1990.

[24]刘明武.为孔子辩:“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中的“女子”非指“女人”[J]. 妇女研究论丛,1998(4):54-55.

[25]马娜. 试论“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的本义[J].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5(6): 108-110.

[26]牛多安. 孔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释义[J]. 孔子研究, 2002(5):120-121.

[27]钱穆. 论语新解[M].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

[28]汪秀丽,李跃中.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或无涉女性歧视[J].社会科学论坛, 2015(12): 207-213.

[29]吴全权.《论语》“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析辨[J]. 江汉大学学报, 1997(5):47-50.

[30]吴正中,于淮仁.“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新解——为孔子正名[J]. 甘肃社会科学, 1999(5):28-29.

[31]闫合作.论语说[M].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6.

[32]杨伯峻.论语译注[M]. 北京:中华书局, 1980.

[33]杨子彬.孔子鄙视妇女吗?“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辨析之一[J]. 国学论衡, 2002(2):379-405.

[34]张居正. 论语别裁[M].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35]张玉卿. 论语新译[M]. 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 2005.

[36]朱熹. 论语集注[M]. 济南:齐鲁书社, 1992.

The Role of Interpretation inthe Process of TranslatingClassics

HUANG Guowen

Abstract:There are a number of important steps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ng Chinese classics, and “interpretatio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steps. Using “wei nüzi yu xiaoren wei nan yang ye” from the Confucian Lun Yu (TheAnalects) as an example, the paper explores the decisive role of interpreting the source text and, by comparing different translated English versions of this sentence, illustrates the complexity of translating the Confucian Lun Yu, and the discussion helps identify some of the problems involved in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Key words:translating classics; the Confucian Lun Yu (The Analects); “wei nüzi yu xiaoren wei nan yang ye”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论语》汉英对比研究的功能语言学方法”(14BYY027)的部分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黄国文,男,华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博导,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主要从事功能语言学、生态语言学、应用语言学、语篇分析和翻译研究。

本文转自:典籍英译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