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的北面是阴山山脉的大青山,翻过大青山就是历史上的北魏重镇武川。去武川的路上要经过一个叫段家窑的村子。这里距呼和浩特主城区大约有二十多公里,我年轻的时候曾经骑自行车来过这里,虽然其中有部分路是山路,但当年年轻气盛,没觉得有多累。
为发展旅游,现在这里建起了莫尼山非遗小镇(以下称小镇)。为什么叫莫尼山,想了半天我也想不出为什么?如果说山,这里确实已经进了山,但莫尼是什么意思?上网查才知道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境内的乌拉山原名就叫莫尼山,看样子非遗小镇的投资人应该是乌拉特前旗或者巴彦淖尔市境内的人了。
小镇建的很有特色,具有很浓的中式和怀旧元素。游客中心是一个没有大门的三合院。
进大门后首先进入眼睑的是高高的红灯笼和成片的各种色彩的灯笼。
木头房子配上红红的灯笼,浓浓的中国风。
由于小镇是建在山中,各种建筑错落有致。中间还有木栈道连接,展现出不同的韵味。
一个硕大的茶壶在倒水,成为整个景区小溪的源头。
专业文艺团体为游客表演精彩的富有民族特色的节目,这也是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活动的一部分。
精彩的演出吸引着游客,纷纷拿出手机,录下这美好的一刻。
流动图书馆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让人们更加便利的接受文化熏陶,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小朋友们坐在水筒造型的游览车上,在这个具有文化氛围的小镇上享受着童年的乐趣。
一个大院吸引了夫人的目光,原来大院的门两边和一进门的墙上写着当年上山下乡运动中的标语和口号。引起了她对那个年代的回忆。
再往里走,发现这里复制的是当年人民公社时大队的场景。
两个粮囤囤的造型让夫人回亿起当年插队时往里面倒粮食的情景。
小镇还复制了当年城市家庭居住的场景。让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又回忆起当年的生活。
几个好像是当年知青的人正在模仿当年做饭的情景,我迅速按下快门,纪录下这满满回忆的瞬间。
这个应该是一个比较殷实的家庭,当年大多数家庭达不到到这个水平。
照相馆使我想起当年照相时摆造型的情景。揭开照相上蒙的红布,里面居然真的是当年照相馆用的照相机。
离开小镇,我十分感慨。几十年前,段家窑村是呼和浩特郊区最北的地方,也应该是最穷的地方之一。改革开放,使这里农民告别了贫困,如今变成山青地绿,生活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城里人休闲娱乐,探春赏秋的去处。随着旅游小镇的进一步发展,这里一定会变得更美好,农民的生活水平将会得到进一步提高。
撰文 随 照
摄影 随 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