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仗规模宏大,但在三国历史上一点都不起眼,不是非常熟悉三国历史的人可能听都没听说过最诡异的是,在三国战争史上,这一次战役的对阵双方蜀国和魏国虽然决出了胜负,却没有输家,大家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三国历史上非常诡异的一场战役?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三国历史上非常诡异的一场战役(三国历史上非常诡异的一场战役)

三国历史上非常诡异的一场战役

这一仗规模宏大,但在三国历史上一点都不起眼,不是非常熟悉三国历史的人可能听都没听说过。最诡异的是,在三国战争史上,这一次战役的对阵双方蜀国和魏国虽然决出了胜负,却没有输家,大家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

这就是兴势之战。

这一仗,魏国出动兵力近十万,蜀国也至少动用大几万人,可是却打得虎头蛇尾。有些研究历史的人说,这一仗是曹爽为了对外建功立业以立威,但在我这个研究军事的人眼里,却充满着诡异和蹊跷。

我们就来讲一讲。

一、曹叡死了

魏明帝景初三年(公元239年)正月初一,魏明帝曹叡死了,其养子齐王曹芳即位,年仅8岁,因此魏明帝曹叡遗命大将军曹爽和太尉司马懿辅政。

曹爽和司马懿的明争暗斗是为人熟知的。两者斗争的重点其实在于兵权。

曹叡初期,司马懿本都督荆州诸军事,随着曹真的死,改为都督雍州、凉州诸军事。因而司马懿在这两个地方经营多年,拥有很大的势力,培养了很多亲信。荆州方面倒也罢了,自从关羽败亡后,这边的重要性就下降了很多。而原本在魏国四大战区地位偏低的关陇战区却因为诸葛亮的连年北伐,反而成为了第一战区。魏国在此一线的精兵强将为数众多。而司马懿偏偏又是魏国负责关陇战区时间最长的一个。可以说,关陇战区是司马懿实实在在的势力范围。

曹芳即位后,司马懿和曹爽共同执掌中军,又获得了部分中军的兵权。所以,虽然曹爽是大将军,是武职之首,实际上在军中的势力反而远远不及司马懿。

但是,司马懿以外臣的身份掌握曹魏兵权,并不符合曹操留下来的祖制。曹魏兵权向来由曹氏和夏侯氏这两系控制,这是魏国的根本制度,也是保证魏国皇权的关键所在。因为诸葛亮的存在,这种常规被暂时打破,但诸葛亮死后,外来威胁已除,司马懿身为辅政大臣,执掌中军,又在关陇、荆州两大战区拥有强大的势力,实际上已经对曹魏皇室形成巨大威胁。

为了保证曹魏皇室安全,曹爽在执政之初就定下决心,要削夺司马懿的兵权,弱化他的影响力。注:削弱司马懿权柄是曹叡定下的决心,故一开始定的辅政班子是以燕王曹宇为首的宗亲班子,因为病得昏头昏脑,受刘放、孙资挟持,才改为曹爽、司马懿。曹爽要夺司马懿权,不过是贯彻曹魏皇室一贯以来的政策。

上一篇文章讲到,经过三年半的斗争,曹爽终于把领军将军蒋济升为太尉,改命其二弟曹羲为中领军,而魏明帝的心腹毕轨为中护军(后以表弟夏侯玄继任),另一个弟弟曹训为武卫将军,这样一来就把中军的兵权全部转移到曹氏手中。

不过我们之前就讲了,第一个回合的较量司马懿虽然吃了点小亏,但并不严重。这是因为原先的领军将军蒋济虽然偏向司马懿,但并不是司马懿的嫡系,两人资历相当,蒋济用不着给司马懿当小弟。司马懿对中军的控制能力是有限的。而且蒋济这个人,人品极差,贪财而无义,并不可靠。

所以司马懿对付曹爽的手段是以敌国自重,根基还是布在外军。但是夺取中军的控制权对曹爽来说就不一样了,他本身就没什么实力,有了中军后就有了和司马懿抗衡的资本。

既然有了资本,自然就有了下一步的动作。

曹爽把目光看向了司马懿最根深蒂固的关陇战区。为什么要选择关陇战区?

一来因为蜀国的威胁,魏国在此多为精兵强将。二来司马懿在此地有很深的经营,必须要打破。三来关陇这边的将领又是曹爽之父曹真的旧部,曹爽可以通过这层关系来削弱司马懿的影响。

公元244年,曹爽和司马懿达成了一项利益交换。担任中护军不久的夏侯玄改任征西将军、假节、都督雍州、凉州诸军事,并以夏侯渊次子夏侯霸为右将军、讨蜀护军,为夏侯玄的副手。作为交换条件,空出来的中护军一职改由司马懿长子司马师接任。我们可以看到,为了打击司马懿的根本,曹爽下了血本,用极为重要、手握大权的中护军,来换取司马懿对夏侯玄出任征西将军的认可。注:中护军虽然隶属中领军,但所谓护军,其实有着监军的职能,同时又掌握中军将领升迁选拔的大权。其重要性并不弱于中领军。

从这一利益交换就可以看出来,曹爽虽然在争夺中军的第一回合上了上风,但总体上还处于弱势。用夏侯玄出任征西将军这一安排,非常有深意。因为夏侯玄是一个能被司马懿认可的人选。夏侯玄是夏侯尚的儿子,夏侯尚是司马懿的老朋友,两家是世交。而且司马懿相当喜欢夏侯玄,关系相当不错,长子司马师跟夏侯玄是发小。可见如果不是提名夏侯玄出任征西将军,在司马懿那边是通不过的,更何况提名夏侯玄的同时还把中护军交出去。

同时曹爽考虑到夏侯玄的父亲夏侯尚一直出任征南将军,执掌荆州方向战事,和关陇诸将并无多少瓜葛;所以特地安排夏侯霸为副手。夏侯霸之父夏侯渊是曹操三大将之一,长期负责关陇战事,关陇诸将也全是他老部下。

曹叡的用心,司马懿当然很清楚,对于夏侯霸的任命,他也没反对。你曹爽埋伏了这手棋,但我司马懿也埋伏了另一手棋。那就是常年征战关陇、威名卓著、根基深厚的前将军、雍州刺史郭淮。

郭淮是正儿八经的司马懿铁杆,关系好到什么程度呢?

众所周知,曹爽被杀后,夏侯玄被召回洛阳,司马懿对夏侯玄还不错,仅仅解除兵权,没动他。但夏侯霸却叛逃蜀国,其中有一条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和接任征西将军的郭淮关系极差。

负责润滑夏侯玄与关陇诸将之间关系的夏侯霸,居然和关陇诸将之首郭淮闹翻了。郭淮是夏侯渊的老部下,居然和夏侯霸闹翻了!可见司马懿在关陇战区耕耘之深。

在司马懿对关陇战区控制如此之深的情况下,想要动摇司马懿的根基,必须经营自己的势力。

那么如何在一个战区经营自己的势力呢?无非通过人事安排,手段无非两种:升和赏。但是没有军功就无法升赏。怎么办?好办,两个字,打仗。因此曹爽和夏侯玄决定攻打蜀国,然后借战胜之名进行洗牌。当然啦,曹爽的党羽对外宣称,这是为了让曹爽建立军功名声,以和军功卓著的司马懿抗衡。

于是,三国历史上最诡异的一场战役拉开帷幕。

二、汉中的防御体系

汉中是蜀国防御魏国的前哨也是进攻魏国的基地。但诸葛亮死后,情况发生了变化。诸葛亮的继承者蒋琬改变了诸葛亮夺取关陇的攻势战略,改为主要进行战略防御、伺机夺取魏国凉州。

因此汉中作为攻打魏国基地的作用被减弱了,主要变成防御。其中的主要原因是,汉中实在养不起那么多兵,蜀军主力不能再集结在汉中了(这一点不展开讲了,否则就变另一篇文章了)。所以蒋琬采用梯次纵深部署的策略,主力大军在成都、涪(今四川绵阳涪城区)、汉寿(今四川广元昭化北一线),而汉中仅由镇北大将军王平率不到三万人镇守。一旦魏国来攻,主力再行北上。

而汉中防御则根据关陇方向的四条通行道路分为三线梯次防御部署:第一线是防御陈仓道的阳平关,防御褒斜道的山口诸要塞,防御傥骆道的山口诸要塞,防御子午道的黄金戍。

第二线是阳平关背后的定军山、天荡山支点,褒斜道口修筑的汉城支点,傥骆道和子午道口修筑的乐城支点。

第三线就是最后支撑点南郑。

这里简单讲一下乐城和汉城。一般来说,汉中进行防御,只要控制住几条通行道路即可。但防御必守谷口,更要依山据险。如果是长期的防御战,那在一线的军队宿营、饮食、休整都是问题,因此蜀国在褒斜道和傥骆道出口之处修筑了乐城和汉城两个兵站基地,通过这两个支点对一线防御阵地进行后勤补给、兵员轮换、休整,并在一线失守后作为二线支撑点进行坚固防御。我们以前在长平之战中讲到的二彰城就是同样性质。

好了,小知识讲解完毕,我们继续。

当时王平手中仅不到三万兵马,要完成这样的防御部署,兵力上是有点小问题的。这其实也是曹爽和夏侯玄选择攻打汉中的原因。诸葛亮在世,汉中大兵云集,而现在防御被大大削弱了。

三、一场诡异的战役

看起来曹爽、夏侯玄时机似乎选择不错,但接下来却出问题了。从关陇方向攻打汉中一共四条通行道路,最常用的是陈仓道,其次是褒斜道,再次是子午道,最后是傥骆道。决定排序的是各条道路的长度,通行情况,水路运输等等。

其中傥骆道虽然距离最短,但山路险峻,通行困难,更为重要的是傥骆道中可以用来为大军运输的骆水河谷和傥水河谷只占全程七分之一,这就会造成后勤运输上的极大困难,非常不利于大部队行动,但适合进行策应和奇袭。

魏国正始五年(公元244年)春,曹爽进抵长安,随后与夏侯玄合兵一处,以郭淮为前锋,司马懿次子司马昭为征蜀将军,出任夏侯玄副手,大举兴兵从傥骆道进军攻打汉中。

这短短的一句话就是这一战的最诡异之处,曹魏近十万大军居然只从傥骆道一条通行道路进军,而且是历代战争史上秦岭古道中最不常用的一条。这就非常的不可思议了。

蜀军主力在涪,距离汉中有将近千里之遥,这本是蜀军因为粮食压力,迫不得已的防御策略。但对魏国来说却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魏军的进军距离比蜀军的增援距离近多了,这样就会形成一个时间差。

汉中防御虽然依山据险,但最要命的问题是四通八达,是兵家的衢地。要保卫汉中安全,必须守住所有的进出道路,否则只要敌军攻进汉中盆地,就基本守不住了。

汉中守将王平手上只有不到三万人,实际上其中的战斗兵员或称精壮不到一万五(古代各朝各代战斗兵和后勤兵的比例不尽相同,以三国为例的话,大约在一比一)。按照汉中的防御体系,这点兵力捉襟见肘。所以一开始听闻魏国大举进攻的消息,王平手下的部将建议收兵固守汉城、乐城待援。为什么这么建议,而不是御敌于国门之外?就是因为兵力不足。

这一建议直接被王平否决掉了。道理非常简单,魏军就是从傥骆道一路而来,王平为啥要放弃所有前沿要塞退到第二线防御?

于是王平命护军刘敏率主力占据傥骆道出口处兴势山一线,自己则率一部在后,防止魏军向黄金戍迂回。王平阵势一摆,此战结果就已经注定了。魏军挤在狭长的傥骆道中,空有优势兵力展不开,强攻破关难度极大,后勤补给又跟不上,必败无疑。

战役的经过和结果在意料之中,曹爽“狼狈”败回。

四、输掉了战役的曹爽却成为赢家

可是,我不禁要问,魏军的作战计划是谁做的?为什么做出这么白痴的方案?

答案似乎很明显,曹爽是三国最大的草包呀。

可是哪有这么简单的事?如果曹爽、夏侯玄不懂军事。那夏侯霸懂不懂?郭淮懂不懂?司马懿懂不懂?

要知道14年前,曹爽的父亲曹真也曾大举伐蜀,可曹真的作战计划是四路进兵。曹真本人率主力走子午道,司马懿率荆州军团走西城道,郭淮等部走褒斜道,费曜等部走陈仓道;四面围攻汉中。

《三国志》说因为天气原因,曹真走到一半退军了。真实情况是曹真的四路进兵至少有一路吃了败仗,情况和曹爽一模一样,就是在兴势被蜀军阻击。曹爽再蠢,自己老爸怎么攻打蜀国的总知道吧。就算曹爽、夏侯玄都不懂军事,夏侯霸可是亲身参与了那次作战的,在兴势被蜀军揍的就是夏侯霸本人。

这就是第一个诡异之处。汉中防御出现了明显漏洞,情况比当年曹真那次出兵有利多了。然而魏国从上到下却视而不见,特别是曹爽还偏偏重蹈覆辙。

看起来,责任全是曹爽的。

那我们来看下一条诡异之处。

对于曹爽的用心,司马懿也有他自己的安排。战前,司马懿派了司马昭做夏侯玄的副手,往这支征蜀大军里掺沙子。先锋官郭淮在战役中甚至提前撤退。战役中期司马懿给夏侯玄写信劝他们撤退,却故意把私人信件搞得天下皆知。战后司马懿发动力量,制造曹爽无能、丧师辱国的舆论。可以说司马懿的布局很完美。按照《三国志》的记载,曹爽这次兵败后,朝野上下怨声载道,一片嘲讽之声。这就意味着在这次较量中,司马懿获胜,曹爽大失人心,大大减分。一个辅政大臣减分,自然应该是另一个辅政大臣加分。

可问题却来了,在兴势之战之前,司马懿尚能和曹爽抗衡;兴势之战后,司马懿节节败退,大权尽被曹爽夺去。司马懿只能称病躲回家中。

这就奇怪了。按照《三国志》的宣传,曹爽是个草包,刚刚经历了大败,丢尽了脸。怎么三国第一阴谋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司马懿老先生反而败下阵来了呢?

就算把司马懿吹成一朵花,但结果是不会说谎的。兴势之战是一个分水岭,此战后,本还能和曹爽抗衡的司马懿失去了抵挡之力。

那么只有一个原因,此战后曹爽完成了对关陇战区的洗牌,司马懿失去了和曹爽对抗的资本。

我们前面说到,曹爽打了胜仗就可以用升赏的手段来对关陇战区进行洗牌。

那么打了败仗还能不能洗牌呢?

当然能。升官和赏赐是一种手段,撤职和惩罚自然是另一种手段。打了败仗要追究责任,曹爽的责任谁能追究?还不是追究关陇战区里不听话的诸将责任么。

第一个有责任的就是郭淮。《郭淮传》记载:五年,夏侯玄伐蜀,淮督诸军为前锋。淮度势不利,辄拔军出,故不大败。

造成的结果是什么呢?费祎进兵据三岭以截爽,爽争崄苦战,仅乃得过。看到没,造成的结果是曹爽自己遇险。

郭淮身为前锋,进不能突破蜀军在兴势的防御,退兵时又先跑了,导致主帅遇险,这是死罪。

可是郭淮没有被处理,这说明有人保他,这只能是司马懿。一方面郭淮没有被处理,按理说司马懿在关陇的根基没有被动;可另一方面司马懿却在与曹爽的斗争中节节败退。这就充分说明不处理郭淮这是项交换。

你司马懿要保郭淮,可以,没问题。但郭淮以下的将领呢,司马懿还能开口干涉吗?司马懿就算厚着脸皮说话,一句话就堵回去了:对不起,不处理郭淮已经给足您老面子了,其他人再不收拾,我曹爽身为大将军,难道是摆设吗?这又是一个釜底抽薪之计。

撤了职就空出了位子,就得补新人,新人一补,洗牌工作完成。

曹爽未必不懂军事,但这一仗胜或者败,对他来说无关紧要。打了败仗对他来说没什么不好,损失的都是关陇战区的力量,这些力量都属于司马懿,损失多点反而更好。甚至曹爽都有可能是故意失败,以便于把司马懿的基本力量消耗掉。

司马懿没有想过的就是这一点,如果曹爽因势利导,故意消耗你司马懿在关陇的基本盘,并在战后追究关陇诸将责任,发起清洗,你司马懿根本没有办法去阻拦。除非你司马懿上表指出责任是曹爽的,那就得公开翻脸,而且还未必能成功。在没有做好充足准备前,这个脸是翻不了的。

所以我们就会看到最终结果是,在《三国志》一片曹爽的无能声中,反而是司马懿失势了。诡异不诡异?蹊跷不蹊跷?

看起来很诡异,其实只要想通一点就行了。曹爽如果不是草包,不倒行逆施,司马氏的晋朝就失去了合法性。

五、综述

兴势之战,是三国时期一次大规模战役。蜀国打了胜仗,守住了汉中,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魏国打了败仗,但曹爽却借机对关陇军区司马懿原有势力进行了清洗,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双方皆大欢喜。

唯一的失败者是被今人奉之为三国第一权谋家的司马懿。曹爽和司马懿交锋的第二个回合,大获全胜。

那么,看起来曹爽非常厉害,把威望比他高、功劳比他大、能力比他强的司马懿压制的毫无脾气。其实不然,曹爽并没有这么厉害,曹爽和司马懿斗争的这些年里犯有严重错误,称不上一个高明的政治家。

这是因为司马懿并不是什么权谋家罢了。如果司马懿都能算权谋家,那么犯有严重错误却还能玩弄司马懿于鼓掌的曹爽算什么呢?我们翻翻古人对司马懿的评价,有几个人评价他是权谋家的?今人读史,不求甚解,谬以千里。

那么曹爽到底犯有什么严重的错误呢?下一篇再讲。

本文是司马氏篡魏的第二篇,第一篇参见《史书的记载未必都是真的,但真相都在书里,就看你能不能看出来

本文未经“这才是战争”允许,任何媒体、自媒体不得转载,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读者欢迎转发。友情提示:本号已加入版权保护,任何敢于抄袭洗稿者,都将受到“视觉中国”式维权打击,代价高昂,切勿因小失大,勿谓言之不预也。

作者简介:王正兴,新华社瞭望智库特约军事观察员,原解放军某野战部队军官,曾在步兵分队、司令部、后勤部等单位任职,致力于战史学和战术学研究,对军队战术及非战争行动有个人独到的理解。其著作《这才是战争》于2014年5月、6月,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栏目分两期推荐。他的公众号名亦为“这才是战争”,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