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见幽人独来往,飘渺孤鸿影,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宋氏姐妹反目:宋美龄为何至死不愿见宋庆龄?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宋氏姐妹反目:宋美龄为何至死不愿见宋庆龄(宋氏姐妹反目:宋美龄为何至死不愿见宋庆龄)

宋氏姐妹反目:宋美龄为何至死不愿见宋庆龄

谁见幽人独来往,飘渺孤鸿影。

她,曾是个寂寞的才情美女。

但她从青春,到老死,孤独却是她唯一的伴侣。22岁的时候,她从窗子爬出来,划伤了左腿,嫁给了一个50岁的已婚男人,为此,父母绝望中抛弃了她。

32岁的时候,这个男人去世了,只留下她一个人,孤零零的漂泊在人间。由于身份特殊,这个美丽的寡妇没有再婚,也没有任何男人敢公然跪在她的面前,送上一朵玫瑰花。

88岁的时候,她也走了,戴着一大堆莫名其妙的光环,孤独地走向黄泉。临终前,她再三告诉秘书:

“千万别把我和丈夫埋在一起,让我回到爸爸妈妈身边去吧,我想陪陪他们。”

于是,她的骨灰,便埋在了上海万国公墓,守候着她的,是她的双亲,还有,伺候了她60年的老保姆。

这个女人,姓宋,名庆龄。她的丈夫,就是声名遐迩的中山樵,孙文先生。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自孙中山逝世后,这个美丽的女人便开始了寂寞的一生。她的思想,开始逐步向乌托邦靠拢,不久因政治立场,她与她的大姐霭龄、小妹美龄的关系,也出现了裂痕……

曾几何时,她总是怀着某种歉疚之情依恋双亲,尤其是她的母亲。

在流寓柏林的日子里,当她听一位亲戚讲述她母亲患病及去世的经过时,十分悲痛,“几乎哭泣了整整一夜”……

没多久,住在纽约长岛的大姐宋蔼龄,对是否出席胞弟的葬礼一直犹豫不决。葬礼为了等候她,一直推到当日下午。当大姐确认二妹不从北京飞来时,才姗姗来迟地出现在宋子文的葬礼上……

她的小妹宋美龄亦如此。当孔令伟把即日美国所有的报纸买来,送到宋美龄面前。宋美龄戴上老花镜,迅速地翻阅。忽然,她从一张《纽约时报》上,发现了一则美国记者发自华盛顿的快讯,标题赫然写着:《宋子文葬礼在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宋庆龄女士,将于近期飞往纽约》。

“啊!找到了,原来……原来秘密在这里!”宋美龄反复看了几遍那则消息,摇了摇头,良久沉默不语。

造化多弄人,政治好无情。是政治凌迟了亲情。

她与她,本是兄弟姐妹当中最好的一对姊妹花。因为比起大姐,宋庆龄的性格更为谦和,而且在年龄上美龄和二姐也更为接近。后来在孙中山和二姐的婚事上,宋家上下都是反对声音,唯有宋美龄是支持二姐的。可见小妹在宋庆龄心里的分量,而成为大总统夫人后的宋庆龄更成为了宋美龄的“偶像”,这也可以说是后来影响宋美龄嫁给蒋介石的原因之一吧!

可惜,仅是可惜。不过因为宋庆龄反对宋美龄和蒋介石的婚姻,再加上孙中山逝世后,蒋介石没有遵循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的遗训,所以姐妹二人的关系开始疏远了。但尽管如此,姐妹间的手足情意还是有的。比如:在戴笠等制造有关宋庆龄的绯闻之后,宋美龄就通过宋子文转达她的口信,不要他们再骚扰我二姐。在得知有暗害宋庆龄的阴谋后更是直接当着蒋介石的面打电话给戴笠,要他们不许胡来。

其实在1949年以前,姐妹间还是经常会面和联系的。只是国共内战期间,二姐呼吁美国人民反对美国政府援助蒋介石,这使她和妹妹宋美龄的关系更为尴尬。姊妹俩在政治上最大的交集,就是对反抗日本侵略,都表达出坚定的立场。

直到蒋家王朝逃到台湾,才云水相阻,天各一方,姊味间再也没有见过一面。

弹指三十年过去了。1981年宋庆龄重病期间,嘱托童小鹏同志,请友人向她在海外的亲友问好。中国驻美大使馆也及时地向宋美龄转达了她二姊病危的消息。面对着这一切变化,照理说宋氏姊妹重叙骨肉情该是到了瓜熟蒂落的时候了。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宋美龄仍没有勇气跨出这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步。

多少年的离愁别绪,她不心酸,也不哀伤吗?长期孤寂地寄居在美国的宋美龄,看着自己的二姊安睡在亲爱的父母身边,遥望着绿草如茵,阳光和煦的宋氏墓地,那种“树高千丈,叶落归根”的故土情,那种千丝万缕的姊妹情,难道还能使她的心境始终平如秋水吗?

问谁呢?“向寻常小桥流水,待招来不是旧沙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