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辉岁月里留下了一幅幅优美的画卷,遥望历史,展望未来!昆明的明天会更好!远方的朋友请你留下来,昆明欢迎你!

大观楼是哪个人建的(大观楼长联里的历史)(1)

大观楼位于中国云南昆明市区西南部,南临滇池。清康熙年间所建,因园内建有一座附长联的三层楼和楼前的三潭印月而得名。乾隆年间,孙髯翁为其撰写长联,由名士陆树堂书写刊刻,大观楼因长联而成中国名楼。道光八年(1828年)修葺大观楼,增建为三层。咸丰三年(1853年)咸丰帝题“拔浪千层”匾,咸丰七年(1857年)长联与楼毁于兵燹。同治五年(1866年)重建,复遭大水,光绪九年(1883年)再修。光绪十四年(1888年)赵藩重以楷书刊刻长联。

大观楼是哪个人建的(大观楼长联里的历史)(2)

大观楼长联是乾隆年间名士孙髯翁登大观楼所作,被称为“天下第一长联”。长联观物写情,内涵深刻,被誉为“海内第一长联”、“古今第一长联”、“天下第一长联”等。长联挂在“五百里滇池”岸边的大观楼前两百多年,滇池大观楼与黄鹤楼、岳阳楼及滕王阁齐名,并列为我国四大名楼之一。1983年被公布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副长联(原文用繁体字书写,无标点符号)多至一百八十字,对仗工整。上联写滇池及周围风光景物,歌颂昆明大好河山及农民的辛勤耕耘。下联联想云南历史。孙髯翁的长联大约写于公元1765年,当时官场腐败,民不聊生,诗人有感而发;在写景的同时触景生情,抨击了封建王朝的统治。

大观楼是哪个人建的(大观楼长联里的历史)(3)

汉习楼船:指武帝决定发兵征伐“西南夷”。但是,据从滇池地区归来的将领们说,“西南夷”势力强大,且熟识水战,而中原士兵不识水战,征伐之举必将受阻。汉武帝下令要在长安开凿一个人工湖,称之为“昆明池”,并修造有楼的大型战船,专供士兵操练水战使用。解决了水战的阻碍后,汉军征伐“西南夷”就由被动变成了主动。

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武帝派将军郭昌入滇,先征服滇池东北方面劳浸、靡莫等部落,然后大兵临滇。滇人见大势已去,不得不降服于汉朝。汉武帝一方面在滇中心区域设立益州郡,一方面又封其统治者为“滇王”,并赐滇王金印一枚。这标志着从此云南地区接受了中央王朝的统治。

大观楼是哪个人建的(大观楼长联里的历史)(4)

唐标铁柱:指公元7世纪中叶,我国西部吐蕃奴隶主政权统一了青藏高原各部,在南方与唐争夺四川边境和洱海地区,严重威胁到唐朝在西南地区的利益和安全。

大观楼是哪个人建的(大观楼长联里的历史)(5)

唐中宗景龙元年(公元707年),唐朝派遣唐九征为讨击使,击毁吐蕃城堡,拆出了吐蕃在漾水、濞水上的铁索桥,切断了吐蕃与大理洱海地区的交通,斗争取得了重大胜利,唐九征就立铁柱记功,这就是昆明大观楼长联里“唐标铁柱”典故的出处。史载此铁柱立于苍山,今天的漾濞江畔。

大观楼是哪个人建的(大观楼长联里的历史)(6)

相关记载见于《大唐新语》、《旧唐书·本纪》、《新唐书·吐蕃传》、《曲江集》、《嘉靖大理府志·古迹》、《光绪永昌府志·杂记志·古迹》等书籍。

大观楼是哪个人建的(大观楼长联里的历史)(7)

宋挥玉斧:“宋挥玉斧”的发生,源于南诏与李唐王朝的关系。唐朝后期,南诏屡犯西川,唐王朝对南诏,沿大渡河设防,依河为界,阻击南诏攻掠各地。因此,大渡河成为唐与南诏之间事实上的边界。

建隆元年(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五年之后(乾德三年,公元965年),后蜀孟昶降宋,今四川、重庆一带,统一于宋王朝,宋地与大理国辖境直接相连。大理国旋派建昌城的守将到成都祝贺,主动表达了与赵宋王朝通好的愿望。此时,宋将王全斌也向宋太祖赵匡胤进献地图,力主乘势进兵,攻取云南。但宋太祖赵匡胤鉴于南诏乌蛮白蛮的凶残,因而不想再与大理国发生关系,便用玉斧在地图上沿大渡河划了一条线,说:“此外非吾所有也。”与大理国划江而治。

大观楼是哪个人建的(大观楼长联里的历史)(8)

“宋挥玉斧”的典故反映了赵宋王朝对大理国的基本策略。当时就有人对这件事评价说,以大渡河为界,使大理国欲寇不能,欲臣不得,“最得御戎之上策”。

乌蛮、白蛮古时又称为黑苗、白苗,后白苗将黑苗赶往现在的云贵边界一带。现在的白族即为白苗后裔,苗族为黑苗后裔。

大观楼是哪个人建的(大观楼长联里的历史)(9)

元跨革囊:指1206年(丙寅年),铁木真统一了大漠南北,建立了军事奴隶制的蒙古汗国。蒙古贵族采取先征服西南诸番,而后形成南北夹攻南宋的战略。为此,他们先征服大理。

大观楼是哪个人建的(大观楼长联里的历史)(10)

1253年,蒙古大汗蒙哥派其弟忽必烈率领10万大军,分兵三路,直指云南。中路由忽必列亲自率领,南下过大渡河,西向金沙江,入丽江东部,再南攻大理。是年9月,忽必烈率军到达金沙江西岸,命令将士杀死牛羊,塞其肛门,“令革囊以济”,用做渡江之用(地点在现在的长江第一湾),渡江后入丽江,大败大理守军。这就是昆明大观楼长联里“元跨革囊”典故的出处。

大观楼是哪个人建的(大观楼长联里的历史)(11)

“元跨革囊”促进了忽必烈平定大理国和元代的统一,结束了中国历史从唐末以来的分裂局面,同时也促进了丽江纳西族地区政治经济的发展。表现为:一是丽江纳西族结束了长期的各部落分立的局面,实现了全民族的统一;二是统一后的纳西族首领得到了中央政权的任命,土司世袭制由此开始。

大观楼是哪个人建的(大观楼长联里的历史)(12)

  滇池眼中五百里,

联想人类五千年。

腐朽制度终崩溃,

新兴阶级势如磐。

诗人穷死非不幸,

迄今长联是预言。

陈毅

本文部分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不敢说是原创,只能说自己是文字的搬运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