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的科学研究表明,人是地球上唯一懂得反思自我生命过程的物种。不过,大家反思的内容、反思的程度及反思的结果大相径庭。古往今来,地球上存在过多少人?如果把全人类反思的结果比作大海的话,我个人对生命历程的反思可能连一滴水都算不上。

我最喜欢两个寓言故事,一个是坐井观天,另一个是盲人摸象。因为在我看来,它最接近我们人生的真相。

我在大海的深处忍受了百年的孤独(我是大海中的一滴水)(1)

在读文章的时候,我们发现,越是厉害的人,越容易发现自己的渺小,这绝非谦虚之词,因为现实确实如此。每个人在仰望星空时,面对浩瀚无垠的星空,瞬间就会感到自身肉体的渺小。

星空在哪里?在我们的意识里。宇宙拥有的浩瀚和无穷,都是人类集体意象的结晶。不要跟我谈客观,你说的所有客观都不过是你的意识而已。客观只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人类根本就感知不到,另一种是压根儿就不存在。

我在大海的深处忍受了百年的孤独(我是大海中的一滴水)(2)

哪怕科技再发达,我们借助高科技手段获取的信息全部都要经过人的感官确认才可以,哪一个科学结论的得出能离得开人的眼耳鼻舌身意?

人的感官功能有差异,而且它就是主观感受的源泉之地,无论何物,一旦被某人感知到并且描述出来后,它就变成主观的了。客观要么不存在,要么感知不到,要么就是感知到但是表达不出来,最后留给我们的就只能是玄而又玄的“空”、“无”——靠自己去证悟。

我在大海的深处忍受了百年的孤独(我是大海中的一滴水)(3)

一句话,凡可交流的,皆是主观的。

我说自己是一滴水,绝非谦虚,只是一个比较恰当的比喻。

有一句网络流行语,“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说得很好,告诫我们不能拿自己的认知去揣测别人的世界。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芝诺有句经典名言:“人的知识就好比一个圆圈,圆圈里面是已知的,圆圈外面是未知的。我们掌握的知识越多,圆圈就会变得越大,圆周自然也就越长,意味着我们不知道的也就越多。”

我们每个人都无法知道地球上存在过的人知道的所有东西。或许,我们每个人也有别人无法知道的东西。因此,连伟大的苏格拉底都说:“我唯一知道的,就是自己的无知。”

我在大海的深处忍受了百年的孤独(我是大海中的一滴水)(4)

我现在的决定很简单:既然我根本没有能力去感知那滴水以外的世界,我只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心安理得地扮演好一滴水的角色,做好一滴水的贡献即可。世界是大家的,作为一个平凡人,我不需要知道所有人都知道的。生命就那么长时间,我要把余下不多的时间尽量用在实践上。

纵然是一只瞎眼的青蛙,就是坐在井里,也还是有一些事情可以干的。这种人生态度绝对不是消极的抱怨,更加不是无端地躺平。我只是厌倦跟多数人一起参加毫无意义的内卷,我愿意在清醒中另辟蹊径,过一段经过省察后令自己感到满意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