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不夸张地说,《潜伏》就是一部中国谍战剧史上的里程碑之作。都说剧版毁原著,而《潜伏》却是少有的一部电视剧拔高原著的作品,因为在拍摄之前,这部剧的导演姜伟接手的只是一篇仅仅一万四千多字的短篇小说,作者是龙一,里面所说的也只是余则成和李涯斗智斗勇的故事,也根本没有翠萍的什么事儿。

解读潜伏历史背景(解读潜伏幕后的故事)(1)

接下来,姜伟开始发力了,用了近十个月的时间,他硬生生地将一万多字的小说扩展成了三十万字的剧本。于是,在保持原著活力不变的基础上,在30集的电视剧《潜伏》中,诞生了一个又一个后来令观众们都十分熟悉的名字:吴站长、陆桥山、左蓝、马奎、穆晚秋、谢若林等等,剧本改编的同时也将原著给史诗化了。

一句话,总起来说就是:《潜伏》的横空出世,姜伟居功至伟!

解读潜伏历史背景(解读潜伏幕后的故事)(2)

姜伟

2009年,《潜伏》一经播出,便在观众之中引发了巨大的反响。之后又囊获了当年的飞天奖、白玉兰奖,以及2010年的金鹰奖中的几乎全部奖项,从此,中国电视剧三大奖项全部收入其怀中。在豆瓣上,《潜伏》保持的9.4分的高分,至今在所有的谍战剧中无人能破。

不过,在《潜伏》播出之后,一些年龄比较大的观众在这部剧中,隐隐约约地发现了朝鲜影片《无名英雄》的影子。

《无名英雄》1978年在朝鲜上映,是一个长达20部的史诗级谍战巨作,这个电影系列1980年引进我国之后,被拆分成了一部32集的同名电视连续剧,片中俞林和金顺姬的两位扮演者随着该剧的播出,立刻成为了中国观众最熟悉的朝鲜明星。之后,这部剧又出版了连环画。

解读潜伏历史背景(解读潜伏幕后的故事)(3)

说起《无名英雄》,就不能不谈到苏联的12集谍战连续剧《春天的十七个瞬间》,这部经典的电视剧80年末曾经在我国的中央电视台播出过,同样也是受到了观众们的热烈欢迎。《春天的十七个瞬间》曾经深深地打动了70年代苏联电视观众的同时,也直接影响了后来的两位著名的政治人物,一位就是俄罗斯的现任总统普京,另一位则是朝鲜的第二代领导人金正日。

解读潜伏历史背景(解读潜伏幕后的故事)(4)

普京观看完此片后激动异常,然后就直接投身了苏联的情报机构克格勃。金正日观看完此片后欣赏之余,马上指示朝鲜的文艺工作者们,也拍摄一部同样题材的电影,于是就有了上面所说的鸿篇巨制《无名英雄》。

跑题了!咱们继续再说《潜伏》。

之所以说《潜伏》中发现了《无名英雄》的影子,是因为其中有一些相似的地方。首先,在《无名英雄》中有代号“牡丹峰”和“豆满江”,而在《潜伏》中则有“峨眉峰”和“深海”;其次,在《无名英雄》的结尾,俞林通过电台收听到了上级专门播放给自己的诗歌《妈妈的信》,而在《潜伏》的结尾,在同样的场景中也播放了《一个普通母亲写给儿子深海的诗》。

解读潜伏历史背景(解读潜伏幕后的故事)(5)

其实,姜伟自己也曾经这样说过:“《潜伏》借鉴了《春天的十七个瞬间》和《无名英雄》的拍摄手法,大量的内景戏,大段的旁白,部门之间,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的勾心斗角,主人公与各派别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制造矛盾,利用矛盾,最终再解决矛盾……”

其实,艺术本身就是无国界的,也是全人类相融相通的,借鉴前人所留下来的成功经验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不管怎么说,《潜伏》毕竟已经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可是有时候成功往往也会成为一种负担,会成为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山。或许是想再重塑辉煌吧,在《潜伏》之后,姜伟携编导原班人马又开始了同为谍战题材的电视连续剧《借枪》的创作。

解读潜伏历史背景(解读潜伏幕后的故事)(6)

在一般的谍战剧中,地下工作者们往往不用考虑金钱方面的问题,也不用考虑怎样养活家人,以及孩子上学等等的问题,枪支和电台也是随手就可以拿来,就如同战争片中的枪口里永远有打不完的子弹,可是在众多的地下工作者们的实际生活中,他们绝大多数类似于普通的大众百姓,有的人一辈子也就完成几次任务,平时大多数的时间也是在过日常的工作和生活。

《借枪》中的张嘉益饰演的雄阔海就是这样的一个小人物,他不是什么所谓的“高级特工”,而是一个普通的小职员小市民,经常为资金的不足发愁,也为缺少枪支弹药而发愁,没电台,也没什么惊天动地的高级情报,还要操心老婆孩子的生活,操心家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

解读潜伏历史背景(解读潜伏幕后的故事)(7)

也许是姜伟过于想突破《潜伏》壁垒吧,结果却是用力过猛,虽然原著还是龙一,虽然还打出过《潜伏》姊妹篇的旗号,虽然后来还曾经获得过第17届白玉兰奖,但是观众们对这些并不领情,也不喜欢《借枪》当中这个窝囊的特工雄阔海,收视率也就寥寥无几。在豆瓣上最终仅是获得了5000多人投票的7.7分,这样也就没引起多大的声响悄悄地过去了。

作为“史上最落魄特工”雄阔海的饰演者张嘉益,这是他首次尝试谍战剧,虽然《借枪》的收视效果不令人满意,但是他仍感觉意犹未尽,也许是再想做一次“史上最有腔调特工”的缘故吧,张嘉益又加入了《悬崖》摄制组的拍摄,并自告奋勇的担任了“艺术总监”。

为了拍摄出一部优良过硬的谍战剧,《悬崖》的编剧全勇先在动笔之前曾去哈尔滨实地考察了3个月,并翻阅了大量的史料,终于写出了剧本《霍尔瓦特大街》。这也是市面上找不到《悬崖》原著小说的原因,因为作者直接写的就是剧本,后来又将剧名改为的《悬崖》。

解读潜伏历史背景(解读潜伏幕后的故事)(8)

全勇先

相比《借枪》来说,《悬崖》的剧情更为真实,逻辑更加紧密,虽然长达40集,但是剧情毫不拖沓,丝丝入扣并能经得住观众们的推敲,情节有时候让人感觉十分虐心,整体气氛比较低沉,有些镜头能紧张到让人不忍直视,再加上张嘉益、小宋佳、程煜和咏梅等人倾力出演,一部精品谍战剧已经呼之欲出。

在《悬崖》杀青之后的发布会上,张嘉译正式表示:自己今后将不会再拍谍战戏了,因为同类型的电视剧中已经没有谁能超越《悬崖》了。

解读潜伏历史背景(解读潜伏幕后的故事)(9)

就目前来说,《悬崖》无疑已经成为了国产谍战剧的巅峰之作,成功的背后当然离不开张嘉益曾经参与过《借枪》的拍摄,正是因为有了那次的体验和铺垫,才有了这次如此拿捏到位的表演,而《借枪》的落寞则主要是因为《潜伏》团队的一次突破与尝试。从《潜伏》的成功开创,到《借枪》的蛰伏待发,再到《悬崖》的辉煌登顶,一波三折的国产谍战剧一路走来着实不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