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千钧 一发千钧,是汉语的一则成语,出自东汉·班固《汉书·枚乘传》,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千钧一发类似四字成语?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千钧一发类似四字成语(一天一成语一发千钧)

千钧一发类似四字成语

一发千钧

一发千钧,是汉语的一则成语,出自东汉·班固《汉书·枚乘传》。

这则成语意思是危险得好像千钧重量吊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情况万分危急。其结构为主谓式,在句中可作谓语、定语。

成语出处

“夫以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上悬无极之高,下垂不测之渊,虽甚愚之人,犹知哀其将绝也。”(东汉·班固《汉书·枚乘传》)

后人据此提炼出“一发千钧”这则成语。

成语故事

汉高祖刘邦在建立汉朝后,逐步除掉了自己分封的异姓王,为了使汉朝皇室千秋万代永存下去,就封了很多同姓王。但这些同姓王逐渐发展成为割据势力,他们在自己领地内有行政权、司法权、官吏任免权,俨然成为一个个独立的小国。

汉文帝时,同姓工对中央政权的威胁日益显著,这使得汉高祖刘邦最初的想法——让这些同姓王来保护大汉王朝——落空了。大臣贾谊、晁错等人都极力主张将这些同姓王除掉,以免后患。但文帝没有采取措施。

汉景帝即位后,决心来消除这一隐患。他采用了晁错的建议,着手削夺同姓王们的封地。他先是提拔晁错做内史,然后又将他升到御史大夫,为三公之一,是当时的重臣。晁错告诉景帝要特别提防势力最强大的吴王刘濞。

刘濞是刘邦的侄子,刘邦封他做吴王之后不久就后悔了,但已经分封又不好立即撤掉。

刘濞到达吴国后便开始准备攫取皇位。其子进京时和当时做太子的景帝抢道,被景帝的车误伤,最后伤重致死,这更坚定了刘濞称帝的决心。

景帝即位后,刘濞已暗中准备了四十来年,他私自铸钱,又煮盐贩卖,财力雄厚,为了积蓄力最,他还招纳逃犯,谋反之心日益显露出来。

刘濞阴谋叛乱,他手下的郎中枚乘得知这一消息后,觉得刘濞这样做不会有什么好下场,于是便上书劝告刘濞放弃这种打算。枚乘在权衡了各方面利弊后,指出了刘濞将面临的危险形势:就像用一根毛发系上千钧的重量,上面悬挂在没有极限的高空中,下临无法测量的深渊一样,即使是最愚蠢的人,也知道它是要断绝的!但刘濞没有理会他的劝阻。

景帝听从了晁错的建议,决定先削夺吴的会稽和豫章两郡。

刘濞见朝廷已经开始动手,不愿束手就擒,联合各地诸侯王,打着诛杀晁错、安定国家的旗号,正式反叛作乱。这次叛乱共有七个诸侯王参加,史称“七国之乱”

这时,平日和晁错有怨的奸臣趁机劝说景帝杀掉晁错,以保国家安全,平息叛乱。景帝听信谗言,将晁错腰斩于长安东市,他的父母、妻子、同族不分老少也都被杀。同时,景帝下诏书招降吴王刘濞,但没有起作用,刘濞笑道:“我现在已经是东方的皇帝了,谁还有资格对我下诏书?”

此时,景帝才对错杀晁错悔恨不已,他赶忙调派周亚夫等将领率兵前去平定叛乱。

周亚夫军事才华出众,他采用截断叛军的粮道然后坚守不出的战略,最终击溃了叛军,仅用三个月便彻底平定叛乱。

成语寓意

凭一根线的负重能力系起千钧的重物,上面悬挂在很高很高的高处,下面重在不可测度的深渊,即使是非常愚笨的人也知道担忧线将断。系物的线在高处断绝,不能再接好;重物掉进深渊,难以再把它取出来。能不能从灾祸中逃出来就在一念之间,十分危急。可是刘濞根本听不进去,最终还是联合其他诸侯王反版了。事实正像枚乘所预计的,“七国之乱”很快被平定了。假使吴王刘濞能听从枚乘的话,所有的行动一定能够免于灾祸。从汉景帝的角度讲,景帝虽为一代明君,尚听信谗言,腰斩忠臣晁错,灭其一家,可见,亲小人危害之大。一定要擦亮眼睛,远离小人。

成语运用

成文用法

“一发千钧”是指用一根头发绑住千钧重的东西,比喻情况十分危急。这则成语在句子中可作谓语、定语。

运用示例

鲁迅《二心集·沉滓的泛起》:“际兹一发千钧,全国国民宜各立所志,各尽所能,各抒己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