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是我国五大教派之一,从传入中土以来已名不经传的小教一步步成为影响巨大的一个大教,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举国崇拜佛教的时候,佛寺建满在中华大地上———南北朝。

佛教的传入

佛教的传入可考时间应该是在两汉之际,汉武帝派张蹇出使西域,从此丝绸之路打通,中原与西域开始进行广泛交流。印度佛教随着丝绸之路已经传到中原,但史上未有明确记载,直到汉明帝时,大月氏遇沙门迦叶摩腾、竺法兰二人,得佛像经卷,用白马载抵洛阳,明帝为其建白马寺,译四十二章经。史上才有正统的记载,所以被公认为佛教在中原传播的开始。

南北朝时的寺庙(佛寺遍立的南北朝时代)(1)

虽说佛教传入中土,但对于这个舶来品,社会上还是有许多歧视政策的,就比如在中土建立佛寺,剃度出家只限胡人,中原人们基本不买他的账,直到魏晋时刻,这些禁忌才解除,据史料记载,中国第一个剃度出家的汉人叫朱士行。

五胡乱华,佛教快速传播

西晋经历了“八王之乱”后,国力迅速下降,那些内迁的胡人迅速崛起,永兴元年(304),南匈奴贵族刘渊在左国城(今山西离石)起兵,建立汉赵政权。永嘉三年(309),南匈奴两次进攻洛阳,被西晋击退。永嘉五年(311),刘渊之子刘聪遣石勒、王弥、刘曜等率军攻晋,在宁平城之战中歼灭晋军主力,杀晋太尉王衍及诸王公,第三次进攻洛阳并将之攻破,俘获晋怀帝,杀王公士民三万余人。永嘉七年(313年),晋怀帝于平阳被刘聪杀死之后,司马邺于长安即皇帝位,改元建兴。后建兴四年(316), 刘曜又攻入长安,俘晋愍帝,西晋灭亡。317年,晋愍帝被刘聪杀死。从此北方地区落入胡人手上,因五胡十六国的国主都是胡人,他们根本就不在意华夷之辩,都愿意为佛教这一外来宗教的流通提供便利。后赵石虎曾说过“朕生自边壤,君临诸夏,佛是戎神,正所应奉。

南北朝时的寺庙(佛寺遍立的南北朝时代)(2)

另一方面,北方在胡人统治下相互攻伐不断,胡人又大肆屠杀汉人,北方到处都是尸横遍野,田地荒芜百草丛生,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急需从信仰中得到一种寄托,而佛教宣扬因果报应,轮回转世,虽主张“众生平 等,皆可成佛”,但又说“有生皆苦”,而把解脱痛苦的希望寄托于消极的“涅槃”境界。正好符合当时社会民众极力想摆脱困苦的境遇,得到重生。

当时的社会上下阶级,从王侯贵族到豪强士族大家,无不热衷于施舍财物,甚至奉献自己的宅邸建立庙宇。这股流行风从北方一直吹到南方汉人统治的东晋王朝,也开始对佛教认同了。

南北朝时的寺庙(佛寺遍立的南北朝时代)(3)

南北朝佛教的兴盛

五胡十六国后期随着北魏统一北方,中国进入南北对峙时期,佛教还在进一步发展。以寺庙来看,西晋时全国上下寺庙只有180所,到南北朝时,北方北魏有6578所,南方刘宋政权有1913所,北魏的都城平城与洛阳都是佛寺林立的城市。据《洛阳伽蓝记》记载:

至於晋室永嘉,唯有寺四十二所。逮皇魏受图,光宅嵩洛,笃信弥繁,法教愈盛。王侯贵臣,弃象马如脱屣,庶士豪家,舍资财若遗迹。於是招提栉比,宝塔骈罗,争写天上之姿,竞摹山中之影;金刹与灵台比高,广殿共阿房等壮。岂直木衣绨绣,土被朱紫而已哉!

由于皇室对佛教的特别照顾,佛寺拥有大量土地,并且还拥有免税和免役的特权。这些优厚的条件吸引了大批民众,庙宇成了当时世上的一方乐土。在此地他们不仅可以免除税役,而且还有土地耕种得以维持基本生活。《魏书》中记载了当时人们一心入庙的盛况。

天下多虞,王役尤甚,于是所在编民,相与入道,假慕沙门,实避调役,猥滥之极,之中国之有佛法,未之有也。

连杜牧都写诗道尽当时的盛况: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南北朝时的寺庙(佛寺遍立的南北朝时代)(4)

佛教在此时刻得到了充分发展,与中华本土文化相互融合,自成一派。因动乱机缘巧合下在中国得以长足发展,为缓和社会矛盾做出了一定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