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玉的特征(南阳玉文化源远流长)(1)

南阳玉的特征(南阳玉文化源远流长)(2)

玉,石之精华。国人自古有佩玉之习,常云:“君子无故,玉不去身。”

南阳自古盛产一种美玉,其色艳丽,硬度高,光泽好,可媲美翡翠,这便是有中国“四大名玉”美称的独山玉。南阳盆地因玉石资源丰富,质地优良,采雕历史悠久,被誉为“中国玉雕之乡”,在中国玉文化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地位。

6000年前独玉已被开采雕琢

南阳独山玉的生产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基础坚实。从南阳市黄山、新野凤凰山、镇平及社旗等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的独玉铲、独玉璜等可证明,在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里勤劳的古人就开始开采和雕琢独玉了,玉文化出现萌芽并初步繁荣起来。

在汉代,南阳玉开始被大量开采并雕琢,盛况可观,一街两行,作坊林立,琢玉之声,不绝于耳。至少在西汉时,南阳玉雕就已经达到相当的规模,现在独山脚下的沙岗店,还留有汉代“玉街寺”的遗址。唐宋以后,南阳玉雕逐步由原来单纯作为贡品供达官贵人观赏享用,发展成为既可做装饰品,又可做生活器皿。明清时期南阳玉雕品种已十分丰富。清代以后,南阳玉雕已形成一大行业,清末民初,一代玉雕大师仵永甲的作品曾被定为贡品。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久负盛名的南阳玉雕业吸引了大量的业内外人士,从而使独山玉为更多的人所了解、欣赏和接受。

“南阳玉文化源远流长,因出产‘独山玉'而闻名于世。”说起南阳玉文化,著名玉文化专家江富建对南阳玉雕产业的发展如数家珍:“始于新石器时代,成于春秋,兴于汉唐,精于明清,盛于当今,我市也因此被誉为‘中国玉雕之乡’、‘千年玉都’、‘中华玉文化发祥地’。”作为独玉原产地的独山现已被命名为南阳独山玉国家矿山公园。

数千年代代相传铸就玉文化

经过历代玉雕艺人和科技工作者挖掘、整理传统技艺,并吸取外地经验,南阳玉雕的工艺不断改进,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艺术风格,以技巧的灵活及色泽显贵著称于世。据南阳拓宝玉器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吴元全介绍,由于独玉色彩丰富,浓淡兼备,一块石料上面往往各色杂陈。这就要求雕刻者要全盘考虑,既要有精彩的布局构思,又要巧用各种颜色,使得整个作品妙趣天成,让欣赏者禁不住拍案叫绝。

如用独玉雕刻的“卧龙出山”,重3.8吨,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巨型玉雕。它利用独玉色彩丰富、鲜素一体的特点,巧用俏色,雕刻精细,用精选的独山玉制作的五环炉、花薰,吸收了古代青铜器和其它工艺品的特色,创造了多层转球花薰黄,造型古朴端庄,技艺巧夺天工,在法国举办的国际工艺品展览会上,赢得广泛的好评。

独玉作品“九龙晷”中九条盘龙环绕日晷,寓意九九归一,当年被河南省政府作为回归纪念礼品赠送给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它长199cm、宽110cm、高80cm、重500kg,该礼品设计风格新颖独特,构思巧妙,采用浮雕、透雕、镂空、线刻等多种雕刻手法,整件作品线条流畅,形神具备,气势雄伟。

被誉为“国之瑰宝”、重3.5吨的玉器“渎山大玉海”,是元代忽必烈犒赏三军时盛酒的器物,是中国历史上出现最早最大的巨型玉雕,经专家鉴定,“渎山大玉海”玉料为南阳独山玉。

独玉因雕技高超而闻名于世

历经千年兴盛而不衰的玉雕产业,形成了浓郁的、博大精深的南阳玉文化,孕育了一代又一代技艺高超的玉雕艺人。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得天独厚的美玉资源相结合,才使得南阳玉雕这一艺术瑰宝得以代代相传,发扬光大,惊世之作不断问世。截至目前,南阳玉雕艺术大师们设计雕刻的“卧龙出山”“九龙转动花薰”“鹿鹤同春”“万里长城”“九龙晷”等40余件精品先后获得国家级、省级奖,多件产品被作为稀世珍宝由故宫博物院、美术馆收藏。

南阳玉雕花色繁多,有赤、橙、黄、绿等30多种色彩类型,产品涵盖人物、花鸟、走兽等4大类,人物造型多取材神话传说,古代戏曲故事,花鸟有百鸟朝凤、喜鹊闹梅、凤凰牡丹、长尾鸟屏等23种。走兽有狮、象、虎、牛、马等16种;亭熏有玉瓶、玉环、转炉、亭炉、玉鼎等约120种。雕刻按技法不同分花活、素活两类,花活如花熏、转炉、飞禽、走兽、仕女人物等,雕技精湛,刀法复杂,寓意深刻;素活如戒指、手镯、耳环等。现代艺人除继承传统雕刻外,融汇国画的山水、人物、花鸟等风格,经历代玉雕艺人潜心研究,逐步形成“花活以技取奇,素活以色显贵”的特点。

玉雕大师占全国“半壁江山”

天下玉源,大师摇篮。丰厚的宝玉石资源和玉文化积淀孕育出一代又一代技艺高超的南阳玉雕大师。创作“九龙晷”的吴元全、送给俄罗斯总统普京“三教九流图”的作者仵应汶、创作独玉“妙算”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仵海洲……这些南阳玉雕大师,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同时,不断引进、吸收、创新艺术设计雕刻手法,惊世之作不断问世。在“天工奖”“百花奖”“陆子冈杯”“玉星奖”“玉华奖”等国家级大赛中,南阳玉雕大师屡次斩获大奖。

数据为证,在产业规模方面,南阳已涌现出玉雕加工企业(户)1.5万户,玉雕专业市场17个,各类玉雕精品门店、摊位两万多个,涉及全市20多个乡(镇、街道)100多个村。经过不断探索、传承和发展,以南阳独山玉为雕刻技艺的“镇平玉雕工艺”,被列入国务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目前,全市共有各类玉雕专业技术人才10万余人,40万人依靠玉产业生活就业。其中,“亚洲玉石雕刻大师”5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的“民间艺术大师”2人,中国玉石雕刻大师24人,中国玉石雕刻青年艺术家6人,形成了老中青高级人才梯队。就专业技术人才数量而言,我市玉雕专业技术人才已占全国总数的“半壁江山”。

建“中华玉都”打造千亿产业

人们常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在产业勃兴的今天,精美的石头还能换回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南阳市委、市政府把集产、加、销一体化的玉雕产业确立为全市的特色经济、支柱产业,倾力打造。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搭乘节会的东风,南阳已逐渐形成了一条开采、加工、销售、科研、教学、品牌创建等各环节齐备的全产业链,走出一条“点石成金”的产业发展新路。

如今,南阳玉雕产业已经形成气势恢宏的“版图”——中心城区市场主要由拓宝玉器广场、南阳玉雕大世界、卧龙玉城等专业市场和沿街店铺组成;镇平形成了玉雕大世界以及石佛寺镇、榆树庄、中国玉雕大师创意园、国际玉城、天下玉源等专业市场。每年,10多个门类、1万多个品种的玉雕产品,从这些地方源源不断销往全国各地甚至海外,创造出高达300亿元的销售总额。

有着厚重玉文化底蕴的南阳,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有着更高远的展望与谋划。在《南阳市玉文化产业发展行动计划》中,南阳明确了建设全国知名、举世公认的“中华玉都”发展定位,提出了实现“千亿元特色产业”的美好愿景。在“十三五”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南阳将以此为总纲,以举办一年一度的玉雕节会为平台,以打造“千亿元特色产业”为目标,引领玉雕产业在更高层面上实现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

本报记者 杨天骄/文 蒋宁宇/图 编辑/监制 陆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