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的血压随内外环境变化在一定范围内波动。高血压是指人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收缩压≥140毫米汞柱,舒张压≥90毫米汞柱,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
高血压患者早期可能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常见的是头晕、头痛、颈项板紧、疲劳、心悸等。在劳累、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后发生血压升高,并在休息后恢复正常。随着病程延长,血压明显的持续升高,逐渐会出现各种症状。常见的临床症状有头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肢体麻木、夜尿增多、心悸、胸闷、乏力等。
当血压突然升高到一定程度时甚至会出现剧烈头痛、呕吐、心悸、眩晕等症状,严重时会发生神志不清、抽搐,多会在短期内发生严重的心、脑、肾等器官的损害和病变,如中风、心梗、肾衰等。其中,高血压肾病是原发性高血压引起的肾脏结构和功能损害,是高血压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肾脏是人体重要的排泄器官,主要功能是过滤体内毒素,通过尿液排出多余的水和钠盐,同时防止蛋白,血细胞等漏出血管。高血压使得血管内血液压力增高,导致蛋白漏出至尿液里,蛋白一旦漏出会对肾脏的滤网系统造成破坏。高血压不控制或长久控制不佳,会造成肾脏的结构破坏,难以逆转,逐渐出现肾功能损害,甚至慢性肾衰竭,其最后严重的阶段为尿毒症。
男子高血压没控制发生肾衰,中医用2种方法降肌酐,稳定肾功能
病例:患者xxx,男,37岁,平时身体强壮,因工作常喝酒抽烟,熬夜加班,饮食随意,一次体检发现血压偏高,医生建议改善生活,饮食、运动等方式调理降血压。由于工作忙,没有症状,觉得自己年轻,就没有重视,生活依旧。
4年前在一次感冒后出现眼睑水肿的症状,尿液颜色变深,有泡泡,浑身无力,注意力不集中,到医院就医,体检发现,血压升高,血肌酐升高,血肌酐值 270umol/L,血压 200/135mmHg,尿蛋白( )。被诊断为高血压肾病,慢性肾衰竭。医生说如果不治疗,这么高的血压不控制,可能很快会出现尿毒症。患者感到害怕,因为一旦发生尿毒症,就等于这一生就画了句号。先开始用西药治疗,血压有了明显下降,但用了激素类药物尿蛋白、肌酐等变化不大,水肿持续不消。
后来了解到中药可以治疗肾衰,于是转向用中药进行治疗。2017年5月,在朋友的介绍下到北京某医院就医,中医根据患者症状、舌象、诊脉表现,辨证为脾肾亏虚,血瘀内阻。用一经方为基础化裁加味,组方药:鹿衔草、金雀根、生大黄、土茯苓、留行子、徐长卿、猫爪草、荠菜花、白花蛇舌草等多种中药,水煎服。另用生大黄、附子、生牡蛎等中药煎汤,进行保留灌肠。配合用部分西药控制血压等症状。以便及时阻断和延缓肾脏损伤,保护好残余的肾功能。
用中药辨证治疗3个月后复查,身体症状已经明显缓解,肾功能:血肌酐值 124umol/L,尿蛋白(±),血压降至正常。2018年3月复查,身体已无不适症状,感觉体力增加,食欲和睡眠良好,肾功能血肌酐值 92umol/L,尿常规尿蛋白(-)。此后一直坚持定期复查,不定期进行中医药调理,门诊随访3年多,病情稳定,正常生活。
中药灌肠降肌酐,减轻肾脏排泄负担
专家表示,中药灌肠是通过直肠和结肠给药,使具有调整脏腑功能、恢复机体阴阳平衡等作用的中药,通过肠壁半透膜的通透作用,直接进入血液循环,作用于机体,治疗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
选取适宜的中药汤剂进行灌肠治疗,可纠正机体的病理状态,抑制蛋白质分解,增强肠道蠕动,促进肌酐和尿素氮等代谢废物排泄,从而减轻肾脏的负担和损害。药方中,大黄、蒲公英、栀子、土茯苓等具有通腑泻下、清热解毒等作用,利用肠道导泻,可有效增加粪氮等机体代谢废物和毒素的排出,从而减低毒素通过肾脏排泄量。
药方中用大黄、土茯苓解毒,荡涤浊邪;用附子温肾阳,增强肾之气化功能,用生牡蛎收敛固精。全方泻浊而固精,祛邪而不伤正。
高血压患者如何预防伤害肾脏?
1、规律服用降压药。很多有高血压的患者没有用药状况或用药不规律,血压有降下来了就觉得自己没事了,便开始自行减药、甚至停药。然而在病情尚未稳定前盲目减药、停药,可能会导致病情的复发或加重。因此,高血压患者一定要谨遵医嘱,按时服用药物,预防血压升高损伤肾脏。
2、每天检测血压。高血压患者应坚持每天按时监测一次血压,并记录下来,将血压控制在稳定范围内。如果血压不稳定,应在夜晚测量一次。
3、积极治疗各种并发症。高血压患者易发生并发症,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等。在积极稳定血压的同时,也要治疗这些并发症。因为这些病症都会相互影响,最后对肾脏造成伤害。
4、定期检查肾功能。高血压患者应每半年做一次尿蛋白,肾功能检查,及时地发现早期肾病,避免病情严重而不自知。
5.科学饮食。高血压患者在日常饮食上,应注意低盐、低脂、低蛋白饮食。要严格控制食盐,饮食清淡,每日摄入量在6克以内。限油脂类食物,严格控制油脂性较高的食物,多吃蔬菜,如芹菜等绿色蔬菜、木耳等菌类。控制饮酒,不要酗酒。可以食用水果,但不要过量,最好在两餐之间食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