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不迷路 ↑ ↑

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

顽固性失眠怎么破(失眠困扰近半成人)(1)

编者按:睡眠占据了我们每个人近1/3的生命。睡眠障碍反映了多种不同性质的疾病,也与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的发生发展息息相关。

近日,《柳叶刀》重磅上线睡眠系列论文,强调睡眠障碍普遍且影响深远,是一个未被充分重视的公共卫生问题。这些文章系统阐述了睡眠障碍所涵盖的多种健康问题及其诊疗选择

失眠是现代人常见的睡眠障碍,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失眠(<3个月)、间歇性失眠、慢性失眠(>3个月)。据研究调查显示,约有19%~50%的成人存在失眠症状,其中慢性失眠患者约占其中一半。

当前这篇《柳叶刀》(THE LANCET)发表的深度文章,详细阐述了失眠的风险因素、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手段。论文强调,在尚不确定失眠潜在原因的情况下,临床上推荐的失眠一线治疗方案为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CBTI),与药物干预相比,CBTI在治疗中止后仍然表现出持久的长期效应。

在药物治疗方面,目前哪种药物治疗具有最佳疗效、风险-获益比,目前全球专家尚未达成共识。

顽固性失眠怎么破(失眠困扰近半成人)(2)

截图来源:THE LANCET

论文指出,失眠的风险因素包括:年龄较高;健康状况不佳;缺乏社会联系(如单身、感到孤独)。此外,女性失眠发病率约为男性的1.3至1.7倍,随着激素水平(如月经前;妊娠期间、妊娠后;绝经后)的变化,女性失眠发生率不仅可能会升高,且失眠相关症状也有可能加重。

失眠存在易感因素(如遗传或性格原因)、诱发因素(如压力等应激事件)以及维持因素。其中易感因素加上诱发因素的存在很容易导致人们发生急性失眠(通常为一过性)。在临床实践中。我们需重点预防急性失眠转为慢性失眠,而维持因素则是该转化中的重要帮凶。

论文强调,非适应性习惯,如睡前饮酒、不规律的作息习惯、长时间躺床上做睡觉以外的事情(如玩手机)等,都可能是失眠从急性转为慢性的维持因素。临床症状方面:一方面,失眠可能是多种常见睡眠障碍的表现症状;另外一方面,失眠也可能是精神或身体健康症状(如焦虑、抑郁、疼痛)的并发疾病。

目前针对失眠患者的干预和治疗措施主要有睡眠卫生干预、认知行为治疗(CBTI)以及药物治疗。

睡眠卫生干预

睡眠卫生是指优化患者的睡眠行为和睡眠环境,论文给出具体的建议包括:

论文强调,单纯的睡眠卫生干预获益有限,且疗效不及CBTI。

顽固性失眠怎么破(失眠困扰近半成人)(3)

图片来源:123RF

认知行为治疗(CBTI)

论文强调,CBTI是失眠的一线治疗方法,其中包含多种不同的治疗组成部分,包括:睡眠教育、认知疗法、行为疗法(主要为睡眠限制、刺激控制、放松技术这3种)。

相关随机临床试验的结果证实,与未接受任何治疗或未接受睡眠卫生建议的患者相比,CBTI在改善其夜间睡眠指标方面更具优势(无论患者是否伴有精神或生理合并症,且无论患者是否合并有药物治疗)。此外,CBTI还可缓解慢性失眠障碍人群焦虑、抑郁症状。

总体而言,CBTI对睡眠的主观指标改善大于客观指标,一项随机对照试验的结果证明,6周的CBTI就可为患者带来长达24个月的持续睡眠获益。

药物治疗

论文强调,催眠类药物仅能适度改善患者睡眠,且可能存在一定的安慰剂效应。此外,即使短期使用催眠类药物也可能会为患者带来风险,而这类药物目前的长期使用风险也尚未得到充分研究。

不过,目前在失眠治疗领域,催眠类药物在临床应用非常广泛,且对于许多失眠患者而言,这类药物可能是比CBTI可及性更强、更有效的治疗选择。不仅如此,长期使用药物治疗睡眠的患者也可能并不太愿意改变其治疗选择,改用CBTI。因此,患者是否应进行药物治疗,临床医师应在充分考虑治疗风险、患者合并症以及其偏好的基础上,与患者共同决策。

小 结

目前针对失眠的治疗目标是改善患者的睡眠体验以及生活质量,并尽可能减少治疗带来的不必要伤害。若患者存在明显影响睡眠的基础性生理或精神症状,或患者疑似存在其他类型的睡眠障碍性疾病,则应首先对这些疾病/症状进行诊断,并给予患者适当的治疗。

论文指出,目前失眠障碍的主要治疗手段为药物治疗和CBTI,而CBTI基于其疗效、安全性以及获益持久性特征已经成为失眠的首选治疗方法。此外,药物治疗也被广泛应用于失眠症状治疗中。对于慢性失眠障碍患者,临床医师应优先考虑给予其CBTI。当CBTI不够有效或不可及时,临床医师应考虑药物治疗,并与患者共同做出药物使用决策。

参考资料

[1] Michael L Perlis, et al. Insomnia. THE LANCET. doi: 10.1016/S0140-6736(22)00879-0

免责声明:药明康德内容团队专注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进展。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药明康德立场,亦不代表药明康德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