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和四年(809),当时年仅31岁的元稹出使东川,在那里结识了薛涛,两个人尽管相差十岁,但是很快走到了一起。虽然在当时被很多人议论,可是两人爱得轰轰烈烈,没有在意世俗的眼光,从而在唐朝诗坛成就了一段佳话。

元稹具有代表性的十篇诗(元稹不愧是多情的才子)(1)

元稹是一位多情的才子,薛涛同样多情,正是由于彼此多情,再加上又是才子佳人,着实是让人羡慕。但是很可惜两人最终没有走到一起,由于元稹调离四川之后,两人再也没有相见,也让那段恋情成为了彼此人生中最大的遗憾,为此元稹还写过很多爱情诗来纪念那段恋情。

薛涛对元稹也是一往情深,只是爱情有的时候总让人伤感,原本相爱的人最后劳燕分飞,在两个人的爱情诗篇中,大多着力于描写相思之苦,特别是元稹在离开之时,写下的这首《折枝花赠行》,短短的几句,一共二十八个字,写尽了离别之苦,这样的作品也最能够体现出元稹的一片深情,还有对于薛涛深沉的爱。

元稹具有代表性的十篇诗(元稹不愧是多情的才子)(2)

樱桃花下送君时,一寸春心逐折枝。

别后相思最(多)处,千株万片绕林垂。

三十一岁在唐朝算是比较尴尬的年纪,毕竟古人在十四五岁的时候就算是成年人,可以结婚生子,而在元稹看来,他依旧年轻犹如十八岁的少年,在遇到了四十一岁的薛涛时不顾一切。尽管两个人的爱情没有结果,元稹也被很多人批评,说他无非就是为了恋爱而恋爱,纯粹是在玩弄感情,但是从这些爱情诗中,还是能够感受到他的一片深情,以及对于薛涛的无私的爱。

元稹具有代表性的十篇诗(元稹不愧是多情的才子)(3)

薛涛虽然已经四十一岁,比元稹大了十岁,可是她长得漂亮,并且才华横溢,这些都让元稹着迷。可见爱情是不分年龄的,尽管在当时被人批评,但是两个人并不在乎,彼此都深爱着对方。两个人在离别之时,也是依依不舍,为此元稹在这首诗中,以个人最深沉的情感来描写那份离别,所以全诗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同时也让世人感受到了他的真诚。

元稹具有代表性的十篇诗(元稹不愧是多情的才子)(4)

元稹这首诗以女性的视角来描写,在开篇便是直抒胸臆,并且是紧扣主题,以此来突出离别之苦,还有恋人之间那份依依不舍的之情;你我在樱桃花下分手,在这里我们马上就要分别了,从此之后可能再也无法相见,为了聊表我对你的一片真情,还有坚定我们彼此之间那份深厚的情感,只能是折下一枝花送给你,希望你到了别处,看到了眼前的花时会想到我。

元稹具有代表性的十篇诗(元稹不愧是多情的才子)(5)

恋人之间依依不舍,并且是在樱桃花下,在情感的铺垫上,元稹拿捏得恰到好处,也为开篇营造出了一种忧愁之感,毕竟两个人都深爱着对方,可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两个人最终无法走到一起,也成为了彼此人生中最大的遗憾;为了留着对方,也只能是在形式上来表现,以一枝花来代替,无非是希望对方可以记住自己,不要忘记曾经的海誓山盟。

元稹具有代表性的十篇诗(元稹不愧是多情的才子)(6)

元稹在结尾更是进一步地描写了相思之苦,尽管还没有分别,心上人还在眼前,可是诗人已经想到了以后的日子,离别之后,一定会想到对方,正是别后相思多;两个人一旦离开了自然而然会想到对方,这时只能是独自承受离别之苦。远处千株万片绕林垂,看到那些树木,心里很不是滋味,但是却又无可奈何,只能是诉说着离别之苦,尽量去安慰对方。

元稹具有代表性的十篇诗(元稹不愧是多情的才子)(7)

元稹的情感经历很丰富,除了薛涛之外,还与很多的才女有过交集,但是看得出来,他与薛涛之间的情感还是很深。如果不是真爱的话,也不可能写得如此感人,在作品中诉说着离别之苦。虽然有很多人批评元稹,认为他太过于多情,其实爱情本来就是两个人的事情,外人没有权利去指责,更何况两个人当时真心相爱,尽管没有走到一起,可是彼此之间并没有说什么,仅仅是这一点便足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