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9月18日,日军炮轰沈阳北大营,蓄意制造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从此,日军在我国加快了惨无人道侵华的进程。而后,不甘屈辱的中国人民不断奋起反抗,经过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最终于1945年,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展示出了中华民族空前巨大的凝聚力。胜利来之不易,我们要时常缅怀那些受苦受难的中国同胞和英勇抗战的战士们,更要牢记历史,砥砺前行。

1937年以前的中日对抗(1937年日美上海摩擦)(1)

不过,牢记历史,就要搞清历史,而不是“美化”历史。近几年,抗日作品层出不穷,在一些影视作品中,大众很难清楚,剧中的故事情节究竟是为了剧情需要所编造,还是真实存在过的。例如,在影视作品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仪态万方、楚楚动人却又彪悍狡猾、凶残无比的“女鬼子”。

不光如此,就连日本作家岩田,在其所著《中国抗日影剧读本》的封面上,也附上了“在中国极有人气的女鬼子平田少佐”的剧照,据他介绍,此位“女太君”的原型正是著名的日本第一女间谍、上海特务机关特一课课长、海军少佐南造云子。

1937年以前的中日对抗(1937年日美上海摩擦)(2)

然而,这个谜一样的日军女军官,真的存在吗?

按照市井坊间的传言所说,南造云子号称“日本第一女间谍”,曾是著名的海军江阴封锁线泄密案中的核心人物,是日军不可多得的有功之人。所谓的“海军江阴封锁线泄密案”,发生在“七七事变”爆发后,民国中央政府于7月27日召开的国防会议。在会上,国民党决心全面抗战,并有意在上海对日开辟第二战场。蒋介石曾明确指示指示海军方面:淞沪方面实行战争之同时,以闭塞吴淞口,击灭在吴淞口内之敌舰,并绝对控制其通过江阴以西为主,以一部协力于各要塞及陆地部队之作战。”

民国海军总司令陈绍宽收到命令后,不敢懈怠,火速指挥舰队在江阴组建了封锁线,之所以动作如此迅速,有两层意思,一来可以拱卫南京,二来也可以将活动在长江中上游的日本商船、舰只进行包围,而后歼灭。

1937年以前的中日对抗(1937年日美上海摩擦)(3)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就在8月11日,民国海军刚好要完成全部封锁时,之前还在长江中上游玩耍的日本舰只,忽然集中了起来,并搭载了几乎全部的日本侨民,飞快而下。由于当时淞沪还未开战,江阴江面的舰只更没有得到过战斗命令,所以一时未能作出截击的决定,才使得日舰得以逃遁,民国海军仅捕获了其长阳、大贞两艘轮船。

泄密了,一定是泄密了。蒋介石摸了摸自己的光头,怒发冲冠地咆哮着,要求限期破案。上一个问题还没解决,新的泄密事件再次发生,蒋介石到淞沪前线视察的行踪被暴露,日军的飞机如约而至,阴差阳错之下,英国公使许阁森不幸躺枪误伤,毫无疑问,国民党内部出了问题。

蒋介石不能忍了,随后令手下展开了大调查。功夫不负有心人,汪精卫的行政秘书黄浚及其在外交部任职的儿子黄晟,原形毕露。(一些记载)经过缜密侦查,证明这两父子是被一个打入汤山温泉疗养院的服务员、化名廖雅泉的日本女间谍南造云子拉下了水,将中方重要军事情报源源不断转交日方,才导致了江阴封锁线和蒋介石行踪泄密。

1937年以前的中日对抗(1937年日美上海摩擦)(4)

在有鼻子有眼儿的传言下,南造云子与黄氏父子的接头方式,也赋予了戏剧性。据说,黄浚每天在去公园散步以前,一定要吃一颗糖,吃完之后将糖纸丢在一棵有洞柳树内,不久便有日本特工赶来将其取走。就这样,糖纸就成为了传递情报的载体。然而,翻遍了所有与之有关的中日档案,也难以找到南造云子这个人,于是,很多人产生了怀疑。

事实上,任何事情只要肯钻研,就不难发现,传言是漏洞百出。不过,一些事实倒是真实发生过。江阴封锁线的设立和日本舰船侨民的提前撤离确有其事,英国公使许阁森汽车被炸也确有其事,而蒋介石原本准备乘他的车前往上海。日军将其轰炸了,结果造成了坐车的宋美龄负了重伤。

1937年以前的中日对抗(1937年日美上海摩擦)(5)

但是,其他事情就似是而非了。在很多资料中,黄浚成为了泄密的人,应该是出现了错误。要知道,日军逃离封锁线的时间是8月11日,就算蒋介石立马下令侦破,距离正式逮捕黄氏父子枪决,中间也只有15天的时间,对如此复杂的一起间谍案来说,无论如何是不可能的。另外,许阁森汽车出事是8月25日,第二天,黄浚已经魂归西天了。

当然,多数历史资料表明,黄浚的确在1932年到1935年之间,干了很多出卖国家的勾当,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间谍,后来,因为日本屡屡刊出民国重要会议记录,因此被怀疑而调职。所以,黄浚被逮捕的时间应该更早,怎么能与汤山疗养院的女特务频频接触泄露蒋介石行踪,应该是杜撰的。

既然,黄浚的案情有出入,那么,南造云子是不是存在呢?在笔者看来,南造云子更是无中生有。日本的档案中找不到这个人,可以用保密问题来解释,但在民国的档案中找不到,就说不过去了。

可是,关键问题还不是这个。

估计很多人都会有这样一个感受,在第一眼看到“南造云子”这个姓名时,会出现莫名的别扭,但别扭在哪里?一时间还真说不上来。

1937年以前的中日对抗(1937年日美上海摩擦)(6)

不过,很快脑子就清晰了,不管是从影视作品中,还是看历史资料,叫”云子“的日本女人,几乎没有。原来,这个看似颇为浪漫的姓名,在日本是很不吃香的,“云子”在日语里的读音和“大便”是一样的。先不论中外,就是放眼整个地球,谁会给自己的女儿,起一个喊起来听着像“大便”名字。

如此一来,“南造云子”找不到,就不奇怪了,她一定是一个伪造的人物,甚至是出自不懂日语的人炮制。

此外,与历史相违背,出现穿军服、挂军衔的日本女鬼子,到处乱窜的情况,也是极不正确的。日本帝国主义之所以称为帝国主义,正是因为其腐朽、反人类,要想让日本帝国主义承认,男女平等这个事儿,难如登天。

当然,日军中也不是没有穿制服的女性,比如看护妇和电话员,她们也要上战场。根据老乡们的回忆,平型关战役中,是有女鬼子的,但都是日军第二十一旅团鹄子沟野战医院的女看护。

1937年以前的中日对抗(1937年日美上海摩擦)(7)

此外,二战后期日军准备“本土决战”,也曾训练家庭妇女打重机枪。在冲绳的女学生,多有被迫参加所谓“铁血勤皇队”之类准军事组织的,上前线和盟军作战。

为了扩大效果,获得国民支持,日本军方找来了宝冢歌剧院的漂亮女演员,荷枪实弹大摆POSE,昏不知这样可能会造成若干美英士兵,直接兽化。据参战美军士兵回忆,最厉害的日本“女武士”是佩利留岛上的慰安妇,战绩比那些日本男兵高多了。

但无论是看护妇、“勤皇队”,还是军妓,她们都是不列入军人编制的。日本战时《兵役法》第一条便规定:只有男人可以当兵,女性是没有当兵资格的。

那么,第一张日军“女军官”的照片从何而来?

原来事情源头,就是马文,这个曾经的美国海军陆战队队员。1937年8月13日,中日两军在上海爆发激战。虽然说,公共租界当时并非交战区,但驻守在这里的各国官兵,仍然保持着高度紧张的防御状态。

日军为了更便利地攻击中国军队,多次若无其事地穿越着美方租界,在一次行动中,两名日军士兵和马文的巡逻小组来了个正面撞怀,之前是职业拳击手的马文,凭借着自身优势,徒手抓住了两名日军,带了回去。

很快,日军派人来要人,并试图列队通过租界南京路示威。一时间,双方剑拔弩张。最终,日军冷静了下来,他们认为还不能同美军翻脸,随后派出了一名高级军官到租界来谈合作,而且还带去了一百多名日本女子与美国兵“恳谈”。

1937年以前的中日对抗(1937年日美上海摩擦)(8)

但是,双方的敌对和戒备是深刻的,不可能通过一次“恳谈”改变。不过对于马文来说,他得到了一个“副产品”,与一名日本少女互换了地址。

一年之后,马文收到了一张明信片。明信片上这样写着:“天气已经渐渐冷了,请注意身体。”

就这样,令人罕见的一个事情发生了,照片上的少女不仅穿着日军军装,而且还佩戴着军衔,似乎在向他说明,她是一名女军官。然而,人们翻遍了日军当时的档案,从未显示有任何一名日本女性当过军官。

1937年以前的中日对抗(1937年日美上海摩擦)(9)

所以,即使有一些照片为证,也应该是日军找来一批女学生,穿上军服所拍摄的宣传照。

当然,很多历史资料也表明,日本在二战中是有女间谍的,但这不能说明,日军中存在着女军官,更有什么号称“日本第一女间谍”女军官的南造云子。

而一些抗日神剧中的日军女佐官、女尉官不仅让日本人都为之眼界大开,就连我们自己都产生了怀疑。是的,我们应该勿忘国耻,铭记历史,但绝不是炮制与历史不符的内容,神乎其技,制造什么“女太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