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做有短板的人才,

不做无瑕疵的庸才。”

短板理论在哪里(短板理论我信了你的邪)(1)


这是屠夫的第 222 篇原创,全文 2000 字

阅读时间 5 分钟,读完别忘了【点赞】哦


金钱永不眠,屠夫问候各位早安。

有一种让老师和家长都头痛的现象,叫「偏科」。

擅长写作的孩子,可能数学考试会不及格;

擅长理科的孩子,可能英语成绩就不太好。

这些孩子常常被要求“补短板”,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去提高最不擅长的科目。

因为高考是按所有科目合计的,把短板补上来,才不至于在总分上吃亏。

但是许多人将这个思路延续到毕业后、工作中,反而造成了不必要的阻碍。

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短板理论”对投资和工作的启示。

01 什么是短板理论?

短板理论又叫“木桶效应”,指的是:

一个木桶的盛水量,

取决于最短的木板。

短板理论在哪里(短板理论我信了你的邪)(2)

(来源:百度百科)

短板理论是管理学里的一个概念,提醒管理者要关注组织和流程里的短板。

这个理论也常被引申到其他领域 —— 比如个人学习。

屠夫读中学时,老师们很喜欢引用短板理论,提醒该科成绩不好的同学“补短板”。

工作之后才发现,短板理论虽然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给不少人带来了误导

02 短板理论的适用范围

短板理论在投资领域和个人发展上,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这一点不能否定。

先说说投资。

无论个股还是基金,股权投资的对象都是公司。

公司的组织和流程涉及多个个体和团队,整体的业绩表现往往受制于其中的最短板。

所以,投资者评价一个公司的前景时,可以应用短板理论。

以早期的小米手机为例,“参与感”和“粉丝口碑”的运用让它成为教科书式的营销榜样。

然而,和超预期的购买热情对应的,却是供应链的准备不足,新品频繁缺货。

“看得到买不到”的情况反而降低了小米的口碑,被人质疑“饥饿营销”甚至“耍猴”。

供应链问题让小米手机吃了不少苦头,后来补上了这块短板,也错失了最好的爆发机会。

再聊聊个人。

还在读小学和中学的学生,以短板理论提升自己的弱项,也是一种正确应用。

对备战高考的高三学生而言,尤其如此:如果某一门科目特别薄弱,高考总分就会被拉低,影响志愿选择和录取结果。

除此之外,强项科目提分的难度往往比弱项更大。同样是提升10分的总分,从140到150,比从70到80难多了。

那么短板理论有没有不适用的情况呢?

当然有。

03 短板理论的应用误区

学生考试分数的例子,其实更像是一个特例。

对于个人发展而言,短板理论在大部分情况下并不适用。

这名学生步入大学之后会发现,不是每一门功课都同等重要。

比如让许多人痛苦不已的数学类课程,在文科专业里的学分比重远不如理工科。

而且,理科专业要求掌握的定理推导和证明,工科专业只要会应用定理就够了。

这是因为,大学是步入社会之前的最后象牙塔,而步入社会之后,拥有一技之长极为重要。

或许有朋友会感到奇怪:

大学不是在提倡通识教育吗?

这和“一技之长”是否矛盾?

屠夫认为并不矛盾。

大学提倡通识教育,不是让你“补短板”,而是拓宽知识面。

没有哪个大学会想培养水桶型人才,只会想培养T型人才,俗称「一专多能」。

通识教育是为了“多能”,但不能少了前面的“一专”,否则就变味了。

对于踏入社会的职场人来说,更加要提防“补短板”思维。

花费时间精力去补自己的不足,远不如提高自己的强项重要。

有了T型里的那一竖,你才有安身立命的本钱;

只有T型里的那一横,你只是全面平庸的庸才 ——

宁做有短板的人才,

不做无瑕疵的庸才。

04 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那么问题又来了:

既然“短板理论”不适用于个人发展,

为什么巴菲特和芒格提倡跨学科学习呢?

这涉及到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当我们对单一领域的知识掌握得足够深时,跨学科学习不但能帮助我们拓宽视野、避免狭隘,还能刺激我们将多学科知识相互迁移、融会贯通,形成更强大的合力。

一切的前提是,你至少对一个领域有了足够深入的学习。

有的人很在意自己是否“博学”,广泛地涉猎不同书籍,也培养出很多兴趣爱好。

可惜,那些永远只是“爱好” —— 因为全都不擅长,只学到三脚猫功夫。

这种“博学家”在餐桌上装装样子还可以,如果遇上专家,连话都插不上。

过分强调「知识广度」,却忽略了「知识深度」,其实是本末倒置。

缺乏深度的知识广度,只有唬唬外行的炫耀价值,充其量满足一下虚荣心罢了。

巴菲特和芒格有资本谈“跨学科学习”,因为他们早已在某些领域深入到极致。

前者是哈佛学霸,后者是精英律师,他们的短板,恐怕是许多人的天花板。

屠夫其实很认同芒格的说法,也一直践行着跨学科的学习。

但我也时刻提醒自己,不能因此而忽略知识的深度。

因为 ——

缺乏深度的广度,一文不值。

05 写在最后

“斜杠青年”概念的盛行,让一些人为了斜杠而斜杠。

结果他们培养出一堆兴趣,却成不了任何一个领域的专家。

或许他们的出发点不是补短板,但在屠夫看来,两者的本质是相同的 —— 缺乏深度,徒有广度,成了木桶型庸才。

最后,让屠夫以芒格的名言结束本文吧:

我见识过很多取得很大成就的人。

虽然他们既不是最聪明的人,

甚至也不是最勤奋的人,

但是他们都是很善于学习的人。

投资者不但要学习,更要善于学习。

共勉。

文:屠夫1868

欢迎关注:基业长红

转载需获本人授权,并注明作者和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