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者不受嗟来之食”——黔敖墓,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赠谏议大夫曾公墓志铭?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赠谏议大夫曾公墓志铭(齐文化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赠谏议大夫曾公墓志铭

“廉者不受嗟来之食”——黔敖墓

黔敖墓,位于齐陵镇镇刘家营村西,前李村东约60米处。墓高12米,周长60米。墓为土墓,在广阔的平原上给人一种肃穆凝重的感觉。随着岁月流逝,古墓被风雨不断侵蚀,再加上人们的文物保护意识不强,经常取土,致使古墓越来越小。但随着人们保护意识的提高,现在古墓得到了较好的保护。

提到黔敖墓,就要提到它的主人黔敖,就要谈到那个著名的“不受嗟来之食”的故事。黔敖是齐庄公时期的大夫。据《礼记·檀弓》记载,齐国有一年闹大的饥荒,死人无数。大夫黔敖,便在路旁设棚赈济逃难的人,以便他们逃到此处时能喝上口粥,吃上口饭。这样看来黔敖本是个好心人。扶贫赈灾也不是哪一个为富者所能做到的。也许来黔敖的摊上吃饭的人多了,他便有了一种救世主的凌人气势。在他心里,也许所有的人都是这样,当他饿急了,就会象狗一样过来讨吃的。但是他错了,他遇到了一个让他成名的无名氏。

有一天,来了一位逃荒的人。只见这人步履维艰,饿得快走不动路了。黔敖立即左手拿起一块食物,右手舀起一瓢粥,盛气凌人地说:“哎,来吃吧!”那个逃难的人抬起头来看着他,说道:“我正因为不吃唤来的食物,才到了今天这种地步!”黔敖听后愣住了,一个快要饿死的人了,竟然还这样维护着自己的尊严,这是多么了不起的气节啊!黔敖赶快过来道歉。但是,那人却没有吃他的食物,随后便饿死了。黔敖想必是后悔莫急,他不该用世俗的眼光看人,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来讨他的残羹冷炙。这种宁肯饿死,不受嗟来之食的人,不是圣人又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