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迎接二十大的胜利召开,《剧本》月刊特别策划推出“喜迎二十大 优秀剧目剧评”专题,旨在为读者推荐近年来在本刊发表过的优秀剧本的相关评论文章,让读者能够在领略到优秀文本的魅力后通过专业剧评人的眼光再次欣赏到文字背后的另一番趣味。本专题所推荐剧目在全国都有相当的影响力,欢迎关注转发!本期为大家推出的是欧阳逸冰老师关于《八百里高寒》的剧评文章——《冰雪在燃烧,那是爱的忠诚》。

剧评标题(优秀剧目剧评推介)(1)

剧评标题(优秀剧目剧评推介)(2)

舞台上,全剧场景无处不在的是严寒,而全剧人物无不例外的是火热。仿佛山林深处的每一寸天空都在凝固成冰,仿佛进山的铁道兵战士的每一颗心都在燃烧,把冰雪的冬季融化为暖日的春天。或许你会情不自禁地为此吟诵起雪莱的诗句,“如果我能是一片落叶随你飘腾/如果我能是一朵流云伴你飞行”(见《西风颂》),去亲身感受那个炙热时代的热泪与高歌!

这就是中国铁路文工团和大兴安岭艺术剧院联合创排的话剧《八百里高寒》给人最突出的感受。它“讲述”的是196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在零下五十摄氏度的高寒里,挺进大兴安岭“生命禁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让火车的笛声唤醒万年的原始森林,变成各族人民美好的家园。

或许习惯的直觉告诉你,如此“高歌猛进”的剧目,除了高调、高声、高昂之外,还会有什么?此言差矣,持铜琵琶,铁绰板的豪放歌唱,与缠绵细腻的儿女情长断然水火不容?君不见,在文学与戏剧的作品中,革命与爱情(不是庸俗的公式化的“革命 爱情”),从未有过断绝,譬如,你的父辈少年时代迷恋过的长篇小说《牛虻》……是的,《八百里高寒》正就是用冰雪燃烧的时代,委婉美丽的爱情故事,表现了那个战天斗地的英雄业绩。这正是《八百里高寒》的创作特色与成就。

剧评标题(优秀剧目剧评推介)(3)

从全剧构思看题材的开掘

剧目演出说明书上的确是这样写的:全剧要表现的是“开发建设的历程”。如果真要把“历程”当成构思,就犯了目前此类题材创作的通病。以工程的“开始——过程——结束”的程序来架构全剧,使之成为“总体施工报告”的表演。里面的角色都是工程进展的说明人,给观众留下的记忆是事件的过程。人呢?成了事件的附庸。

然而,戏剧艺术是以人为目的的,是要开掘人物丰富多彩的瞬息万变的多向运动的内心世界,使舞台上的一切,都是人物内心世界外化的图像。《八百里高寒》的构思就是从塑造人物,描绘人物内心世界出发,让主人公姜家修站在铁道兵历史的终结点上,怀着惆怅、自豪和深情追索的复杂心情,沿着女主人公杜峥嵘的工作日志的记载,回顾那往日曾经的波澜壮阔,探求情感秘密中仿佛是无解的问号。主创充分利用了舞台的假定性,建立了多向多维多交叉的叙事体系——

日志里(1964年)的姜家修与现实(1984年)的姜家修对话:“我就是你呀……人的过往不会消失,一直住在自己的心里。”叙述时间与发生时间的差异,提供了题材开拓的可能,那就是现实与历史的相互观照,让思想内涵在观照中提升。现实的姜家修见到幻境中的杜峥嵘,十分惊讶:“你怎么还这样年轻?”日志中的杜峥嵘告诉他,我们相隔了“是五千六百六十一天”!就这样,这三个舞台形象,从各自的视角和心理,将发生在1964年至1967年铺路进程中的七个事件:风雪脱险、工期争论、修地火龙、隧道生死、森林救火、西哇喜剧、沉箱壮烈,引人注目地再现出来。在这翻卷出一幅幅冰雪燃烧、惊天动地的历史画面里,观众看到的是,这些创造者的内心世界的波澜以及这些波澜下面的灵魂的闪烁。

剧评标题(优秀剧目剧评推介)(4)

让我们从舞台呈现的实践来看这种多向多维多交叉的倒叙手法的价值——

1.所有的事件情节,都是男女主人公的回忆,而回忆正是内心世界的展现,其主观性使回忆的所有再现场景无不抹上了主人公浓烈的情感色彩;

2.这是主人公站在1984年的历史驿站上,对过往的重新审视,是“今”与“昔”的对话,是两个不同时空的心理对照与评判,使主人公的灵魂表现获得了新的深度;

3.这是男主人公对女主人公已知心灵(1967年之前)与未知心灵(1967年分离之后的想象)的遇合与撞击,在更深层的意义上,揭示了两位主人公情感与灵魂的新飞腾。

或许下面这段充满内心动作的台词,能够说明这样的构思对强化戏剧张力的价值:

现实姜家修:你走了!我的心像被刀割着一样!

日志杜峥嵘:我走了!我的心像被刀割着一样!

现实姜家修:那为什么?为什么你还要决然离去?

日志杜峥嵘:因为——我的历史!我的证明人不在了,我不能拖累你!

现实姜家修:(大喊)不对,你用行动证明了你自己,你是真正的共产党人!

日志杜峥嵘:有你这句话,我一切都满足了。谢谢你!

现实姜家修:谢谢你用真情记录下的我们共同经历过的冰与火的生命历程,让我真切地感受你!

日志杜峥嵘:这本记录我们冰与火的生命历程的日志,是我——对你的表白!

现实姜家修:这本记录我们冰与火的生命历程的日志,同样是我对你的表白!

剧评标题(优秀剧目剧评推介)(5)

从人物关系的建立透视艺术的提炼

所有的“戏”都产生在人物之间已经建立和正在演变着的戏剧性关系之中。正像黑格尔所说:“由于剧中人物不是以纯然抒情的孤独的个人身份表现自己,而是若干人在一起通过性格和目的矛盾,彼此发生一定的关系。正是这种关系形成了他们的戏剧性存在的基础。”(转引自谭霈生的《戏剧本体论》)在《八百里高寒》中,与其说全剧发展的主线是“开发建设的历程”,不如说是姜家修与杜峥嵘的爱情萌发、建立和发展的不断攀升向上的一级级石磴。姜、杜爱情每一个阶段绽放的花朵都是附丽在他们共同的开发和建设大兴安岭的伟大事业上。正是这一簇簇爱情鲜花的排列,勾勒出了铁道兵1964——1967年在大兴安岭“开发建设”的豪迈征程。请看——

爱的萌发:狂风暴雪中的凹地,女主人公力主撤往高处,挽救了姜家修和全团战士的生命,使得我们这位无所畏惧的团长,嘴上说着“不得不欢迎你”,目光却无比肃然,右手虔敬地高举齐眉,由衷地向她敬礼致意。在这个爱的序曲里,人们看到的不仅是男女主人公相互的敬重,更是挺进大兴安岭的艰巨和铁道兵们们纯粹的精神。二十年后,姜家修是这样与日志里的杜峥嵘对话的:

日志杜峥嵘:(笑)其实,我挺喜欢看你跟我争得面红耳赤的样子。

现实姜家修:面红耳赤?哈哈!我顶喜欢看你杜工同战友争得面红耳赤的样子!

爱的共鸣:在马上就开工,还是等待三个月后的春天再开工的争论中,主创跳出了方案之争的陷阱(技术性的争论不是戏),倾力触碰的是人的心灵——争论的对立方在理屈词穷的情况下,忽然提到杜峥嵘不是党员,没有资格参加党的这个会议。而这,恰恰是杜工的心头最敏感的痛处(在抗美援朝的战斗中,杜所在部队的档案散轶了,无法证明杜的党员身份)。就在这欲说不能的尴尬时刻,姜家修旗帜鲜明地指出,现在讨论的问题与是否具有党员身份没有关系,再次赞同立即开工。这让杜峥嵘的内心获得了被信任和被尊重的无比欢畅。紧接着,在迎接鄂伦春族同胞送来驯鹿和物资的高兴时刻,杜峥嵘第一次,也是不知不觉地抓起了姜家修的手。

剧评标题(优秀剧目剧评推介)(6)

爱的甜蜜:在打通隧道的艰苦作业中,一名战友被塌方掉下的大石头压住了腿部,痛苦万分。正是姜家修和杜峥嵘同心合力地组织众人,救出了战友,但是,姜家修却被巨石砸伤。杜峥嵘心痛地热泪迸流,跨步上前,一把抱住了他,架着他向前走去……二十年后,姜家修这样披露心曲:“我……我那时觉得受伤真好!真希望永远那么和你走下去。”痛苦变成了甜蜜,爱情结果了。

爱的宣言:为了感谢铁道兵在森林大火中对族人村民的救护,美丽的鄂伦春姑娘乌娜吉专门找到了姜家修,要把自己亲手编织的西哇(围巾)给他戴在脖子上。单身男人姜家修十分不好意思,羞得无处躲藏。一旁的杜峥嵘笑嘻嘻地拿过西哇,围在自己的脖子上,回赠乌娜吉一块珍贵的手表(父亲的遗物)。乌娜吉非常不解,狡黠的杜峥嵘却灵巧而又亲密地挽起不知所措的姜家修,满面春风望着乌娜吉笑。乌娜吉恍然大悟,欣然同意自己的西哇成为这一对情人的礼物。这全剧唯一的喜剧场面,不仅表现了乌娜吉的热情、杜峥嵘的真心、年轻女人之间情感表达的微妙语言,更重要的是,戴着火红西哇的姜杜二人,那公然挽臂而立的身影,不正是他们爱的宣言吗?

爱的真谛:我们都不曾预料到,火车轰隆隆地开进大兴安岭的欢乐日子,就是姜杜这对生死恋人的离别时刻。离别非消失,缘尽情更深,这是杜峥嵘发自灵魂深处,最隐秘的自白——

你跳到冰水里的时候,我的心都碎了,邱连长牺牲了,在那一刻,我后悔更痛恨我发明了冰沉箱法!我极度恐惧,我害怕失去你!我不止一次害得你差点丢了命,我不是你的福星,我是你的灾星!在战争中我失去过爱人,我的生命再也承受不了这样的恐惧,因为爱你,所以远离!

剧评标题(优秀剧目剧评推介)(7)

这里有当时无可言表的挚爱的担忧,有无以复加的苛刻的自责,有无法形容的深深的恐惧,有无可比拟的残酷的决定……她的灵魂在翻腾,在煎熬,终于做出了刻不容缓地果断决定:“因为爱你,所以远离!”即便是观众在情感上不接受她的决定,也不得不沉重地理解。因为她的决定表现的是,对铁道兵的神圣使命,对自己心中美好的爱人姜家修,对生死相依的战友,对自己作为工程指挥者的高尚职责,对自己一生追求的高洁情感——无比忠诚!

姜家修、杜峥嵘的爱之花是那么灿烂,一簇一簇的,述说着爱的纯真,更在述说着这爱之花附丽的大树,那就是铁道兵挺进大兴安岭伟大历史功绩。这不就是美的提炼吗?或许只有用舒婷《致橡树》里的诗句才能表达我们在此处的评述——姜家修和杜峥嵘,他们“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融在云里……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八百里高寒》在同类题材的话剧中脱颖而出,显示了联合出品方和主创集体卓有成效的努力,令人为之一振。正像剧中结尾一场出现的雄姿勃勃的火车头,我们期待着这出戏在一声鸣叫之后,坚定有力地一步步前行,不断地发现宝藏,不断地完善自己,不断地爬高,向着深处、远处,疾驰。

(作者系著名剧作家、戏剧评论家、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原院长)

演出单位简介

中国铁路文工团有限公司

中国铁路文工团成立于1950年10月,2020年改制为中国铁路文工团有限公司,是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企业,国家级大型综合性专业文艺团体。中国铁路文工团有限公司设综合管理部(党委办公室)、党群工作部、后勤管理部、演出联络部、艺术创作部、艺术辅导部、舞美工程部、歌舞团、曲艺杂技团、话剧影视部、二七剧场,共13个管理与艺术生产部门,全团现有演职人员400余人。

建团72年来,中国铁路文工团先后创作、排演3000多个曲剧目,拍摄制作电影、电视剧和专题片300余部(集)。一大批优秀作品和演职人员荣获国内外各类大赛金奖、大奖400多次,包括: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奖赛”、“相声大赛”一等奖,中国曲艺“牡丹奖”、话剧“金狮奖”、戏剧“梅花奖”、声乐“金钟奖”、电视剧“金鹰奖”和“飞天奖”、电影“百花奖”,“布达佩斯国际马戏节”金奖,“法国明日杂技节”金奖等。中国铁路文工团群星荟萃、人才辈出,拥有著名作曲家孟卫东,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石富宽,著名影视演员李明启、张国立、王志飞、娟子等一大批业务精湛、德艺双馨、具有很高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艺术家。

中国铁路文工团长期坚持送文化到基层,慰问演出累计行程300多万公里,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各类演出3.2万多场,观众累计达3300多万人次。出访过50多个国家和地区,作为文化使者把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大兴安岭地区艺术剧院

大兴安岭地区艺术剧院始建于1972年,是大兴安岭地区唯一一个专业艺术团体。内设舞蹈队、话剧队、声乐队、乐队、舞美队、创编室,事业编制65人,现任院长何凤。

建院50年来,大兴安岭地区艺术剧院共排演歌剧《茶花女》,话剧《八一风暴》《枫树湾》,创排森林资源保护题材话剧《大林莽》,大兴安岭风情歌舞《大岭杜鹃红》,大型漠河风情音画《北极神韵》,民族歌舞《高高的兴安岭》,主题音乐诵读晚会《林海静城、书韵芬芳》等近百部艺术作品。多次承接大型节庆活动的策划和节目创排项目,出色地完成了北极光节、蓝莓节、全省农民文化节、全省社区文化节、少数民族文艺汇演以及全国、全省各类会议的接待性演出和重大节日、节庆日的演出任务。特别是与全国十大院团之一的中国铁路文工团联合创作排演的大型原创话剧《八百里高寒》,入选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创作工程重点扶持作品(百年百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全国50部晋京展演作品),国家艺术基金2022年度传播交流推广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