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是中华文化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文化符号。在近古时期,它代表着至高无上的皇权,代表着真龙天子;它是能够呼风唤雨的龙王,代表着风调雨顺;

在今天,它是十二生肖中唯一一个没有现实存在的“生物”,人们望子成龙,又有着极其祥瑞的意义。

发展至今,龙已经俨然成为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国人就是龙的传人已经成为全球共识,那么龙这种“生物”是否存在,龙图腾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龙图腾的起源与传说(浅谈龙图腾的起源)(1)

图腾源起

图腾一词并不是传统的汉语词汇,而是来源于美洲土著印第安人的“totem”一词,是清末著名学者严复先生翻译过来的词汇。

严复先生在翻译时,既考虑了原本的读音,又兼顾了汉字本身的意思,可以说是“信达雅”了。

图腾的本意,就是标记、标志的的意思,在如今表现为各个公司、组织的商标、各个国家的徽章图案等等,是一个能够代表一个群体特征的文化符号。

在古代则是一个民族、部落的重要区分标志,很多时候作为战旗和刺青图案存在。

龙图腾的起源与传说(浅谈龙图腾的起源)(2)

中国现存比较有名的图腾是商代的玄鸟图腾,一般被认为是燕子。“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记载着商人的民族起源,是始祖吞下燕子卵,感神迹而孕育、繁衍下来的民族。

燕子图腾也伴随着商民族的祖先崇拜传承数千年,直到如今,云南一些地区的子姓(商王姓氏)后人,仍然保留着着玄鸟图案的器物。

相比于简单的燕子图腾,龙图腾则是要显得神秘的多,一是在现实中很难找到与之对应的生物,再者是由于龙图案的泛滥,导致我们很难从众多的龙故事中辨别龙的本来面目,只能在诸多繁杂的信息中心不断地猜测论证,也就诞生了诸多的假说。

龙图腾的起源与传说(浅谈龙图腾的起源)(3)

胚胎说

研究历史最直接可靠的资料就是考古资料,目前已知最早的龙图腾就是发掘于如今河南省濮阳市西水坡遗址的“蚌壳龙”,这组蚌壳堆砌而成的龙图案,与墓主人左手边的蚌壳虎图案交相辉映,被称为“中华第一龙”,在如今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就有着复刻品可供参观。

这组墓葬距今约六千多年,是典型的仰韶文化遗址,这时的龙图案已经和后世的龙的体型相差无几了。

但由于蚌壳堆砌较为粗糙,我们也难以从细节中对图案的原型进行溯源。

除了仰韶文化,河北北部、内蒙古南部,辽宁一带的红山文化也有着与之不同的龙文化存在。

龙图腾的起源与传说(浅谈龙图腾的起源)(4)

相比于蚌壳龙的形单影只,红山文化的“龙”出土量则是要多得多,代表性的就是“玉猪龙”。

玉猪龙又叫“玉兽玦”,是一种玦(半环形,有缺口)型玉器,造型简洁不失精美,是红山文化的典型文化符号,甚至在后世的考古墓葬中也多有发现,甚至延续到了春秋战国时期。

考古学家多将这种奇特的图案称之为“龙”,但也有很多人认为这是猪或是蛇、甚至是熊,都有各自的道理,但在另一些人看来,它可能全都是。

除了细长的玉猪龙图案之外,还出土了相当多的C字型玉器,例如辽宁省建平县出土的玉猪龙,造型更加粗犷厚重,肥头大耳,尤其是眼睛尤为突出,辽西地区的玉猪龙形象也与之近似。

龙图腾的起源与传说(浅谈龙图腾的起源)(5)

这种形象,是所有人、乃至动物都有过的姿态——胚胎。

如果你曾经看到过腹中宝宝的CT照,或者吃过“毛蛋”,就会发现这组玉猪龙的图案和蜷缩的胚胎是多么的相似。

不论是人、还是猪、又或是熊,在母体中的形象都是如此。

不论是在生产力低下的上古时期,又或是人口老龄化严重的今天,繁衍后代都是人们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尤其是医疗条件极差的上古时期,每一条生命的诞生都是整个部落的大事,而生命的夭折也常伴其中,所以先人们对生命十分珍惜,即使是夭折的胎儿,也有着用瓮型棺材厚葬的传统。

龙图腾的起源与传说(浅谈龙图腾的起源)(6)

此外,红山文化也发现有不少的“屈肢葬”骨骼,也在模仿着生命最初的蜷缩形式,这一丧葬形式也在我国的其他地区多有发现。

这一些证据,都在诉说这上古时期人们对于生命的渴望,猪作为中国人最早驯化的动物之一,其产仔之多有目共睹,所以玉猪龙很有可能就是猪胚胎,代表着先民们对“多子多福”的朴素期盼。

鳄鱼说

听到鳄鱼说,很多朋友很有可能认为是在“扯淡”,作为文化发源地的北方,干燥寒冷,哪里会有鳄鱼?

龙图腾的起源与传说(浅谈龙图腾的起源)(7)

实际上,北方在远古乃至上古时期,还是十分温暖湿润的,不仅有鳄鱼,大象、犀牛等热带动物都曾在这里栖息繁衍。

《山海经》中记载的狍鸮,就和鳄鱼的形象极为类似,在古代文献中,“鼍龙”一词经常出现,也就是今天幸存下来的扬子鳄。

直到唐宋时期,中华大地上还生存着湾鳄和马来鳄这两种大型鳄鱼,韩愈的《祭鳄鱼文》中所描述的庞然大物很有可能就是马来鳄。

直到今天,南方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将扬子鳄称为“猪婆龙”。

龙图腾的起源与传说(浅谈龙图腾的起源)(8)

所以,在野兽横行的上古时期,仰韶文明区域和红山文化区域的先民常常和鳄鱼相伴而行,在如今的内蒙古地区都曾出土过鳄鱼板骨,更别说更靠南的华北地区了。

某个伴水而居的部落,将这种长着獠牙的肉食动物当做自己的图腾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濮阳西水坡出土的“蚌壳龙”的原型很有可能就是鳄鱼。

而濮阳作为五帝之一“颛顼”的帝都,当地部落在部落之间的文化交流中,将鳄鱼图腾推广向整个中华文化圈,自然也并非难事。

龙图腾的起源与传说(浅谈龙图腾的起源)(9)

在民间传说中,颛顼帝在濮阳时,就曾经打败过口吐黄水,制造洪涝的“黄水怪”,如此大体型的水生生物,很有可能就是鳄鱼(也有可能是乌龟)。

鳄鱼在北方的灭绝,很可能也是“龙”出现十分重要的一个因素。

三人成虎的成语大家都听说过,由于古代绘画技术不成熟,文字传播能力更是有限,前人所描绘的一种灭绝生物,很有可能被没见过的后人“脑补”加工成另外一种形象。

不说远的,就说我们最常见的狮子,不论是家家户户门口都有的石狮子,还是春节期间大火的舞狮,都和非洲大草原上的狮子形象相去甚远了。

龙图腾的起源与传说(浅谈龙图腾的起源)(10)

逐渐在北方消失的大型鳄鱼,很有可能就是在人们口口相传,或是图腾一代代画走样之后,逐渐偏离原有形象了。

当然,这一切也都只是推测,没有文字记载的考古发现,都只能够靠一条条线索大胆推测,小心论证。

融合说

这是近代学者闻一多先生在《伏羲考》中提出的一种观点,他认为:

“龙是一种图腾,并且是只存在于图腾中而不存在于生物界中的一种虚拟的生物,因为它是由许多不同的图腾糅合成的一种综合体”。

龙图腾的起源与传说(浅谈龙图腾的起源)(11)

在闻一多先生看来,龙图腾很可能是一次次部落融合的结果,这一点推测起来也是极为合理,在真正的“龙”生物发现之前,这可能是最合理的假说了。

在种植业出现后一万至五千年前,由于生产力低下,种植业和采集经济相伴发展,由于食物有限,部落的规模往往不足百人,各个部落之间的图腾各具特色,但随着新石器时期的到来和种植技术的进步,农业产量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龙图腾的起源与传说(浅谈龙图腾的起源)(12)

闻一多

同样大小的土地,相比于旧石器时代能够养活更多的人,于是部落规模开始扩大,各个部落之间的冲突也随之加剧,为了应对战争,有着更加强大的抗灾害能力,部落之间开始结成联盟。(当然,一些联盟也是被武力统一起来的)

黄帝、炎帝、蚩尤等部落就是这一过渡时期的典型部落联盟。

而部落联盟首领为了区分敌我,也必将设立新的图腾来区分,建立起“联盟认同感”,以最强大部落图腾作为统一图腾,其他部落难免会有异议,毕竟在那个崇信巫蛊的蛮荒时代,图腾可是十分重要的存在。

龙图腾的起源与传说(浅谈龙图腾的起源)(13)

为了照顾大多数人,联盟首领将每个部落的图腾都在一个图腾上进行集中体现。

鹿部落的角,熊部落的脸,鱼部落的鳞片,鳄鱼部落的爪子,牛部落的耳朵,蛇部落的身体等等,最后糅合出来一个让大家都满意的新图腾出来——龙,中华文明的图腾,就这么诞生了。

民间传说中,出自有熊氏部落的黄帝,最后就是乘龙而去,而黄帝部落,就是最后统一华夏文明圈的最后胜利者。

而熊与龍的字形,不论是在繁体还是在甲骨文当中都有着相似之处,也从某些方面印证了闻一多先生的糅合说。

龙图腾的起源与传说(浅谈龙图腾的起源)(14)

结语

今天的龙形象,已经和最开始的龙形象有着巨大的变化,在后面几千年的传承当中,龙又被赋予了更多的特征和功能,在时间的尺度上又进一步印证了闻一多先生的融合说。

而前面提到的胚胎说和鳄鱼说,也可能只是在部落联盟中被同意进来的一种形象。

至于什么电离层生物,外星人飞碟等等猜测,大家尽管大大想象,图一乐就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