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尽快犯错,尽快觉醒,尽快回头。
很多人听到这句话的时候肯定特别诧异,因为世上很多道理都在告诉我们一件事情,就是:“人生不要犯错,因为犯错需要自己付出代价”,这句话本身是对的,但是对于人生这一个多变而又复杂的状态来说,这句话却并不是完全适用。
因为没有不犯错的人生,而且犯错本身也并不一定完全是坏事,只要能够控制犯错的损失,最后一定可以因为错误而获得福报。
换一种角度来说:不要总要求自己的人生不犯错,世间也不存在不犯错的人生,犯错之后的觉醒也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新生,这是人生必须要经历的过程。
就像每一个伟大的人,都是在错误之中锤炼和觉醒以及升华的,在福祸相依的规则之下,错误带来的不仅仅是看得见的损失,还有背后看不见的惊喜,所以不要总告诉自己不犯错,而是将犯错当作人生觉醒的契机。
因为一个人在觉醒时一定会转换一种思路,这种转换能够让自己更好的成长,获得更好的人生,就是由“向外寻找”转换为“向内修行”。
《道德经》之中有一句话,叫:
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袭常。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能查见细微的叫做“明”,能持守柔弱的反而叫做“强”。运用智慧的光,返照内在的明,不给自己带来灾祸,这就叫永续不绝的“道”。
一个人在觉悟之前一定是不断的向外寻找,就像很多人年轻的时候常犯的一个错误,想要达到某种目的,都是在忽略自身修养的基础上,一味的向外追求,但是这样的错误方式给自己带来的必然是错误的结果。
只有吃了亏,走了弯路之后才明白这个道理,从而转变自己的态度,向内在探寻感悟,古人常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是把“修身”放在第一位,因为自己的心就是人生的根本,如果不解决心的问题,那么世间所有问题你都改变不了,所有的事情你都没有能力去驾驭。
所以人生只有在走了弯路,吃了亏之后,学会反观本心,才能找到一个真正正确的道路。
在大禹时代,一个背叛的诸侯有扈氏率兵入侵,夏禹派他的儿子伯启去抵抗,谁知道伯启虽然兵多将广,最后反而被打败了,他的部下都很不服气,要求继续进攻。
但是伯启思索一番就说道:“不必了,我们兵比他多,地方也比他的大,没想到却被他打败,这一定是我的德行不如他,带兵的方法也不如他,从今天起,我要努力改正过错。”
从此之后,伯启每天很早起床,从不追求奢华的生活,而是将心思用在照顾百姓,勤于政事,开始从修身心养德做起,后来过了一年,有扈氏知道之后,不但没有进范,反而主动投降了。
二、
佛家有一句话,叫: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一个人看到事物的表象之后,不要执着于表象之中,而是看到表象背后的本源规律。
任何事情都有一个主宰,而事情本原也有一个规律所在,能找到这个规律,向内在探寻,复归外在之光,才能塑造人生好的结果,如果只是一味向外奔逐,那么终究会在外在的事物中迷失自我。
《菜根谭》之中有这样一句话:
人心有一部真文章,都被残篇断简封锢了;有一部真鼓吹,都被妖歌艳舞淹没了。学者须扫除外物,直觅本来,才有个真受用。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部真正的好文章,可惜却被一些残片断简所封闭,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曲真正美妙的音乐,可惜被眼前的妖歌艳舞所迷惑。所以研究学问的人必须扫除一切外来的引诱,直接去寻找原来的本性,才能真正受用不尽。
每个人心中都有明心见性的本性,但是都被世俗之欲以及外界的纷扰遮盖了本心。
《道德经》之中为什么说“复归于婴儿”这句话,就是因为婴儿内心是纯粹的,无杂念的,这样的状态能够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让自己的行为符合外界规律,一切顺其自然,这就是道的状态。
但是在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会接触各种世俗的偏见,以及外界事物对主观意识产生的杂念等等一系列纷扰,也会由此扰乱了自己看待问题及处理事情的态度和手段。
只有放下这些纷纷扰扰,找寻自己心性之中原来的本性,这样的人生才能受之不尽,无论做学问和做事都是一样的道理。
一切返璞归真,明心见性,不管一个人是在犯错之后通达这种境界,还是一个人天赋极高,没有犯任何错误的情况下就能通达这一智慧,这都是最好的状态。
然而世上没有几个人在不犯错误,不经历痛苦的情况下能够开悟,所以“早点犯错,早点觉醒”。
作者|国学书舍
品读国学智慧,感受古人文化,体悟不一样的世界,看见不一样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