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生一词在宗教术语解释为:即赎取被捕之鱼、鸟等诸禽兽,再放于池沼、山野之中;佛教称行此仪式之法会为放生法会(简称放生会)。 供此放生用之水池,称作“放生池”。佛教提倡放生,源于《梵网经》所列四十八种轻戒中第二十——“不行放救戒”,“佛子应以慈心行放生之业,因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子是我母,我生生世世皆由彼受生,故六道众生悉是我父母;若见世人杀畜生时,应方便救护,解其苦难。”

未做准备的放生可能会造成更大的损失

前段时间路边又开始有人用竹竿挑着一汤盆大小的龟在路边叫卖,称此龟是在老家田地里发现,起码是20年老龟,有人最终以400元价格成交,之后到河边进行放生。但买龟之人不知道的是他买的是小鳄龟,是由国外引进在中国属于外来物种,小鳄龟是食肉动物,也会吃腐食。其食性广而杂,小鱼,小龙虾,各种贝类及各种水果蔬菜等都是鳄龟猎食的对象,野外个体还会捕食蛇类,鸟类。在我国没有天敌,如果放生的话,有可能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尤其是鳄龟,是目前所发现的最凶猛的乌龟,它们生长的速度较快,繁殖量也很大,食性较广,并且捕食的能力较强,如果放生到野外,很容易引起泛滥,还会争夺本土乌龟的资源,严重的话还会导致本土乌龟灭绝。

每天放生和初一放生哪个功德大(放生不一定等于行善)(1)

外来物种小鳄龟

有人问那放生本土物种就行吧?

之前在网络上看到有人放生大鱼,直接将鱼放到了河里,鱼游了一段后不停从水中跃起,岸边放生的人们“哇哇”声不断高喊道:“你不用感激我们,快走吧”,诵经声更大更快了。但有过养鱼经验的人能看出,那鱼是由于换到新环境后的应激反应,大鱼最后的结果可能不会太好。

每天放生和初一放生哪个功德大(放生不一定等于行善)(2)

真不是报恩跳出水面

如何正确地放生

《野生动物保护法》对放生等行为进行了规范,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将野生动物放生至野外环境,应当选择适合放生地野外生存的当地物种,不得干扰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生产,避免对生态系统造成危害。随意放生野生动物,造成他人人身、财产损害或者危害生态系统的,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2016年5月17日,农业部办公厅、国家宗教事务局办公室联合下发《农业部办公厅、国家宗教事务局办公室关于进一步规范宗教界水生生物放生(增殖放流)活动的通知》,就水生生物放生(增殖放流)活动进行规范。其中要求:各级宗教事务部门要深入贯彻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有关要求,指导协调宗教界在开展水生生物放生(增殖放流)活动时,严格遵守《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管理规定》等有关规定,主动向渔业部门报告放生(增殖放流)的种类、数量、规格、时间和地点等事项,并接受监督检查;用于放生(增殖放流)的水生生物苗种,应当来自有资质的生产单位,并依法经检验检疫合格。渔业部门应加强对宗教界放生(增殖放流)活动的指导、协调和监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