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刘思齐带着她的4个子女,以及毛新宇等一行人,来到了抗美援朝烈士陵园。这已经是她第五次,来到陵园为丈夫毛岸英烈士扫墓了。

60年前,毛岸英烈士奔赴朝鲜战场,去完成他保家卫国的使命。只是这一去,再也没能回来,他的英魂就此留在了异国他乡。

“岸英,我和孩子们来看你了!”

刘思齐用手轻轻地摩挲着岸英烈士的雕像,他还是那样神采奕奕,一如当年离家的模样。只是,在塑像前低声说话的刘思齐,早已白发苍苍——她已经80岁了。

60年前的一场战争,将两个相爱的人分开了。他们原本以为,那不过是短暂的生离,哪曾料想,这竟是永远的死别。

刘思齐后来改嫁了没有(儿媳刘思齐改嫁)(1)

年迈的刘思齐,不再像年轻时那样,想到岸英就痛苦到不能自已。此时的她,静静地站在烈士的雕像前,脸上没有一丝波澜。

1962年与杨茂之结婚的刘思齐,一共养育了两儿两女,他们的生活平淡而幸福。但这并不意味着遗忘,长子“杨小英”的名字,就是为了纪念岸英而取的。

两个人从相遇、相爱、结婚,到因战争分离而后永别,这些过往刘思齐都记在心里。她永远都不会忘记,自己得知岸英早已牺牲后,那种天塌地陷的悲痛。

“爸爸,战争已经结束了,岸英为什么还不回来?”看着志愿军们一批批地回国,迟迟见不到丈夫的刘思齐,已经猜到了一些什么。

只是,她不愿意相信自己的直觉,仍然盼望着丈夫能够归来。1953年,23岁的刘思齐终于忍不住了,她前往中南海看望主席。

刘思齐后来改嫁了没有(儿媳刘思齐改嫁)(2)

“爸爸,请你告诉我,岸英到底怎么了?”

看着满脸泪痕的儿媳妇,老人家心里很不是滋味。原本开始结痂的伤口,再度被人撕开,主席拿烟的手都有些颤抖。

1951年1月2日,老人家才获悉岸英牺牲的消息。当时他的身体情况不好,彭德怀发出电报后,被总理压了一个多月。直到老人家身体恢复后,才敢将这个噩耗告诉他。

“战争嘛,总要有伤亡。”

主席捧着电报看了好久,一支又一支地吸着香烟,最后长叹一口气说道。这位叱咤风云的老人,默默地承担了这巨大的悲痛——他不许别人告诉刘思齐。

可是,岸英在出发之前,特意交待过刘思齐:“要好好学习,每个周末都要去看爸爸。”

每到周末,面对自己的儿媳妇,老人家都不知道该怎么办。

刘思齐后来改嫁了没有(儿媳刘思齐改嫁)(3)

“爸爸,岸英怎么不来信呢?”

刘思齐每周的到来,仿佛在老人家的伤口,无意地撒了一把盐巴。但他也只能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将真相隐藏在自己的心里,找一些似是而非的理由搪塞她。

他这一“骗”,就是整整3年。可想而知,这位坚强的老人,要承受多么大的疼痛和压力。

“她还年轻,又在上学。”

也有人建议过主席,将真实的消息告诉刘思齐,但都遭到了他的拒绝。刘思齐与毛岸英结婚才1年,还沉浸在对幸福的幻想与憧憬中,老人家实在是不忍心。

但纸是包不住火的,刘思齐也察觉到了一些什么,她逐渐让主席难以招架。随着朝鲜战争走向结束,主席也在盘算着如何告诉刘思齐。而刘思齐这次的到来,终于让老人家下定了决心。

刘思齐后来改嫁了没有(儿媳刘思齐改嫁)(4)

“岸英,在朝鲜牺牲了。”

当他缓缓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刘思齐哭得死去活来。面对儿媳妇的眼泪,老人家只是木然地坐着,他经历了太多苦痛,内心已经不再泛起波澜。

杨开慧、毛泽民、毛泽覃、毛泽建、毛楚雄……这一份长长的名单,都是老人家的至亲骨肉,他们为了革命,都牺牲了。

岸英的牺牲,是主席晚年遭受的巨大打击,但他不能沉浸在悲痛中。太多的亲人与战友,在革命的道路上相继倒下,他见过太多太多的生离死别。

这位老人,早已习惯将悲痛埋藏在心底,表面上却波澜不惊。

当时在场的周总理,只能紧紧地握住主席的手。但当他触碰到那双大手的瞬间,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悲伤——它是那样冰凉。

刘思齐后来改嫁了没有(儿媳刘思齐改嫁)(5)

“你要节哀,爸爸的手都冰凉了。”

总理也十分难过,只是他还保持着一份冷静,小声提醒痛哭流涕的刘思齐。她在听到总理的话后,才从自己的情绪中走出来,赶紧去安慰爸爸。

“爸爸,您也不要太难过。”然而,刘思齐也不知道要说些什么。仿佛有千言万语,但话到了嘴边,只剩下这一句。而后,便是克制的抽泣与死寂的沉默。

刘思齐记不清楚,她是如何从中南海走出去,然后回到自己住处的。回到宿舍后,她一个人呆呆地坐着,任由眼泪划过自己的脸庞。

岸英的牺牲,对她的打击太大了。刘思齐简直不敢相信,这一切都是真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她都无法从阴影中走出来。

刘思齐后来改嫁了没有(儿媳刘思齐改嫁)(6)

刘思齐时常会想到过去,想到岸英和自己在一起的日子,想到两个人的点点滴滴。

“你好好学习,等我回来。”

岸英走的时候,只是告诉她,要去别的地方出差。至于他去哪里、去干什么,刘思齐都没有问。她也很清楚,这些都是机密,不该问。

临别的那一天,岸英在傍晚匆匆忙忙地来了,然后又匆匆忙忙地走了。刘思齐早就习以为常,丈夫总是这样忙忙碌碌,把工作看得比什么都重要。

但这并不影响两个人的感情,相反,志同道合的人才能走到一起。当初谈恋爱的时候,毛岸英就显得很不一样,刘思齐正是看中了他的这一点。

刘思齐后来改嫁了没有(儿媳刘思齐改嫁)(7)

“他总是‘自我批评’,告诉我,他有很多缺点。”

刘思齐在后来的回忆录中写道:“这与其他人很不同,恋爱中的男生,大都是喜欢展示自己的优点的”。但后来想想,刘思齐反而觉得毛岸英可靠,对他产生了极大的好感。

“他是谨慎小心,不加任何隐瞒,想要对我负责。”

互生情愫的两个人,就这样慢慢地熟稔起来。在日常的相处中,他们发现彼此的经历几乎一致,因此十分谈得来。

毛岸英和刘思齐,都是受过苦的革命娃娃。或者说得更仔细一些,他们都曾经在狱中,度过了极为悲惨的童年时光。

刘思齐后来改嫁了没有(儿媳刘思齐改嫁)(8)

1930年,烈士杨开慧被湖南军阀逮捕时,年仅8岁的毛岸英,也被抓了进去。他亲眼目睹,在狱中的妈妈,遭到了敌人的种种严刑拷打。

但即便是如此,妈妈还是以乐观的姿态,教育年幼的岸英。她把岸英抱在怀里,告诉他革命一定会胜利,并且在地上写字给他看。

“你要好好学习,将来为革命做贡献!”

妈妈的话,岸英一直记在心里。出狱以后,他曾与弟弟毛岸青,在上海有过一段漂泊的生活。直到1936年,李杜将军找到兄弟二人,将其送到莫斯科读书后,他们的生活才算稳定下来。

而比毛岸英小8岁的刘思齐,也有着类似的经历。她的生父和养父,都因敌人的残酷迫害而牺牲。

刘思齐后来改嫁了没有(儿媳刘思齐改嫁)(9)

1931年,刘思齐的生父刘谦初牺牲,她当时才满1周岁。

1938年,刘思齐等人在新疆被盛世才扣押,继父陈振亚遭暗算牺牲。刘思齐与妈妈张文秋、妹妹张少华(邵华)、张少林等人,在新疆监狱待了整整8年,直到1946年才回到延安。

狱中的生活,磨砺出刘思齐顽强不屈的意志,培养了她乐观主义的精神。性格活泼大方的刘思齐,被接到延安后,深受主席的喜爱,被他收为“干女儿”。

毛岸英与她第一次见面,正是在1946年的延安。那一年,毛岸英24岁,刘思齐16岁。

“爸爸!”

当时回延安开会的岸英,正好见到了推门而入的思齐,主席分别介绍了两个人。

刘思齐后来改嫁了没有(儿媳刘思齐改嫁)(10)

刘思齐当时还是少女,24岁的毛岸英将她看成妹妹。但两个人并未因年龄差距产生隔阂,相似的童年经历,使得他们相谈甚欢。

只是,他们的这次相遇过于短暂。等到两个人再次见面,已经是2年后了。这时的刘思齐已经长大了,小姑娘出落得标志动人,她和毛岸英的关系也慢慢发生了变化。

岸英此次到西柏坡,负责具体的工作,并不像上次那样,只是来延安开会。这就意味着,他将在这里一直待下去,直到工作发生变动。

“我在西柏坡住了一个多月,常常能见到岸英。我们一开始讨论理论,后来,就慢慢产生了感情。”

很快,感情迅速升温的两个人,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这在冥冥之中,似乎印证了主席21年前的一句玩笑。

刘思齐后来改嫁了没有(儿媳刘思齐改嫁)(11)

1927年,刘思齐的母亲张文秋,与她的生父在湖北结婚。恰巧的是,毛主席一家人,当时住在武汉。

于是张文秋夫妇二人,便很自然地与主席夫妇相遇了。玩笑之间,

主席一时兴起,就对张文秋说:“你要是生的女儿,以后就给岸英当老婆吧!”

这自然只是一句玩笑话,但没想到21年后,它成为了现实——张文秋当时怀的,就是刘思齐。

长大后的刘思齐,与毛岸英越走越近,两人最终踏上了婚姻的殿堂。

刘思齐后来改嫁了没有(儿媳刘思齐改嫁)(12)

1949年10月15日,在长辈们的祝福声中,刘思齐成为了毛岸英的妻子。

他们的婚礼非常朴素,只是请朱老总夫妇、总理夫妇、董必武夫妇、任弼时夫妇等长辈,简简单单地吃了一顿饭。毛岸英换上了见外宾才穿的工作服,刘思齐则只换了一双新鞋,仅此而已。

“我没有贵重礼物,只有这件大衣值点钱,就送给岸英吧!”

主席送给他们的新婚礼物,是参加重庆谈判时,穿过的一件大衣。除此之外,婚宴的开销也由他承担,而他的收入来源只有稿费。

岸英虽然是主席的儿子,但没有与主席住在一起。婚宴结束之后,他带着刘思齐回到单位宿舍,这就算是他们的婚房了。

这对年轻的新婚夫妇,在简陋的单位宿舍中,开始了属于两个人的生活。他们对于未来,充满了种种期待与憧憬,直到一场战争的到来。

刘思齐后来改嫁了没有(儿媳刘思齐改嫁)(13)

1950年10月,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作战,抗美援朝战役正式打响。毛岸英主动向主席申请,前往朝鲜担任俄语翻译兼秘书,被批准后跟随彭德怀入朝。

临行前,他轻描淡写地告诉刘思齐——我要去很远的地方出差。新婚燕尔的两人,就这样互相道别,此后再也无法团聚。

1950年11月25日,美方空军投掷大量汽油弹,毛岸英同志不幸罹难。

丈夫离开后,刘思齐迟迟没收到任何信件,也没有关于他的一丁点消息。起初,她还以为丈夫的工作过于机密,没有往其他地方想。

直到有一天,中央摄制组的组长侯波,送给刘思齐一张照片。照片上的毛岸英,穿着人民志愿军的军装,显得潇洒帅气。

得知丈夫的去向后,刘思齐心里的一块石头落地了,但另一块石头又提了起来。

刘思齐后来改嫁了没有(儿媳刘思齐改嫁)(14)

“1年、2年、3年过去了,岸英连一点消息都没有。每周去看望爸爸,他也总是支支吾吾的,从来不肯具体讲些什么。”

刘思齐生活得十分煎熬,她有一种不祥的预感,这种感觉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明显。但她总是安慰自己:“战争结束了,岸英就回来了。”

终于,盼星星盼月亮的刘思齐,盼来了抗美援朝的胜利。然而,她却没有盼到自己的丈夫。看着志愿军一批批地回国,她内心的防线轰然倒塌。

而另一边,默默承受一切的主席,也知道这个秘密无法隐瞒下去了。

生离之后,竟是死别。这样的真相,是刘思齐无法承受的,她很快就病倒了。而作为父亲的毛主席,也只能一再地安慰、劝告她,让她重新振作起来。

刘思齐后来改嫁了没有(儿媳刘思齐改嫁)(15)

从中南海回来以后,刘思齐患上了严重的神经衰弱,整晚整晚地睡不着。她总是想起从前的事,想起与岸英相处的点点滴滴,无法接受丈夫牺牲的事实。

主席得知以后,既担心又心疼。于是,就将自己平时吃的安眠药,给了刘思齐三粒,装在一个小瓶子里。

“实在睡不着,就吃一粒。”

刘思齐把它放在自己的枕头下面,被母亲张文秋发现了。她马上把这三粒药藏了起来,女儿还非常年轻,她担心吃了这个药,以后就离不开它了。

“还是要自己振作起来!”

张文秋和主席都一再鼓励刘思齐,但效果却十分微弱。她不像以前那样活泼开朗了,总是自己一个人待着,郁郁寡欢的样子实在令人心疼。

刘思齐后来改嫁了没有(儿媳刘思齐改嫁)(16)

看着“女儿”经常生病,身体日渐地消瘦下去,主席想让她换一换环境。1954年,24岁的刘思齐高中毕业,主席决定送她去苏联求学。

思来想去,刘思齐也觉得自己这样不是办法,就答应了下来。可就在她准备动身时,又患上了严重的感冒。心力交瘁的刘思齐,请求能够见一见“爸爸”,于是便给他写了一封信。

“患重感冒,好生休养,恢复体力,以利出国。”

主席在收到信不久后,亲自给她写了回信,让她“如今日好些,望来此看”。开头处,主席用的是“思齐儿”;落款处,主席用的是“父字”。

这样亲昵的称呼,在主席的书信中非常少见。只有写给毛岸英、毛岸青等人的书信中,才偶尔出现“岸英儿”、“岸青儿”这样的开头。

可以说,这位晚年丧子的老人,将自己的情感,转移到了刘思齐的身上。而书信,则成了他们交流的最佳媒介。此后,两个人有过大量的书信来往,从这些书信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伟人细腻温柔的父爱。

刘思齐后来改嫁了没有(儿媳刘思齐改嫁)(17)

“亲爱的思齐儿:给我的信都收到了,很高兴。希望你注意身体,不使生病,好好学习。我们都好,勿以为念。”

1956年的这封回信,足以体现主席对刘思齐的爱,这是一种纯粹的父爱。而刘思齐本人,也乐意在书信中叙述自己的状态,以此来寻求这份难得的父爱。

生病、学业不顺利、想念祖国、参加活动……

这些琐碎的事情,都被刘思齐写进了信中,而后辗转到主席的手中。主席也十分细致地给出了自己的意见,同时表达了自己的关怀与思念。这份细腻温柔,读起来令人动容。

“思齐儿:信收到。回来了,很高兴。转学事是好的,自己作主,向组织申请,得允即可。”

1957年暑假,刘思齐写信告诉主席,自己经常生病导致学习跟不上,想要转学且改学文科。主席在回信中,清楚地给出了自己的意见,并且充分地尊重刘思齐的个人选择。

除了关心刘思齐的学习和身体之外,主席对于她的终身大事,也十分关心。在以后的书信中,主席多次督促刘思齐再嫁,甚至还充当起了媒人。

刘思齐后来改嫁了没有(儿媳刘思齐改嫁)(18)

“还有总是要结婚,你为什么老劝不听呢?下决心结婚吧,是时候了。”

1961年6月份,主席主动给刘思齐写了一封家书,劝她结婚。在信中,老人家苦口婆心地劝告女儿,要她下定决心。

此时,毛岸英已经牺牲11年了,刘思齐也已经步入而立之年。主席觉得,4000多个日夜过去了,再大的悲痛也会消失的。人总是要向前看,要为自己的将来做好打算。

“高不成低不就,是你们这一类女孩子的通病!”

这“恨铁不成钢”的语气和措辞,将一位老父亲的心态表露无疑。责之深,爱之切,这种情感,只有为人父母之后,才能理解。

主席并非不知道,刘思齐与毛岸英两人的感情无比深厚。但那已经是过去式了,他担心的是刘思齐年纪大了以后,没有一个家庭怎么行呢?

但刘思齐还是不为所动,主席只好让邵华去劝说她。

刘思齐后来改嫁了没有(儿媳刘思齐改嫁)(19)

邵华,是毛岸青的夫人,也是刘思齐的亲妹妹。她对于姐姐的遭遇表示同情,但她认为人应当理智一些,不能一味地沉溺于情感之中。

“我连岸英的尸骨都没看到,连墓都没为他扫过,怎么能再婚呢?”

在邵华的一再劝说之下,刘思齐吐露了自己的心声。此前,她一再请求“让岸英回家”,都遭到了拒绝。主席有自己的想法,那么多志愿军都牺牲在朝鲜,不能因为岸英是自己的儿子,就随便搞特殊。

但这一次,主席同意了刘思齐的请求。他让秘书沈同,陪着刘思齐等人去朝鲜,为岸英以及志愿军烈士扫墓。在他们出发之前,主席拿出自己的稿费,为他们添置了新衣服,并且一再叮嘱他们。

“这是我们家的私事。不准用公家的一分钱,不要惊动朝鲜的同志,不要待得太久。”

就这样,刘思齐一行人出发了,他们很快抵达了朝鲜。在志愿军烈士纪念陵园,刘思齐摸着丈夫冰冷的墓碑,流下了眼泪。

刘思齐后来改嫁了没有(儿媳刘思齐改嫁)(20)

“岸英,我代表爸爸,看你来了。”刘思齐一边抚摸着墓碑上的名字,一边控制不住嚎啕大哭。

但按照主席的吩咐,刘思齐等人不能在朝鲜待太久。扫完墓之后,他们就回国了。回国之后的刘思齐,仿佛换了一个人似的,决心开始新的生活。

看着刘思齐的转变,主席非常高兴,他开始托人为刘思齐介绍对象。在这方面,老人家花费了很大的心思,精挑细选之后,他最终选定了一个人。

这个人是刘震将军介绍的,叫作杨茂之,是空军学院的老师。和刘思齐一样,他也曾经到过苏联留学,只不过学的东西不一样。

“杨茂之,父母都是渔民,30岁出头。身材精瘦结实,为人老实忠厚,是个可靠的人选。”

经过一番考察之后,主席让刘思齐与杨茂之来往。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刘思齐觉得这是个能托付终生的人,同意和他结婚。

得知这个消息后,主席非常高兴,他亲自准备了新婚的贺礼。

1962年2月,杨茂之与刘思齐在北京结婚,了却了主席的一桩心事。他亲手书写了《卜算子·咏梅》一幅,并且派人送去300元钱,当成“女儿”刘思齐的嫁妆。

再婚后的刘思齐,一共生养了4个孩子,2男2女。长子的名字“杨小英”,是为了纪念毛岸英而取的。但刘思齐不想被当成毛岸英遗孀对待,于是改名为“刘松林”,主席对此一笑置之。

“你不是我的儿媳了,但还是我的女儿。我以后还是你的爸爸,可不要疏远父女情哟。”

刘松林经常前去探望老人家,主席每年也会邀请他们去做客,彼此相处得十分融洽。杨茂之和孩子们,也在被邀请的行列,甚至孩子们还会叫主席“爷爷”。

中年以后的刘松林,已经走出了毛岸英牺牲的阴影,拥有自己全新的生活。但她并未将毛岸英遗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他们一家人都会为毛岸英及志愿军烈士扫墓。他们永远缅怀,那些为国家流血牺牲的人。

值得铭记的,还有那位伟大的老人。他既有把儿子送上战场的魄力,又有为儿媳精打细算的柔情,如此坦荡的胸怀与伟大的父爱,值得每一位后人去学习、颂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