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等了近二十年的人,迟迟没有回家,你还会怀着期望去等吗?如果你渡过重重劫难,回到了爱人身边,但她已经认不出你,你还愿意与她共度余生吗?

电影《归来》给出了它的答案。

远方有你只为与你相逢(这世界那么多人)(1)

《归来》于8年前公映,由张艺谋导演、巩俐和陈道明主演,改编自严歌苓小说,《陆犯焉识》的最后几章节。讲述了文革后期及结束后知识分子陆焉识,和妻子冯婉瑜在大时代际遇下的情感故事。

提到文革背景,不少人应该会想起张艺谋的《山楂树之恋》和《活着》。

很多人说,《归来》像是中年版的《山楂树之恋》,都是纯洁的爱情,而《归来》充满烟火味的相濡以沫,取代了那份青春悸动;同样是命运被时代裹挟身不由己的悲凉,相比《活着》,《归来》又多了几分苦难中的浪漫与温和。

01 时代的严冬

远方有你只为与你相逢(这世界那么多人)(2)

电影中展现的场景都在秋冬时节,人们穿着长袖裹着围巾,落叶满地;除了房间里面的暖色调,外面的环境无一不是阴天和暗色,隐喻着那段黑白颠倒的寒冷岁月。

张导在这部电影里隐去了,很多血淋淋的背景刻画,但是还是留下了很多草蛇灰线的对白,耐人寻味:

比如工宣队队长和李主任在盘问逃犯家属前的对话:

“这不是了解情况嘛,这么多年都没有音信了,也是人之常情。”——“李主任我得提醒你,要注意政治立场是吧。”——“好的我不说了,你问。”

组织对逃犯家属的叮嘱:

“严禁与逃犯见面,站稳立场,划清界限。”“只要你提供的情况属实,想跳啥跳啥。”

挑选舞蹈主角的两位老师的对话:

“其实我们都看得出来丹丹跳得比较好。”——“谁让他爸是潜逃犯呢。“

当婉瑜得了病认不出陆焉识时,李主任义正言辞道:

“冯婉瑜同志,你相不相信组织?我是不是代表组织?那你是不是应该相信我?我现在以组织的名义向你保证,站在你眼前的这个人,就是你的爱人陆焉识同志。”

那时候,谁也没能够逃出时代的大山:

陆焉识找到老同学素珍拿年轻时的合影,照片上四人,他,婉瑜,素珍意气风发,焉识小心地问了一句:“大卫还好吧?”

素珍轻轻道:”他自杀了。“接着一阵沉默。而无数个大卫,在这场浩劫中再也无法“归来”。

置身苦难的人欺压着更苦难的人。

为了帮助丈夫免除死刑,婉瑜委身于心术不正的方师傅。她心中最恨方师傅,最爱陆焉识,神志恍惚时,便把最爱的人认成了最恨之人。

焉识抱住她时,她下意识的挣扎和抗拒刺痛了人们的心:“方师傅,你要干什么?焉识没有被枪毙,我会感谢你一辈子,你不能再这样了!”

只言片语,便可窥见婉瑜失去丈夫庇护后忍辱负重的十几年。

讽刺的是,当焉识去郊区上门找方师傅时,只有他的妻子迎了上来,看见焉识以为是专案组的人,便像看见了救命稻草,又像看到了仇家,泼妇骂街般滔滔不绝:

“我正想找你们呢,什么时候把我们家老方放出来啊……这谁不知道我们家老方是个大好人,怎么还不放人你倒给个日子,你说啊你,什么时候给我放人……”

此时,院子周围挨家挨户都探出头来观望,这番情景,像极了《活着》里面,深夜在街上给人打热水挣钱的家珍,突然看到多年杳无音讯的丈夫富贵时,一声恸哭惊起邻里的盏盏灯光和探望。

远方有你只为与你相逢(这世界那么多人)(3)

算是应了那句话:“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那个时候,人人自危,命运就像水车的轮子一样旋转着,昨天还高高在上的人,今天却屈居人下。

那时候人们的亲情爱情,亦是魔幻讽刺的:

心智不成熟的孩子丹丹敢于“大义灭亲”,为了跳主演,吴清华举报了好不容易逃出来的父亲,也就是说,是丹丹不让焉识“归来”;

然而几年后,却是焉识解除了婉瑜的心结,让丹丹回家了;

丹丹多年从未认过父亲,第一次叫“爸爸”时,还是主动承认当年是自己揭发了父亲的事实,温情中掺杂着冷酷。

后来,丹丹在父母面前跳起吴清华的舞蹈:当年这个家因为这支舞、这个角色而分散,如今也伴着这支舞重聚。

最后,婉瑜依旧每到五号去火车站接焉识,她早已经忘了焉识的模样,却不忘他归来的日子,时间这样流逝着,同一个地点,一起等待的两个人,那么近,又那么远……

有些人诟病,张导这部电影“时代留白”太多,避重就轻,然而仔细去品味,温情的底色依旧是时代的漆黑。我们不应忘记那个特殊的年代,如果一个民族集体失忆了,那一代人将永远无法“归来”。

02 严冬里的温暖

电影中有无数动人的情节,印证着二人双向奔赴的坚定。

听过一句话:“当你爱着某个人,你说那个人名字时会很不一样,仿佛那名字在你嘴里是安全的。”而陆焉识这个名字,注定牵动着婉瑜的每根神经。

身为老师的婉瑜表面平静随和,内心却刚烈执着:

电影开篇,当从组织那里得知丈夫潜逃的消息,她眼神中透出的不仅是惊讶,更多的是关切和焦急:那个十几年都没有见到的人,现在过得怎样?一个眼神,就足以洞悉她对焉识不冷不灭的牵挂。

夜里,滂沱大雨中,逃跑的陆焉识一脸污垢、衣衫褴褛,渴望见上妻子一面。一听到轻缓的敲门声,婉瑜便知道这是焉识。

面对门外的焉识以及楼下徘徊的农场指导员和女儿,婉瑜内心百感交集:这个门开还是不开?开门,焉识很可能被抓,女儿前途也会因此毁于一旦;不开,十几年未见的爱人流离于此,此时不见以后还有机会吗?

这是一段相当煎熬的内心戏,陈道明和巩俐的诠释极其打动人:

焉识不敢多在门外耽搁一秒,不敢多敲一次门,但对爱人的渴盼又让他不忍抽身离去。婉瑜回头注视着门,身体不住颤抖,每向前一步都思绪万千,从开始的惊喜、错愕,演变成焦虑和纠结,最后默默流泪,是身不由己的无奈。

门里门外,一明一暗的两个世界,没有言语,却无处不涌动着复杂的情感。

远方有你只为与你相逢(这世界那么多人)(4)

远方有你只为与你相逢(这世界那么多人)(5)

远方有你只为与你相逢(这世界那么多人)(6)

远方有你只为与你相逢(这世界那么多人)(7)

得知焉识第二天要在天桥下等她,婉瑜二话不说就开始和面、准备铺盖,不顾女儿劝阻,风风火火地跑向天桥。

天桥上的那段冲突也是电影里的一个高潮,婉瑜被人扯得馒头撒了一地,焉识被一堆人抓住头发往前押。相见时难别亦难,这是整部电影中夫妻惟一一次正常的相认,两人的歇斯底不仅是与君长别离的痛,还有对这个黑暗岁月的无助呐喊。

远方有你只为与你相逢(这世界那么多人)(8)

远方有你只为与你相逢(这世界那么多人)(9)

电影中的诸多细节也流露着婉瑜的深情:

丈夫的一纸字迹,一直被她压在桌子的玻璃板下珍藏着;焉识的所有照片都被女儿剪掉,一张完整的旧照就可以让她眼中泛泪;

每次要去车站接焉识的前夜,婉瑜都会伏案,为了做名牌拿着毛笔一次次写下爱人的名字,早晨则像个少女一样,对着镜子认真地梳理头发。生活的苦楚让她压抑太久,她发自内心的笑容,皆是因为陆焉识这个名字。

就像总是充满她暖光和旧物件的房间,婉瑜心里总是装着往昔的美好,不肯舍弃和遗忘。

“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这就是婉瑜的真实写照。

远方有你只为与你相逢(这世界那么多人)(10)

远方有你只为与你相逢(这世界那么多人)(11)

远方有你只为与你相逢(这世界那么多人)(12)

远方有你只为与你相逢(这世界那么多人)(13)

焉识被打压前是一名文雅的教授,喜欢弹琴,文革无情地颠覆了他的生活。

在改造的恶劣条件下,家人就是他至暗时刻里的一抹亮色:

焉识常常给爱人写信,分享自己苦中作乐的经历,遥寄对家人的愧疚和思念。虽然寄不出去,也会小心攒起来,各色各样的信纸像缤纷的枯叶叠满了木箱。

远方有你只为与你相逢(这世界那么多人)(14)

妻子患病后,他扮演着修钢琴的人、读信的人、随婉瑜去车站的陪护,以另一种身份守护她。

他也不是没有过忧虑:“她要真把我当成念信的了,那怎么办呢?”

女儿的话点醒了他:“你想那么多办法,不就是为了接近她照顾她吗?其他的还重要吗?”自此,他们有了特殊的相伴方式。

最后一幕,仍然是那个车站,见证过他们歇斯底里的分离,也见证了他们平静的相聚,也见证着时代的改天换地。

鹅毛大雪里,苍老年迈的冯婉瑜坐在板车上,注视着出站的人流,日复一日地迎接着那“再也不会出站”的丈夫。

一对夫妻,用爱的温度倔强地抵抗着寒冷,真正诠释了什么叫“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焉识和患了心因病的婉瑜,就像是两条异面的直线,再也无法相交于同一纬度。但是情已至此,不能相认又怎样呢?只要一起陪伴,互相搀扶,共同愈合这时代遗留的伤痕,也算是不负此生了吧。

远方有你只为与你相逢(这世界那么多人)(15)

03总结:

时代造就了巨大的灾难,也见证了伟大的爱情:聚少离多冲不散思念,平淡如水改不掉长情。愿这部电影给屏幕前的你带来对历史的审思、冬日的温暖,也多一份对爱人的珍惜。

文:汉堡 编辑:哎呀话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