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文是武汉学区房系列第32篇。上篇文章,晴空云鹤重点写了洪山区的高中和初中分布及学校概况,还有洪山区近几年及各高中的分配生等情况。本篇将重点描绘洪山区各片区的初中、小学分布情况如何?武珞路小学、广埠屯小学、鲁巷实验小学、华师附小、街道口小学等几大教育集团各有哪些校区和分校?

【温馨提示】:本文晴空云鹤搜集整理了很多信息资料,花了一些时间准备和撰写,文章内容比较长,本文有近9500字。考虑读者朋友的阅读量,所以晴空云鹤改变了以往一个城区中小学教育格局主要分上、下两篇的做法,本文拆分成3篇,需要有一点耐心。

看完全文,相信读者朋友对洪山区的教育情况尤其是洪山区的各个小学会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文中难免有错谬之处,请读者朋友不吝指正。

一、洪山区的初中和小学概况及分布地图

洪山区初中共有24所,其中公办22所,民办2所(即杨春湖实验学校、成丰学校的初中部);洪山区小学共有45所,其中公办43所,民办2所(即杨春湖实验学校、成丰学校的小学部)。初中和小学分布情况如下图所示。

洪山区小学学校分布图(洪山区初中小学分布地图及各小学概况)(1)

洪山区初中小学分布地图1

洪山区小学学校分布图(洪山区初中小学分布地图及各小学概况)(2)

洪山区初中小学分布地图2

二、洪山区的小学简介

说明】:初中学校在上一篇文章中已经介绍过,本文不重复介绍。所以,本文主要介绍洪山区各所小学的概况,晴空云鹤将洪山区的45所小学,分为8大类,具体情况如下:

(一)武珞路小学系(教育集团)

1、武珞路小学(本部):属于公办小学,创办于1950年,学校位于武珞路651号(中部战区武汉总医院东侧),最早的校名是武昌区第二十小学,起初只有2个班、60名学生,1960年成为14个班级规模的小学,1987年从武昌区教育局划归洪山区教育局,学校更名为“武汉市洪山区武珞路小学”。2007年率先探索以“名校办分校”方式,先后在南湖、白沙洲片区创办多所分校,逐渐形成武珞路小学教育集团。学校本校区现有38个教学班,近1700名学生,现有97名教师(含人事代理),均为大学及以上学历,师资力量强。学校获评武汉市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学校、武汉市素质教育特色学校、武汉市文体工程示范学校等。学生合唱队、篮球队等获得过武汉市、全国级荣誉。

2、武珞路小学金地分校:属于公办小学,创办于2007年,该学校是作为金地格林小城二期配套建成投入使用的,位于南湖片区文馨街113号(金地格林小城莱茵区和梦茵区之间),现有一至六年级24个教学班,就读学生已达到1100人左右,教职工55人。

3、武珞路实验小学(原武珞路小学大华分校):属于公办小学,创办于2012年,原名为武珞路小学大华分校,2013年6月更名为“武汉市洪山区武珞路实验小学”,学校位于大华南湖公园世家二期西侧(武汉市英格中学对面、武珞路小学金地分校南侧150米),占地面积7333平方米,共有27个教学班,共有教职工88人。

4、武珞路小学石牌岭分校:属于公办小学,创办于1958年,学校位于石牌岭路226号(石牌岭路与瑞景路交汇处、龙湖天玺南侧),前身是武昌区石牌岭小学;2008年从武昌区划归洪山区,更名为洪山区石牌岭小学;2016年9月加入武珞路小学教育集团,成为武珞路小学石牌岭分校。该学校秉持“共生至上”的办学理念,以“修于心、长于学、显于己”为办学目标,确立了“以人为本,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思想,建构共生校园文化。

5、武珞路小学爱家分校:属于公办小学,创办于2017年,学校位于白沙洲大道青菱河东路3号(绅宝大道鄂旅投书院世家旁),校园占地面积258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380平方米,规划24个教学班,按照现代化学校标准配备教育教学设施设备。

6、武珞路小学华锦分校(已划归武昌区,现为武昌区南湖一小北校区):创办于2008年,因2009年洪山区、武昌区的部分插花地带调整,该校归到武昌区,更名为武昌区南湖第一小学,2012年成为南湖一小北校区。

(二)广埠屯小学系(教育集团)

7、广埠屯小学(本部、市示范小学):属于公办小学,是市示范小学,创办于1955年,是洪山区首批武汉市级办学水平示范学校。学校位于珞瑜路203号(广埠屯地铁口、武汉大学口腔医院西侧),有教学班26个,学生约1270人,专任教师61人。“雅行”教育是该学校特色,探索一套“雅行校本课程”(包括英语脱口秀、古诗欣赏、美体舞、音乐赏析、芭啦芭啦操),发展学生个性,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全面素质坚持培育新时代文明小雅士。该学校被评为“全国青少年科普创新示范学校”、“武汉市中小学办学水平示范学校”、2017年首届全国文明校园、2018年湖北省第一届文明单位等。广埠屯小学采取“1 X”集团办学模式,集团由1所名校牵头,X所学校参与组建以名校命名,集团学校内部采取总校加分校的管理模式,集团总校与分校间相互独立,采取“多个法人、独立校区、完整建制、资源共享、自主管理”的运作方式。

8、广埠屯小学和平分校(原洪山区和平小学):属于公办小学,创办于1955年,前身是洪山区和平小学,位于友谊大道514号(北洋桥西路与才华街交汇处),

2016年和平小学正式加入广埠屯小学,更名为广埠屯小学和平分校。该校有20个教学班,约930名学生,61名教职工。学校以校名中的“和”字为核心,以“和美做人,平实做事”为校训,倡导“和美教育”的办学理念,先后通过武汉市小学标准化学校、武汉市小学现代化学校、武汉市素质教育特色学校评估验收。

9、广埠屯小学湖工分校(原武南小学):属于公办小学,前身是武南铁路子弟学校,2004年从铁路系统剥离。2008年更名为洪山区武南小学。2013年原址重建新校。2014年,湖北工业大学与洪山区政府签订共建协议,将湖北工业大学附属小学与武南小学合并,并更名为洪山区广埠屯小学湖工分校(同时挂牌湖工大附小)。2014年12月完成武汉市素质教育特色学校评估近。该校曾先后获评全国啦啦操实验校、湖北省书法教育实验学校、武汉市足球试点学校、武汉市现代信息技术实验学校、武汉市现代化学校等。

10、广埠屯实验小学(原洪山区青锋小学):属于公办小学,创办于1955年,前身是武汉市洪山区青锋小学,2016年更名为广埠屯实验小学。该校地处洪山、青山、武昌三区交界处的和平乡,位于北洋桥西路与才汇巷交汇处(卓刀泉中学和平校区东南侧)。该校实施风景这边“读”好、“书香校园”、“阳光雨露伴成长”、“雅行项目建设”等教育,打造“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的“三全”教师队伍,开展独具特色的“三小”——“小岗位、小家政、小导游”活动,以提升学生人文素养、道德修养。

11、洪山实验小学(原广埠屯小学清江锦城分校 青菱城市花园分校):属于公办小学,创办于2017年,原名是广埠屯小学清江锦城分校,当时采用板房教室,只招收一年级6个班。2018年整合毛坦小学,迁入新校园。2019年达到34个教学班,生源人数超过学校教学负荷,为满足周边居民子女入学问题,2020年建成广埠屯小学青菱城市花园分校。为更好地实现学校优质发展,广埠屯小学清江锦城分校更名为武汉市洪山实验小学(本部、北校区),广埠屯小学青菱城市花园分校更名为武汉市洪山实验小学(南校区),两校区共享同一套管理、教师团队,执行同一办学理念、管理模式,实行一体化管理、同品质教育,同步划片、招生。

(三)鲁巷实验小学系(教育集团)

12、鲁巷实验小学(本部):属于公办小学,创办于1958年,位于卓豹路双塘小区(湖北开放大学北侧),建校之初仅为一所百余名学生的乡村小学,2021年已发展成为59个教学班、近3000名学生、教职工187人的大型小学。该校形成了“兴趣教育”的文化特色,探索了“激发兴趣、发展兴趣、构建兴趣教育文化、兴趣教育型态研究”的递进式研究之路,逐步形成了“基于兴趣、发展兴趣、为学生自主发展和终身幸福奠基”的办学理念。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少先队红旗大队、全国示范家长学校、湖北省示范家长学校、湖北省首届教育科研“五十强”学校、武汉市首家素质教育特色学校、武汉市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等。该校探索“1 X”集团办学的模式,在本部与分校之间采取“多个法人、独立校区、完整建制、资源共享、自主管理”的运作方式,取得了初步成效。

13、鲁巷实验小学一分校(武汉市楚雄学校):属于公办小学,创办于1999年,前身是武汉市楚雄学校,2009年被鲁巷实验小学整合,更名为鲁巷实验小学一分校。学校位于雄楚大道关西小区康乐苑与康富苑之间,该校以“童蒙养正、奠基人生”为办学理念,强化文化品位,打造特色品牌,先后被评为武汉市经典诵读特色学校、武汉市中小学“经典诵读·传统文化进校园”教育活动示范学校、武汉市小学素质教育特色学校、全国综合实践活动“十三五”重点课题研究实验基地校等。

14、鲁巷实验小学二分校(洪山区楚才小学):属于公办小学,位于新玉路西段的汽标社区和鲁广花园之间(保利时代北区北侧),原名洪山区楚才小学,2017年被鲁巷实验小学整合,更名为鲁巷实验小学二分校。该校针对“流动花朵”多的特点,秉承“尊重教育”办学理念,构建“和美课堂”教学模式和“尊重德育”模式,努力打造“尊重和美”的校园,办学效果明显,曾获评武汉市少先队红旗大队等荣誉称号。

15、鲁巷实验小学建和分校:属于公办小学,创办于2016年,位于青菱大道(南郊路)与建群一路交叉路口(卓刀泉中学建和分校南侧),学校占地35亩,校舍面积15850平方米,现代化的教学硬件设施,36个教学班,学生1000余名,教职工68人。该校以“写好每一字、走好每一步、收获一辈子”为校训,确立“致和享未来”、“立德树人、健康成长”的办学理念,形成“品味书香、孕育生命、和而不同、多元发展”的办学特色,搭建起和雅、和知、和生、和乐、和力五大课程体系。

(四)华师附小系(教育集团)

16、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本部,省示范小学):属于公办小学,是洪山区唯一的省示范小学,创办于1958年,位于华中师范大学校园北部,是隶属于华中师范大学的一所子弟学校,主要面向该大学教职工子弟。学校占地11689平方米,建筑面积6690平方米,30多个教学班,学生1900余人,教职工70人。

17、华师附属万科金色城市小学(合作办学):属于公办小学,创办于2013年,属于华中师范大学与地产公司等合作办学冠名的学校(挂牌),位于白沙洲大桥旁的万科金色城市内,占地面积近18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硬件配套设施齐全,现有40个教学班,学生2100多人,教师110人。该校以“尊重主体,多元发展”为办学理念,确立了“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办学特色,先后获评武汉市素质教育特色学校和武汉市现代化学校等。

18、华师附属保利南湖小学(合作办学):属于公办小学,创办于2016年,属于华中师范大学与地产公司等合作办学冠名的学校(挂牌),位于南湖巡司河西路的保利公园九里小区内,学校占地面积11511平米,总建筑面积9295平米,现有教师56人。该校确立了“三童”教育,以“童趣、童真、童心”为办学理念,设置了童美德育、童话课堂、童创课程,通过多种多样的途径,力图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爱学习、喜运动、善共处、能创新的孩子。

19、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南湖校区(直管校区):属于公办小学,创办于2018年,位于丁字桥南路与楚祥大道交汇处东北侧,属于华中师范大学与与洪山区政府合办的一所优质学校,是华师附小唯一的直属校区(提示:与前面的挂牌“华师附属XXXX小学”有本质的区别,一个是直管校区,一个是合作办学的挂牌学校),与本部实行一体化办学,执行校长和管理团队等均有华师附小本部派出,学生与本部穿同样的校服等。

(五)街道口小学系(教育集团)

20、街道口小学(本部、市示范小学):属于公办小学,创办于1986年,位于珞珈山路(武汉大学信息学部西侧),现有24个教学班,1200余名学生,教职员工86人。该学校在创校之初就提出了“以美育人”的办学思想,以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素质教育为目标,以美育为纽带,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在办学上确立了教师有专长,学生有特长,学校有特色的“三有目标”,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21、街道口小学东方雅园分校:属于公办小学,创办于2017年,位于智和路109号(和平港路与智和路交汇处、东方雅园三期),学校占地面积1095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300平方米,教职员工45人。依托街道口小学的教育理念,以“办社区居民称赞的优质学校”为办学目标,坚持“明德至善、雅学育人”的办学理念,开设了“雅集”特色校本课程22门,培养“内外兼修、阳光自信的现代雅美少年”,引导学生“做最好的自己”,形成“外雅于形,内美于心”的校风。

22、街道口小学仁和路分校(武丰小学):属于公办小学,创办于1949年,又名洪山区武丰小学,学校位于仁和路与团结大道交汇处东北侧(东方玉龙居南侧、金地自在城东侧),占地面积15740平方米,建筑面积4506平方米,有教学楼1栋,现有13个教学班,448余名学生,28名教职员工。该学校倡导“健康教育”的办学理念,实施“文化立校、优师兴校、质量强校、特色亮校”办学思路。

23、街道口小学北洋桥分校(北洋桥小学):属于公办小学,创办于1954年,又名洪山区北洋桥小学,学校位于和平港路与信和路交汇处东北侧(现代花园C区南侧),该校提出“融达至善”的办学理念,逐步开发出至善教育特色课程,现有足球、科技航模、美术、曲艺、书法、科学STEAM六大课程,通过2020年武汉市现代化学校综合评估。

24、街道口小学和平分校(园林路小学,在建):属于公办小学,创办于1970年,又名洪山区园林路小学,学校新校区正在建设中,预计2022年建成。学校位于才贤巷与沙湖港北路交叉口(福星惠誉东湖城四期北侧、铁机盛世家园南侧),学校用地面积1726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4178平方米,规划30个班小学,每班45人,在校学生1350人。

(六)洪山区XX小学系列

25、洪山区第一小学:属于公办小学,创办于2016年,位于南湖文昌路38号(文昌路与文盛街交汇处、武昌府一期东侧),学校占地面积22239平方米,设计规模36个教学班。该学校以“始一至成”为办学理念,以“始于一,砺于一,成于一”为办学目标,以“教学做合一”为校训,以“乐学善做,笃行向上”为学风,以培养厚于己、成于行、立于责的阳光少年为教育目标,最终实现“品质学校、品牌师资、品位学生”的发展目标。

26、洪山区第一小学书城路分校:属于公办小学,创办于2018年,简称“洪一小书城路分校”。学校位于书城路的文秀街12号,紧邻书城路中学,占地面积约1303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4265平方米,设计规模30个班级,整体氛围设计在现代中兼具中国古典书院气质,故有一雅称“文秀书院”。学校定位为一所“尚书善成”的区域优质学校,构建着“书成”课程体系,以“启书节、展书节、诵书节、创书节”等四季节日活动,搭建着每一位学生成长、展示的平台,营造着“活力、科创、艺韵”书成的文化氛围。27、洪山区第二小学(武珞路小学心语分校):属于公办小学,创办于2015年,前身是武珞路小学心语分校,最早的过渡教学点设在板桥中学校内。2016年更名为洪山区第二小学。2017年洪山区政府投资约8000万元的新校园启用,位于野芷湖西路的保利心语四期东侧,该校占地面积16100平方米,建筑面积19918平方米,现有34个教学班,1600多名学生,正式教职工73人,是一所高起点、高标准的全日制公办小学。

28、洪山区第三小学:属于公办小学,创办于2019年,位于狮子山北路和正在建设的芦湾湖路交汇处(瑞湖天地北侧)。学校总投资近1.5亿元,占地面积145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1493.70平方米,规划30个教学班,是洪山区按现代化学校标准配建的一所优质小学。

29、洪山区第四小学(在建):属于公办小学,当前该学校属于在建项目,预计2022年8月竣工,该校位于文祥街(保利中央公馆四期西侧、江南村南侧),占地面积1609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6238平方米,规划36个教学班,每个班45人,1620个学位,教职工约80人。

30、洪山区第五小学(李桥小学新校区):属于公办小学,创办于2019年,位于李桥村巡司河边的李桥小学因城中村改造而搬迁到新校园,并更名为洪山区第五小学,该校位于双李路与黄家湖大道交汇处、彩虹郡(原双建村的还建小区)东侧,校园总面积1901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7229平米,18个教学班(一期),学生750人,教职工48人。该学校秉持“一切从发现开始”的办学理念,着力打造“发现教育”特色,办有温度的教育,2020年获评武汉市现代化学校、素质教育特色学校。

31、洪山区第六小学(规划):属于公办小学,当前该学校属于规划项目,位于保利心语八期西侧、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北侧。该学校规划36个班,招收学生1620人,总用地面积2.38万方。

(七)其他普通小学

32、卓刀泉小学:属于公办小学,创办于1962年,学校位于虎泉街145号(湖北艺术职业学院正对面),有40个教学班,2000多学生。学校以“表现真我、追求卓越”为办学理念,以关公精神“忠信、仁义、智勇”为校训,先后获评武汉市综合办学水平先进学校、武汉市信息技术特色学校、武汉市科技教育特色学校、武汉市素质教育特色学校等。

33、珞狮路小学:属于公办小学,创办于1958年,前身是一所村办小学,原名幸福村小学,1978年迁到现址(珞狮路与文荟街交汇处东北侧),更名为洪山村小学,1987年更名为珞狮路小学,2005年整合迪光小学,此后正式纳入城区学校管理范围。学校有24个教学班,学生1100多人,专任教师56人。该校倡导弘扬中华文明,传承民俗文化,威风锣鼓、剪纸、十字绣、舞龙舞狮、空竹等成为特色校本课程。该校先后获评湖北省首批中华文化艺术传承学校、湖北省语言工作示范校、武汉市现代化学校、武汉市信息化2.0实验校、武汉市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学校首批创建校等。

34、洪山区井岗山小学:属于公办小学,创办于1950年,学校位于南湖平安路与虾湖垸路交汇处西北角(铁路线南侧、江宏花园C区北侧),校园占地面积5194平方米,建筑面积2493平方米,16个教学班,学生700多人,教职工约40人。该学校坚持“文体并重、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让教师“爱生乐教、勤研善创”,使学生逐步成长为“文韬武略、德才兼备”的少年,让学生的每一个时刻都能享受学习的收获与成长的乐趣。

35、南望山小学:属于公办小学,创办于1951年,学校位于南望山路(中国地质大学西区西南部、湖北省气象局北侧),校园占地面积12456平方米,23个教学班,学生900余名,教职工62名。该学校以“聆听生命的成长、让每一个南小人都沐浴在绿色生态的阳光里”为办学理念,确立了“营建灵动的绿色童年”培养目标,努力建设一所“快乐、幸福的享受教育生活”的绿色学校。该学校先后获评国家教科研实验基地、全国综合实践实验基地校、湖北省绿色学校、武汉市办学水平先进学校、武汉市素质教育特色校、武汉市首批小学标准化建设学校等。

36、梨园小学:属于公办小学,创办于1982年,学校位于徐东岳家嘴路(省电社区、梨园小区北侧),前身是省电力局、华中电网等单位集资兴办的子弟学校,1983年归武昌区教育局管理,2009年划归为洪山区教育局管理,并更名为洪山区梨园小学。校园占地面积8996平方米,建筑面积5704平方米,有30个教学班,1200余名学生,79名教职员工。该学校倡导“梨园深处享情趣”办学理念,先后被评为湖北省少先队工作示范学校、武汉市办学先进学校、武汉市现代信息技术实验学校等。

37、青菱小学:属于公办小学,创办于1971年,学校位于白沙洲大道与丽水路交汇处西南侧(旭辉都会山南侧、白沙洲农副产品大市场东侧),校园占地面积约109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700平方米,有15个教学班,在校学生600人。本着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每个教师都能体现价值”的办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生活自理、学习自主、行为自尊、健康自强等良好习惯,着力打造“三文教育”特色,实现“校校发展提升、个个乐教成功、堂堂学好学会”的办学目标。

38、洪山区张家湾小学:属于公办小学,创办于1961年,2009年因插花地区划调整,从武昌区划归洪山区。学校位于白沙洲大道与江国路交汇处西北(烽火钢材市场南侧),校园占地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900平方米。该校定位为科技活动的阵地、天文明星的摇篮,以“天文兴趣”为校本课程,打造成为一所独具特色的优质学校。

39、洪山区永安小学:属于公办小学,创办于1938年,早期校址设在永安寺庙内,当时仅2名教师,2个班,学生40多人。1949年归武昌区管辖,改名为武昌第二十三小学;后经区划调整,1986年更名为永安小学。学校位于巡司河西路南端(武昌首义学院西北角),2018年学校改扩建,各类硬件设施齐全,校园占地面积11150平米,建筑面积15488平米,有22个教学班,学生1000多人,教职工约60人。该校秉承“学而优则仁、教而优则爱”的办学理念,坚持“仁爱教师强师资队伍、君子少年显有效德育、情动课堂推区域课改、仁爱家长聚教育合力、仁爱班级促综合发展”五位一体的仁爱教育,十多年坚持诵读国学经典,深入开展“读国学经典、做君子少年”系列教育活动。学校先后获评全国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学校、省部级优秀少先大队、湖北省书法教育示范校、武汉市办学水平先进学校、武汉市现代化学校、武汉市素质教育特色学校、洪山区科技示范校、洪山区艺术教育先进校等。

(八)大学附属小学及九年一贯制学校(含小学部)

40、武汉理工大学附属小学:属于公办小学,但与一般面向社会大众的办公学校有所不不同,该校隶属武汉理工大学,属于大学附属的子弟学校,主要招收武汉理工大学教职员工的子女。该校创办于1958年,由原武汉理工大一附小、二附小合并而成,2011年合并后的附属小学迁入现址,即位于洪达巷与洪兴巷之间的工大路中部(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西部)。该校占地面积14334平方米,建筑面积4320平方米,有22个教学班,学生1200余人,教职工60余人,是洪山区辖区内的一所优质学校。

41、其他学校:华中农业大学附属学校、英格中学一分校、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附属学校、洪山实验外国语学校、卓刀泉中学张家湾分校、武汉市金鹤园学校等九年一贯制学校(包含小学部、初中部),因上一篇文章已经整体介绍过,本文不再赘述了,有兴趣的读者朋友,请回看上一篇文章。

(补充说明:限于篇幅和阅读量等问题,上述各学校简介资料,晴空云鹤均进行了重新整理和删减,有的可能存在信息滞后等问题,欢迎读者朋友们帮忙提供相关信息,与其他读者一起分享,晴空云鹤在此表示感谢!)

三、洪山区的初中小学分布情况简评

1、区域板块分布。与高中分布格局相似,洪山区的初中、小学主要集中分布大致可以分为四大板块。

2、第一梯队板块,主要在从街道口到光谷鲁巷的武珞路沿线、雄楚大道沿线,代表性学校包括华一初、卓刀泉中学、鲁巷中学、洪山中学以及华师附小、广埠屯小学、街道口小学、武珞路小学、鲁巷实验小学几大名小教育集团的本部和卓刀泉小学等学校,名校扎堆,众星云集,整体实力堪称洪山教育王牌军。

3、第二梯队板块,主要是位于洪山区的新南湖板块(注:区别于武昌区的南湖板块,武昌区的南湖中学、南湖一小、南湖二小,是武昌区知名的初中和小学),代表性学校包括英格中学、英格中学一分校、书城路中学、华农附属学校以及华师附小南湖校区、武珞路实验小学、武珞路小学金地分校、洪山一小等,整体实力稍逊于第一梯队。

4、第三梯队板块,主要是位于白沙洲和青菱黄家湖板块,代表性学校包括张家湾中学、卓刀泉中学张家湾分校、卓刀泉中学建和分校以及洪山实验小学、张家湾小学、华师附小万科金色城市小学等,整体实力与第一、第二梯队有明显差距,但从名校分校的分布情况来看,成长性良好。

5、第四梯队板块,主要是位于徐东、和平、仁和、武丰区域的徐东大街沿线、友谊大道沿线、团结大道沿线等,代表性学校包括杨春湖实验学校(民办)、卓刀泉中学和平校区、梨园中学以及街道口系的4所小学、广埠屯系的2所小学,整体实力与第三梯队大体相当,半数以上学校(含规划和在建学校)均为名校分校。

(说明:上述学校排名不分先后)

最后,洪山区的初中学校的梯队格局分哪几类?家长圈中的哪些初中和小学比较好?洪山区有什么教育改革探索?洪山区小升初对口范围如何?详见下一篇文章,敬请继续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