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随着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冲突不断加剧,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各国普遍认为这是从政治上、经济上遏制俄罗斯的天赐良机,于是针对俄罗斯的各项制裁和惩罚也相继被西方各国提上了日程。
这次率先发难的依然是美国,早在16日夜间,美国国会就以压倒性的票数通过了经济制裁俄罗斯的法案,该法案不仅取消了俄罗斯和盟友白俄罗斯的“贸易最惠国”待遇,还出台了限制俄罗斯石油出口以及冻结俄罗斯境外资产等一系列制裁措施。
有了美国这个带头大哥的率先表态,“北约”各国及其他美国的“马仔”也纷纷群起响应,英国、日本、法国等国先后也宣布对俄罗斯展开经济制裁。
就连过去和俄罗斯走得相对比较近的德国近日也宣布,将撤出在俄罗斯的全部企业和工厂,这里面包括著名的德国大众、梅赛德斯·奔驰、西门子等世界500强企业。
根据相关机构的统计,随着各国对俄制裁的逐步加剧,可能直接导致俄罗斯的经济发展倒退30年,回到上世纪90年代初前苏联解体时期的水平,美国《华尔街日报》更是用“一个时代的落幕”来形容当前俄罗斯的处境。
在这些浩浩荡荡的制裁俄罗斯的国家中,有一个国家显得格外的显眼,因为这个国家近百年来一直是以“永久中立国”的面目出现在世人面前的,大有一副“坐看云卷云舒”的高人姿态存在于世。
而这次俄乌冲突,这个国家却终于耐不住寂寞,一改以往“坐山观虎斗”的中立立场,宣布要追随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的脚步,研究对俄罗斯进行制裁的可能性,这种一反常态的表现让国际社会大跌眼镜,不少网友更是调侃“中立是相对的,跪舔(美国)是绝对的”。
这个传说中的“永久中立国”想必大家都非常熟悉,它的名字叫作瑞士。
提起瑞士这个国家,大家脑海里首先蹦出的肯定是“瑞士军刀”“顶级腕表”“阿尔卑斯雪山”以及“瑞士银行”这些早已闻名于世的标签。
要知道,即使是在二战期间,面对希特勒的钢铁洪流,瑞士也丝毫没怂,仍然能够保持“中立”的态度,守住了自己的国土不被侵占,应该是能够让人高看一眼的国家。
那么,这次面对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地域性冲突,理应八竿子打不着的瑞士却为何按捺不住选择了背离中立准则,直接下场参与对俄制裁呢?
这里,我们有必要先简要回顾一下瑞士所谓“永久中立国”的历史渊源,从中应该能够发现这次其打破中立的端倪和蛛丝马迹。
当我们打开西欧地区的地图就能看到,瑞士不仅被德国、法国、意大利和奥地利给包围了,而且瑞士的国境线基本都是海拔在2000米以上的高山,全国可用耕地面积不足30%,资源也十分匮乏。
因此,在西欧漫长的历史上,瑞士从来都是一个小角色,主要靠向周边大国输出雇佣兵换取佣金和粮食勉强过活。
在欧洲著名的三十年战争中,瑞士靠着对外输出战力爆棚的“长枪军团”终于崭露头角,不仅跟着享受到了战胜国待遇,还先后与周边各国签订了互不侵犯的条约,自此,瑞士在西欧的中立国地位算是有了雏形。
法国拿破仑时期,四处征战的拿破仑为了防止自己的近邻瑞士在后面捅刀子,而普鲁士、奥地利等国也怕瑞士跟着法国闹革命,于是纷纷对瑞士采取政治攻势,瑞士趁机与法国、普鲁士、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签订了中立条约,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中立国地位。
而瑞士真正以中立国的身份扬名立万还是在一战和二战时期,一战中,无论是法国还是德国,都默契地没有打瑞士的主意,而瑞士也始终坚持了中立国立场,两不相帮。
二战中,面对穷凶极恶的希特勒军团,瑞士一方面在吉桑将军的带领下全民皆兵做好了随时玉石俱焚的准备,另一方面,瑞士私下里也给希特勒提供了交易筹码。
瑞士国家银行先后向德国纳粹提供了1.5亿瑞士法郎的金融贷款,后来又在冻结犹太人财产等事项中给予了德国很大的帮助,以此来换取希特勒的信任,保证瑞士的领土不被侵犯。
后来,有很多人以此诟病瑞士偏离了自己的中立国立场,但实际上,在当时纳粹铁骑发动“闪电战”横扫欧洲的情况下,就连法国、波兰这样的大国都不堪一击,而瑞士要想守住自己的国土,作出这样的配合和牺牲也无可厚非。
二战结束后,瑞士永久中立国的地位也正式得到了联合国和世界主要大国的承认,可以说,世界上曾经宣布永久中立的国家其实不少,但真正能像瑞士一样得到普遍尊重和承认的却仅此一家,细数原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瑞士的中立得益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横亘在瑞士周围的高山也成为天然的屏障,尤其是在冷兵器时代,只要守住了险要的山隘,就可以达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效果。
对各国来说,无论是谁想要吞并瑞士都需要考虑成本问题,就算费尽心力地攻下了瑞士也几乎捞不到任何好处,瑞士国内耕地面积狭小,而且除了漫山遍野的树木和野味,几乎没有什么可以利用和开采的资源。
因此,在别国眼中,瑞士一直就如“鸡肋”一般,大军压境吓唬吓唬还行,但任谁也没有真正死磕的打算。
其次,瑞士能保持中立还得益于其全民皆兵的尚武精神,在瑞士,上至七老八十的退休老爷爷,下至行将成年的年轻小伙全都是经过了严格军事训练的,这些人可以在国家需要的时候随时组建军队开赴战场。
一战爆发后,瑞士政府一声令下,常规军队才2万人的瑞士在一夜之间就集结了25万大军,特别是二战爆发后,瑞士在短时间内就集结了全国50万士兵驻守边境,要知道,当时整个瑞士的人口才将将400万。
希特勒原本还打算跟瑞士商量一下,想要借道连接奥地利的圣哥大隧道和辛普朗隧道发动奇袭,但一看瑞士这个阵仗,加上德国还需要向瑞士国家银行借钱,于是也只能悻悻的放弃了进攻瑞士的计划,据说这件事曾气得希特勒大发雷霆。
再次,瑞士能保持中立地位还得益于其庞大的银行金融服务体系,从中世纪开始西欧各国为了争夺霸权一直征战不断,一些受到政治迫害和打压的贵族豪门为了避祸都纷纷选择来到瑞士,这些人也成为了瑞士最早的银行家。
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随着战争的加剧,为了更多地筹集军费,各国都开始大肆提高税率,以法国为例,仅所得税一项就从2%一路飙升到了最高的90%,可以说到了让人瞠目结舌的程度了。
而这时作为中立国的瑞士自然而然就成了欧洲资产天然的避险地,而且,瑞士一直坚持低税率吸引资本的策略,短时间内就引来大量的欧洲豪门巨贾前来存钱。
早在一战期间瑞士就一跃成为了欧洲的金融中心,后来,不仅是欧洲,就连中国、日本的很多政客和富豪也都选择将钱存到瑞士,一时间在瑞士银行有存款还成为了富豪之间的一种潮流和身份的象征。
根据瑞士官方统计,二战结束时,瑞士的280多家银行竟然掌控着全世界35%的私人财富,这种体量只能用惊人来形容了。
而大量资金的疯狂涌入还为瑞士带来了一个最大的好处,任何一国想要对瑞士动手都会投鼠忌器,因为本国政要和富豪们的家当都在瑞士,一旦打起来就灰飞烟灭了。
而其他强国为了防止自己国内的资产打水漂也必然会出面强硬地干涉和阻挠,这就形成了一层防护和保障。
最后,瑞士保持中立的秘诀还有各大国际组织的入驻,瑞士很早就意识到国际组织在国家自保方面的重要性,而瑞士一方面有着永久中立国的天然优势,另一方面本土没有遭受过战争摧残,这些条件都吸引了大量的国际组织前来扎营。
仅仅在瑞士日内瓦一地,叫得上名号的国际组织总部就有160多个,像联合国难民署、世界卫生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足球联合会等都选择将总部建在了瑞士。
随着这些落户瑞士的国际组织在国际事务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相当于为瑞士添加了一层“保险杠”,任何国家想要对瑞士动手,必然都会遭到各大国际组织的谴责和制裁,瑞士可谓是下的一手好棋。
就这样,瑞士靠着自己的各种操作始终保持着中立国的地位,也正因如此,瑞士也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
然而,在这次俄乌冲突之中,瑞士却一改其一贯的中立态度,直接选择了加入美国的反俄阵营。
一方面,瑞士政府不仅公开斥责俄罗斯的军事行动是侵略行为,更是直接下场对俄罗斯展开了一系列的制裁。
仅仅在俄乌冲突发生的第五天,瑞士联邦委员会就公开表态力挺乌克兰,并决定参与欧盟各国针对俄罗斯的制裁,更是直接冻结了包括俄罗斯总理、外长及其他诸多高官共计360多人在瑞士的所有资产。
要知道,甚至在二战进行到最激烈的时期,瑞士都不曾做出过冻结别国资产的事。
而另一方面,瑞士则极力迎合美国的想法和要求,又是对乌克兰提供经济和社会医疗援助,又是承诺会尽可能有序接收乌克兰的战争难民,这一系列严重违反永久中立原则的行动,可谓是让人大跌眼镜,同时也让瑞士维持了将近300年的中立形象轰然崩塌。
究其原因,瑞士这次之所以会作出看似自毁长城的选择,背后一定隐藏着很多不为人知的压力和无奈。
压力首先来自于国内,众所周知,瑞士虽然也是一个工业化发达国家,但其国内资源匮乏,经济结构不完整也是不争的事实。
特别是进入本世纪以来,随着世界经济发展格局的多元化,瑞士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开始逐渐不稳,国家经济增长也长期陷入低增长甚至停滞状态。
近两年新冠疫情的爆发,更是让本就脆弱的瑞士国内经济雪上加霜,经济不景气带来的必然是失业率的高企和社会矛盾的激化,为了转移国内矛盾,也为了缓解国内压力,瑞士不得不在对外政策上进行调整,从而为自己争取利益和机会。
这次俄乌危机对瑞士来说就是一个很好的契机,通过公开支持欧盟和乌克兰,瑞士可以在欧盟内部换取更多的政治筹码,同时通过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也能赢得美国的进一步信任,最重要的是还能一举转移国内的矛盾,可谓是一箭三雕之策。
国内压力是一个方面,而瑞士这次放弃中立政策被迫自己“打脸”的罪魁祸首还是美国。
近年来,随着俄罗斯国力恢复和军事实力的崛起,美国的霸主地位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和挑战,因此,为了维护世界霸权,继续为美国攫取最大利益,在对付和遏制俄罗斯这件事上,美国可谓是费尽了心机。
面对美国的不断挑衅,美、俄各方在经济、政治、外交甚至文化方面的冲突和角力也愈发得激烈,而为了尽可能地赢得支持,无论是美国还是俄罗斯都将目光放到了欧盟身上。
虽然西欧国家的实力和牌面已经远不如以前,但一个团结起来的欧盟对世界格局的影响力仍然是不容小觑的。
对欧盟,美国采取的是一贯的压制兼拉拢的政策,在美国看来,整个欧洲都是当年美国帮衬起来的,因此美国的指挥棒往哪儿指,欧盟各国的枪就往哪儿打,谁不服气就收拾谁。
而俄罗斯的策略则更加简单粗暴,欧盟各国需要改善环境降低碳排放量,俄罗斯就投其所好供应大量廉价的天然气资源,欧盟各国要努力提升欧元的国际地位,俄罗斯就和欧盟签订协议,与欧盟贸易采取欧元作为结算货币,让欧盟各国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一边是美国的传统霸权,一边是俄罗斯那边实实在在的“糖果”,欧盟各国也难免会产生动摇,近年来,欧盟在美俄之间一直是摇摆不定的状态,曾经作为欧洲一霸的德国更是一度与俄罗斯走的很近,在克里米亚、格鲁吉亚等地域冲突中都选择了冷眼旁观。
这样的局面让一向以“家长”自居的美国坐不住了,为了逼西欧各国坚定地站在自己一边,美国开始了一系列操作。
一方面,美国这些年频频主导“北约”东扩,将导弹直接安到了俄罗斯国境线上,逼迫俄罗斯展开反击,另一方面又在欧盟各国中极力鼓吹俄罗斯威胁论,妄图用“战争恐吓”迫使西欧各国倒向自己。
更为诛心的是,美国一直在明里暗里对西欧各国的经济搞小动作,确保始终让欧盟经济命脉掌握在美国的手中,而谁不听话,美国就会狠狠的教训谁。
这次的俄乌冲突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发生的,面对美国不断的挑衅和压迫,俄罗斯逼不得已出手了,这一切正中美国的下怀,也是美国再次把西欧各国绑架到自己大船上的最好契机。
面对美国的强大威压,西欧各国不得不暂时把自己的利益搁置,卖力地帮助美国吆喝了起来,而这时如果哪个国家站出来力挺俄罗斯或者公然宣称中立,必然就会成为美国的眼中钉、肉中刺,事后也必然会招来美国杀鸡儆猴的疯狂报复。
在这样一个需要亮明态度明确站队的时候,就算是瑞士这样的中立国也是绝对无法独善其身的,美国这一套连唬带哄的手法看似温和,实则釜底抽薪,瑞士如今面临的局面甚至比二战时希特勒兵临国境时还要凶险。
因此,最终瑞士还是扛不住美国的压力,选择了放弃坚持数百年的中立立场,转而倒向美国阵营,可能也只是想要求个自保而已。
而令人唏嘘的是,这次抛弃了自己的中立人设,不仅会让瑞士的国际形象和国际地位一落千丈,更会给美国留下更多的把柄和筹码。
俗话说,有了第一次就一定会有第二次,瑞士这次在放弃中立公开支持美国之后恐怕就再没有回头路了,今后只要有类似的情况出现也很难再摆出一副中立的立场了,最终,这个曾以中立国自居傲然挺立的国家也会渐渐沦为美国霸权的附庸和牺牲品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