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十三香图解(华妃所用的欢宜香流传千年)(1)

层层缦帘依次渐开,清香冷冽却不见烟,清宫剧里小主们怀里捂着,双手握着的制式精巧的香炉,娘娘们下榻的居所,燃着香料;《红楼梦》里,姑娘们在大观园踏雪寻梅提溜的暖手炉里,焚着暖香;

或者你还记得《甄嬛传》里华妃视若珍宝的欢宜香吗?本是皇上赐她的御香,却也是致她不能产子的祸首。影视剧多有夸大的成分,但中式香道,却已是源远流长。

发迹于汉代宫廷,于唐朝传入日本,因文人雅士的推崇鼎盛于宋代,自此,便有了流传千古的诸多吟香名篇。

两千年,三千方,源远流长

推门入室,淡淡的香味盈满一室,不浓烈不叨扰,在清冽的冬季显得分外雅致。这里是在湖南最早传习香文化的禾吉香堂。

“炉烟袅孤碧,云缕霏数千”,香主人陈蕾着一身月白色的长衫,焚上一支上好的沉香线香,氤氲一室芬芳,随香便入境。

传统十三香图解(华妃所用的欢宜香流传千年)(2)

“焚香、品茗、插花、挂画都是古人生活雅事的四般闲事,可能香文化领域让大家觉得更加神秘,不知道如何去诠释,但是不管怎么样,它都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最为精华的一部分。”浸盈香道十余载,师从中国香学大师傅京亮,不施粉黛的陈蕾始终带着一股凝神静气的淡雅气场,话锋一转,她莞尔轻言道:“或许你多多少少接触过香道,只是你可能从未所知。”

传统十三香图解(华妃所用的欢宜香流传千年)(3)

传统十三香图解(华妃所用的欢宜香流传千年)(4)

传统十三香图解(华妃所用的欢宜香流传千年)(5)

△雅事△

或者更靠近生活些,艾灸所用的艾草,也是一种香料。很多中药材也可作香料,称为香药同源,通过熏香防止疫病。礼佛宗教以及皇宫也会用到熏香,以此来养性,位居高位的谋士需要焚香静心,从中得到启迪,而僧人坐禅亦需监香静坐。

传统十三香图解(华妃所用的欢宜香流传千年)(6)

△也可随身携带的香囊△

香道,顾名思义,是指品尝各种天然香木发出的香味变化的一种雅事,或称艺术形式。如果按照香品而言,使用的原料以沉香、檀香为主,还有个别不同种类的香料,如艾香。自汉代以来,人们不满足品单一香品,于是以混合香料为原料、通过各种方式配置的和香开始占据社会主流。

传统十三香图解(华妃所用的欢宜香流传千年)(7)

△禾吉香室一隅,仔细收藏着各色香料△

“调香则是一个更加复杂的程序,它不仅需要时间来创造,更需要香方做引子。”流传已久,香领域有一本经典的香方《香乘》,类似茶道的《茶经》,里面记载了有来源的3000多种香方,囊括了从春秋之后,各个朝代、各名调香师的香秘方。

传统十三香图解(华妃所用的欢宜香流传千年)(8)

△调香,是一件需要耐心的事情△

“但因香料、计量方式、香具、炮制工序的改变,现在很多和香并不能按照《香乘》的记载一比一还原,所以大部分情况下,现代的调香师只能按照个人的理解,参考古香方进行尝试。”陈蕾顿了顿,从香堂放置香品的壁柜拿来几款她亲自调配的和香,她打开小巧的瓷罐,小心翼翼地用香筷夹取指甲盖大小一片香片展示说“我这里有一款窖藏了三年的桃花牙香,使用沉香作为底香,将桃花花露、香茅等数十种香料调配在一起,经过罐藏、高温、窖藏等工序,反复蒸收,让所有香气汇聚在香料里,窖藏封存而成。”时间越久,香味越沉稳。“窖藏了数年的和香,取一小块焚上,香味久聚不散。”

传统十三香图解(华妃所用的欢宜香流传千年)(9)

△取一小块焚上,香味久聚不散△

香品不同,用法各异

香品形式各异,常见的有线香、香膏、香丸、盘香等。不同形式的香品适合的季节也有所不同,线香适合春夏,冬天则是焚香膏更为温润。“焚香也需讲究应时应景,方能修身养性。”陈蕾不紧不慢道。

传统十三香图解(华妃所用的欢宜香流传千年)(10)

①香丸

传统十三香图解(华妃所用的欢宜香流传千年)(11)

②线香

前不久,禾吉香堂刚举办完一场香会雅集,主角之一便是一款龙涎香膏。

传统十三香图解(华妃所用的欢宜香流传千年)(12)

“香膏须得使用隔火熏香的方式,让香膏的香味得到最大的释放。”隔火熏香的焚香方式颇为讲究,一套必备的香具不可或缺:香品、香炉、香炭、香铲、银叶片、炉灰、香箸等。其中香灰的质量更是需要严格把控,香灰以洁净、松软、通气性好为佳,可用松针、荷叶、杉木枝、宣纸等煅烧成灰,瓷罐防潮密藏。

传统十三香图解(华妃所用的欢宜香流传千年)(13)

隔火熏香

传统十三香图解(华妃所用的欢宜香流传千年)(14)

焚香之前,香碳需得完全燃烧,然后置入香灰,理香灰使整体呈蒙古包形状,上开一个火窗口,放置隔火片(一般为陶瓷片或云母片),最后才能将香膏置于其上。通过热量的传导,氤氲片刻,满室芬芳,前举宋人杨庭顯诗中所说的“但令有香不见烟”,便是隔火熏香最好的诠释。

传统十三香图解(华妃所用的欢宜香流传千年)(15)

△一套完备的隔火熏香道具△

“一手持炉底托起香炉,一手轻罩以聚集香气,靠近香炉缓缓吸气品香,这便是使用香炉的品香方法。”自然而言,香具不同,品香方式也各异。

传统十三香图解(华妃所用的欢宜香流传千年)(16)

桌上摆着一个香兽造型的香炉,它是中国古代传说中象征吉祥如意、镇宅辟邪的小香兽——甪(lu)端,点燃香料后,香烟会从鼻孔中露出,煞是憨态可掬。它是陈蕾钟爱的香具之一,“其实我在寻香具的过程还是花了不少心思,毕竟香具不像茶具已经普及。”对于香主人而言,与上好的香品相得益彰得,需得是一套合适的香具。然而谈到香具的寻觅,陈蕾的经历不可谓不崎岖。

传统十三香图解(华妃所用的欢宜香流传千年)(17)

△蠢萌蠢萌的香兽甪端△

“我先是去了苏州,因为苏州盛产铜炉,也是玉器的产地,但是价值非常不菲,铜炉最高的造诣是在明朝的宣德时期,‘古有宣德炉,今有巧生炉’,现代香具大师陈巧生便居住于此,铜炉可以说还有一定的传承。”相较之下,瓷炉显得稀缺得多,陈蕾曾四次前去景德镇,却很少看到很标准的香炉或者香道具,“现代瓷器艺术家对香道知之甚少,因此只能我们香主人将比例尺寸规定好,做成之后还得在一次次品香过程中反复调试,才能达到一个比较好的效果。”

传统十三香图解(华妃所用的欢宜香流传千年)(18)

△陈蕾定做的香炉之一△

现在她钟意的香具除了一套巧生炉和“量身定做”的闻香杯外,就是套从日本淘回来的瓷制香具,“日式香道流派都是有自己的一整套香道具,尽管每一流派的香道不尽相同,但香道具的规格都是代代相传。”

香会雅集,才思湘汇

品香对环境有着苛刻的要求,更好地品香方式是通气不透风,太大的空间不适合品香,空间亦不能过于嘈杂。品香的过程更是一个静心的过程,更多的是让人学会独处,在品香的过程中有一丝感悟。

传统十三香图解(华妃所用的欢宜香流传千年)(19)

△品香,平心静气△

邀约的香会更为传统,一场严格的香会必有主、嘉宾之分,主宾一定要入席在主香人的左手的第一位入座,其余嘉宾按照从左至右的顺序依次入座。在此之前,香主人必须提前给主宾、嘉宾发放邀请函。

传统十三香图解(华妃所用的欢宜香流传千年)(20)

“古时候的人也是这样的,经常会有一些文学大家比如苏东坡、李清照,她若是拿到或者调制了一款自己喜爱的香料,想要跟朋友分享,就会提笔写上香帖,上书‘因什么原因得了一款香,以什么样的主题来邀请你参加我今天的雅集’,然后派自家书童前往好友住处分发,希望他们可以移步来自己的雅室共同品香、吟诗作对。”陈蕾解释道,既是同道中人,一般受邀请者也不会全然两手空空,有带自家香料前来共赏的、也有携上一品香茗、玉器古玩前来赴约的,端得是名士风流。

传统十三香图解(华妃所用的欢宜香流传千年)(21)

传统十三香图解(华妃所用的欢宜香流传千年)(22)

△香会前须得净手△

香会结束后,席间产生的才思汇成的诗词作品,将会誊写在香笺上,一场品香会,宛如曲水流觞,称得上是古代的“头脑风暴”,“沈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易安居士沉醉此道,自是生花妙语,流传千古。

传统十三香图解(华妃所用的欢宜香流传千年)(23)

传统十三香图解(华妃所用的欢宜香流传千年)(24)

△香笺小楷,汇集才思△

现在的香会雅集主题更为宽泛,前不久,禾(吉)香堂举办了以杨万里的《焚香》一诗词为主题的香会,“来宾每个人在签筒抽签,根据上面的诗词,依次坐到相对应的席位上。”

香道之路,道阻且长

学习香道是一件需要日积月累的过程,光常用的香料就得熟知200来种,每一种需得辨别香型、药性,紧接着焚香有要求香主人对瓷器、铜器有一定的见地,“就像泡茶需要茶具一样,香具的器型更为复杂,譬如隔火熏香需用品香杯,线香则用香炉。”陈蕾笑谈风声,说到专业的词汇,她会耐心地解释给你听。

传统十三香图解(华妃所用的欢宜香流传千年)(25)

传统十三香图解(华妃所用的欢宜香流传千年)(26)

△就像泡茶需要茶具一样,香具的器型更为复杂△

十多年前,当陈蕾刚开始在湖南推广香文化的时候,大部分人对此道还是未知的的。“现在情况改善很多了,我们在做雅集、香会的过程中,发现很多人已经通过上网、论坛、互相交流等各种形式对香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大家很快就能融入其中,品鉴香品,感受一炷香带给自己的曼妙时光。”在陈蕾的描述中,香是一个很好地媒介,品香能够让自己“慢”下来,通过一炷香链接个人与内心,祈福祝愿、修身养性、祷告坐禅,感悟身边万事万物的变

化。

传统十三香图解(华妃所用的欢宜香流传千年)(27)

“禾吉香堂现在正在施工,我想打造一个在湖南来说最专业的品香室,带庭院、品相室,未来欢迎更多的香友能够更好地品香。”

撰文 /摄影 | 小雅

供图 | 禾吉香堂

出品 | 今日旅行新媒体中心

洽谈 | toplvxing@yeah

QQ | 18059822

传统十三香图解(华妃所用的欢宜香流传千年)(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