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除夕夜,村外传来的一声巨响打破了河南省安阳县西高穴村的宁静,沉浸在新年喜悦当中的村民以为是放炮声,并没有在意。

河南安阳曹操墓被发掘出来了(河南省安阳县曹操墓的出现)(1)

过完春节西高穴村民逐渐地开始了春耕春播准备工作,一位村民在自家地里浇水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了一个深不见底的盗洞。

从洞口往内望去漆黑一片,一股凉气、霉气、潮气扑鼻而来,他不敢再往里面走了。回想除夕夜的巨响和眼下的洞口他猜出八九不离十,脚下可能是一座古墓,于是立刻打电话给了当地政府。

起初政府安排专人保护这个盗洞,因为位置太偏僻难以保证昼夜24小时守候。后来盗墓贼越来越猖狂,时不时地光顾西高穴村的这个盗洞。

得知消息的考古人员,到现场仔细勘察周围环境后,决定亲自下去探个究竟。于是带着手电筒小心翼翼地从洞口下去,里面漆黑一片,借着手电筒的微弱的光,一步一步往洞内走去。

手电筒光下的墓室非常宽敞,是用大砖堆砌而成的,经验丰富的考古专家心里便有了数,这座墓的规格和结构来看,应该是东汉时期的王侯级别的大墓。

考古专家从洞中出来后,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着这座东汉时期王侯大墓到底是谁的?

考古人员查阅了很多当地考古文献后发现早在1998年就附近出土过一块石板,经过当地考古人员研究得知,那块石板是东汉时期的一名官员的墓志铭。上面清晰地记载着曹操墓所在的位置。

从西高决桥向西走1420步然后向南走170步就到魏武帝陵的西北角。由此继续向西走43步再向北250步就是鲁潜的墓了。

这段文字中所提到的魏武帝指的不是别人,正是东汉末期的曹操。但是历经1000多年的变迁,地形早已和以前大不相同了,当年考古人员找了好久没有找到曹操墓。

现在西高穴村发现的大墓真的是曹操墓吗?所有人迫切地想知道这个答案。考古人员为了不让古墓遭到破坏,为了尽快弄清大墓的主人,立刻写报告发掘这座古墓的申请,让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申请没有通过。

理由是:很多文物长期在地底下环境生存,一旦发掘出土后得不到加以保护的话,很容易被破坏,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把好东西留给子孙后代。就这样这座东汉时期王侯大墓发掘工作被搁浅了。

一直到2008年河南省安阳县安丰乡派出所破获一起文物盗窃案,清点被盗文物时当地文物局的专家也参与,一块画像石引起了大家的高度关注。

这块画像石的级别很高,等级森严的古代只有王侯将相的墓才享有这样级别高的画像石镶嵌在墓中的墙壁上。

河南安阳曹操墓被发掘出来了(河南省安阳县曹操墓的出现)(2)

长犀盾石牌

根据盗墓贼的交代这块画像石在西高穴村的一座古墓中挖掘出来的。专家听了后,心中凉了半截,又是盗墓贼捷足先登了。

经过批准的考古人员立刻对河南省安阳县西高穴村的这座大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工作。

随着发掘工作的推进,墓中发现了被盗墓贼破坏的陶器和残砖,所有人的心里哇凉哇凉的时候,墓中出现了一块小小的石碑,上面清晰地刻着“魏武王常所用挌虎”。

河南安阳曹操墓被发掘出来了(河南省安阳县曹操墓的出现)(3)

“魏武王”的石碑

在场的所有人都惊呆了,这座东汉古墓的主人竟然是一代枭雄曹操。

河南安阳曹操墓被发掘出来了(河南省安阳县曹操墓的出现)(4)

刻有“大戟”字样的石碑

发掘曹操墓的消息传出之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对于曹操的陵墓大家既好奇又期待,大家心中的曹操统一了北方,权倾朝野,他的墓肯定金碧辉煌、绫罗绸缎、金银玉器、奇珍异宝,应有尽有。

但是发掘结果令所有人失望,长达一年多的发掘中只有出土了一些陶罐、石碑和生活器具以外没有其他值钱的陪葬品,只能说是非常简陋来形容。

河南安阳曹操墓被发掘出来了(河南省安阳县曹操墓的出现)(5)

刻铭石牌

众人百思不得其解,除非这座墓不是曹操的否则为什么如此简陋呢?现场的专家给出了答案。

根据史书记载曹操知道自己仇家众多,为了避免死后被人挖坟早就颁下诏书死后一定要将他薄葬,并且不能埋在风水宝地,为了避免被仇家和盗墓贼发现。

东汉建安二十三年六月曹操颁布《终令》: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六月,令日:“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规西门豹祠西原上为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

“因高为基”的意思,就是在隆起的高地利用地势,开挖并修建墓穴,而不是大规模征调劳役修建新陵墓。

河南安阳曹操墓被发掘出来了(河南省安阳县曹操墓的出现)(6)

刻铭石枕

“不封不树”的意思,就是不另行弄一大堆土把墓地封上,也不在墓地上大规模植树,搞纯天然绿色墓葬就可以了。

曹操没有大兴土木,而是依山而建,这导致他的陵墓非常不显眼。而当时的社会风气,并不是这样的。秦汉大部分帝王的殡葬制度都非常奢华的。

比如秦始皇陵墓,在渭水之滨的平地修建,规模之大前无古人,修了整整39年。

还有汉武帝的茂陵,从汉武帝继位第二年开始修建,修了整整53年。

虽然是曹操权力跟皇帝没什么两样,但是历史上毕竟没有做过皇帝大兴土木修建墓葬可能名不正,言不顺吧?

曹操临终前颁布《遗令》: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记载【遗令曰:“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毕,皆除服。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

这几句话的大概意思是曹操要求,他死后穿着跟平时一样的衣服就行了,不要另外办置寿衣,另外,坟墓中也不要用金玉珠宝陪葬。

曹操的如此低调、节约、薄葬的风格和千年流传的“曹操的72疑冢”之说大不相同。

随着发掘工作的深入考古人员发现这座大墓似乎缺少了很多陪葬品,石壁上的铜环空空荡荡闲置着,曾经可能悬挂兵器,或者悬挂幕帐用的。

唯独曹操的棺椁始终没有出现,考古工作接近尾声的时候,在曹操墓的前室一块被扰动的石质地板残块下面出土了曹操的头盖骨以及8块“魏武王常所用”刻铭石牌。

令所有人惊愕不已的是曹操的头盖骨却被人砸成七八块,还有魏武王的石碑也破碎不堪。

河南安阳曹操墓被发掘出来了(河南省安阳县曹操墓的出现)(7)

破碎不堪的魏武王常所用刻铭石牌

专家断定,曹操死后肯定遭受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凌辱,应该是遭到了仇家报复。专家猜测很有可能报复曹操的是司马家族,墓中的值钱的陪葬品可能被他们掠走了。

虽然曹操墓并没有想象中的豪华,但其中出土的石碑中记载zhu名的“牧野之战”商纣王的两个儿子被武王追捕,即使被生生的饿死也不愿意吃一口武王的赈灾粮的故事和还有七女为父报仇的故事。

无论是曹操墓出土的石碑上的故事还是与其他王侯不同的薄葬理念,都能证明曹操是一个十分节俭、体恤老百姓疾苦、非常理性的统治者,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与野史和小说完全不同的曹操。

曹操并非只有奸诈、残暴、好杀的一面,还有见识卓越的政治家,知人善任的领导者,心怀家国的文学家和诗人。

安阳高陵,又称曹操墓,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占地面积约740平方米,始建于东汉建安二十五年。

安阳高陵出土的文物约有970多件,其中可复原者约250余件。种类有青石圭、璧等礼器;铁甲、剑、镞、弩机构件等兵器;铜盖帽、伞帽……等等。

随葬品仍然琳琅满目,种类繁多,虽经历多次盗掘,但剩下的文物对研究东汉至两晋之间历史提供了实物资料。

作者:可真部落

关注我的文章,温暖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三国志》《曹操墓事件全记录》

#中国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