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火纷飞的三国时代,曹操无疑是一个独特的人物。相比于“四世三公”、家世显赫的渤海太守袁绍,他的出身简直不值一提。在董卓祸乱朝纲的时候,各路诸侯纷纷起兵征讨,并不约而同地奉袁绍为总盟主。此时的曹操,只不过是袁绍手下的一个奋武将军而已。

但是,就是在这样的起点下,曹操不断地抓住机会,扩大自己的实力,后来,甚至有了与袁绍一较高下的心思。建安四年(199年),曹操率军来到官渡(今郑州市中牟县),准备与袁绍进行一场大战。不过,由于袁绍的兵力远超曹操,曹操的部下都不免有些胆怯。

曹操的事情和事迹你知道多少(但到了晚年还是不免心虚了一回)(1)

曹操见状,意气风发地对手下的将士们说道:“袁绍这个人,我太了解他了。他志向远大,可是,智商却不怎么样。平常看起来很威风,但实际上,他胆子小的不得了。你们不要看他兵多就感到害怕,因为,他根本不懂如何管理将士。哈哈,袁绍的粮草确实多,但还不都是为我准备的。”听了曹操的话,将士们都笑了起来。

次年十月,曹操抓住机会,果断地向乌巢发起了突然袭击,并一举攻下了乌巢。乌巢是袁绍的粮草要地,曹操此举,直接切断了袁绍大军的供给。至此,官渡之战的战局已经非常明朗了。袁绍想与曹操死战,但苦于没有粮草,只得灰溜溜地逃到了黄河以北。之后,曹操趁势追击,北征乌桓,消灭了袁绍的残余势力,彻底统一了北方。

曹操的事情和事迹你知道多少(但到了晚年还是不免心虚了一回)(2)

作为魏国的开拓者,曹操的雄才大略是人尽皆知的。但是,后人在赞颂曹操功业的同时,也对他的“墓地”很是不解。

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病榻上的曹操感觉自己的病很难治好,于是,便开始考虑自己的身后之事了。为了防止自己的墓地被盗,曹操特意命儿子曹丕为自己修建了很多墓地,也就是后世所说的“七十二疑冢。”按理来说,身居高位的曹操完全没有必要多此一举。

他去世的时候,朝政大权都牢牢地掌握在曹氏一族的手中。在当时,谁也不敢对他的墓地不敬,更别提盗墓了。即使是保险起见,也没必要建这么多的墓地。何况,与曹操对峙的吴国孙权、蜀国刘备,都没有这样的举动。因此,很多人都讥笑曹操的多疑,说他虽然很有能力,但归根到底还是一个小气之人。死都死了,还怕自己的陪葬之品被人盗走。

曹操的事情和事迹你知道多少(但到了晚年还是不免心虚了一回)(3)

其实,对三国历史稍有熟悉的人,都会从很多事情上看出曹操宽广的胸怀。不说他的名作《观沧海》中的那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也不说他在华容道上的那几声大笑。只从他毫不犹豫地把赤兔马送给关羽,又力排众议送关羽离开这件事上,就可以看出曹操的大气。

至于七十二疑冢一事,很多人都说:“这在很大程度上都与曹操的谋士郭嘉有关。”

郭嘉字奉孝,最开始是袁绍的部下。由于袁绍不懂得用人,他便改投曹操帐下。建安三年(198年),曹操出兵攻打吕布,想要占据徐州这个战略要地。但是,吕布的凶悍远远超出了曹操的预料。他率军打了大半年,可吕布硬是守住了徐州城。曹操担心再打下去损失过大,于是,就有了退兵的想法。

这时,一旁的郭嘉开口说道:“吕布虽然勇猛,但不过是一个有勇无谋之人。这样的人,只会用蛮力来坚守城池。他拼尽全力坚持了半年,现在已经是强弩之末了。主公你只要继续攻城,则吕布必败。”曹操按郭嘉说的去做,没过多久便攻下了徐州。

曹操的事情和事迹你知道多少(但到了晚年还是不免心虚了一回)(4)

郭嘉辅佐曹操的时候,曹操正处于粮草不足的困难时期。郭嘉为了替主公分忧,就主动提出:“可以用盗墓的方法来获得军饷。”盗墓在古代虽然是大罪,但行事果敢的曹操根本不管这一套。他听了郭嘉的建议后茅塞顿开,很快便组建起了一个名为“摸金校尉”的机构。

曹操给这个机构配备了好几千人,让他们专门从事盗墓活动。靠着盗墓盗来的金银财宝,曹操不断地招兵买马,成功地拉起了一支自己的队伍。但归根到底,盗墓这种事情还是上不了台面的。在晚年的时候,曹操的心中就经常感觉不安。在他看来,自己盗了那么多人的墓,说不定自己的墓也会被人盗。

出于这种心理,他才煞费苦心地建造了这么多的墓地。可叹曹操英雄一生,到了晚年还是不免心虚了一回。

曹操的事情和事迹你知道多少(但到了晚年还是不免心虚了一回)(5)

那么,事实真是这样的吗?

据《三国志》等史料记载,公元220年曹操卒于洛阳,灵柩运到邺城,葬在邺城的西门豹祠以西丘陵中,没有封土建陵,没有随葬金玉器物,也没有建设高大坚固的祭殿。数百年后,墓葬简单的曹操墓就湮没在历史的陈迹之中了。

宋代以后,曹操被视为了奸雄,其墓址不详也成了他奸诈的一个证明,七十二疑冢等说法在民间传说和文学作品中广为传布,不少人信以为真。其实,曹操墓本不是谜,但从宋代起就无人知道曹操墓所在了,并有了设七十二疑冢的传说,经过《三国演义》等的宣扬,曹操墓就成了个妇孺皆知的千古之谜。

参考资料:

【《三国志》、《三国演义》、《考古界对曹操墓没有质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