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音无改鬓毛shuāi?远上寒山石径xié?

这样读才押韵吗

中国古诗词浩如烟海。虽说在数字时代,很多人觉得可能已经用不着记忆了,但我们学诗,大多师者也还是鼓励我们去念、去吟哦、去背诵的。

然而诗歌押韵字究竟该怎么读?似乎每隔一段时间,网络上就会出现一次类似问题的大讨论。举两个很常见的诗句: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

"远上寒山石径,白云深处有人家。"

乡音无改鬓毛衰远上寒山石径斜(乡音无改鬓毛shuāi)(1)

"是'远上寒山石径斜(xiá)、乡音无改鬓毛衰(cuī)。'我们从小学的都是这样,怎么忽然之间就要改读了呢?悲哀!"可能这样想的网友占了绝大多数。那我们来看看上述这句话,到底说的哪些是对的呢?

(《广韵》中的"斜"字)

也就是说,"斜"只有一个正音。"xiá"是"叶韵"。这里的"叶"读xié,并不是"叶子"的"叶",而是"协同"的"协"的异体字。因此叶韵也叫协韵

古诗本该是押韵的,但流传到后代语音发生了改变,往往也就不押韵了。人们读诗时为了追求韵律和谐,可能就会将某一个字临时改读一个音。这种音往往时该字本来没有的。

乡音无改鬓毛衰远上寒山石径斜(乡音无改鬓毛shuāi)(2)

(朱熹像)

在宋代大儒朱熹的倡导下,"叶音说"曾经有着很高的地位。其实这种说法并不不科学,要知道,我们的语音是发展着的呢。

乡音无改鬓毛衰

依据现代普通话看来,"乡音无改鬓毛cuī"似乎要比读"shuāi"更顺口,有的人甚至会说,这样读听起来与"少小离家老大回"遥相呼应呢。

口说无凭。这个说法到底有没有依据?当然是要查验文献来证明了。据此,我们使用籍合网的中华文史工具书数据库查阅《王力古汉语字典》,可知"衰"在古代至少有三个读音:suō、shuāi、cuī。

乡音无改鬓毛衰远上寒山石径斜(乡音无改鬓毛shuāi)(3)

当它作"suō"时,与"蓑"字同,古时可以通用。在《说文解字》中,它就是表示遮雨的衣服:"艸雨衣。秦謂之萆。从衣,象形。"此处与我们要讨论的"cuī"无关。

当"衰"的音为"shuāi"(中古反切注音为所追切)时,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意思了:表示衰老、衰退。

此外,其实古时"衰"就有"cuī"(楚危切)这个读法,意义为依次递减。早在先秦时期,《左传·桓公二十年》就有记载:

"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

这里的"衰",即由大到小按一定等级递减。

乡音无改鬓毛衰远上寒山石径斜(乡音无改鬓毛shuāi)(4)

了解了读音以及分别对应的词义之后,再回过头来读诗:"乡音无改鬓毛衰"。岁月流逝,鬓发自然也会有年老的征兆。恐怕这里并不是想表达头发"依次递减"的掉发苦恼吧?也就是说,这里要表达的应当是"衰老"之意。我们还是当读"shuāi"为妥,"乡音无改鬓毛shuāi"。

汉语语音实际上是一门非常有趣的学问。想要严谨地吟诗作对,其实只要多查阅古籍资料,很多看起扑朔迷离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了。

乡音无改鬓毛衰远上寒山石径斜(乡音无改鬓毛shuāi)(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