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站起来是谁说的 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站起来(1)

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站起来

这句俗语励志了无数人

那么

生活中我们跌倒了

当真立刻站起来就好吗?

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站起来是谁说的 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站起来(2)

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站起来是谁说的 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站起来(3)

(图片来自网络)

有的人跌倒后想迅速站立

却再次跌倒导致二次损伤的

有的人跌倒后走来医院看病

结果骨折移位的,

有的人跌倒后不以为然

却在数周后送医院发现骨折的

也许跌倒后马上自己站起来是我们的第一反应,然而跌倒后首先自我判断一下伤情,体现的更是先退后进的智慧。

01

生活中我们有哪几种常见的跌倒后“亲吻”大地的姿势呢?

手掌撑地

跌倒时常见的自我保护动作之一,依靠手掌撑地来分散应力,保护更重要的头胸腹部。容易造成腕关节、前臂、肘关节的损伤,严重者易致桡骨远端骨折、肘关节周围骨折。

臀部坐地

“脚底打滑”往往导致失去重心,而臀部坐地,也是我们常用的自我保护动作,毕竟谁让咱们臀部肉多呢!然而肉肉并不能完全避免骨折。臀部坐地在年轻人中往往易致骶尾骨骨折,而在老年人群,更易发生股骨颈骨折或股骨转子间骨折,如果应力向上传导,更有胸腰椎骨折的风险。有些老人痛觉不敏感,或骨折断端嵌插压缩,甚至还可起立行走,应当警惕。

向前跪地

“脚下拌蒜”伴随的下一步多是向前跪地。“跪地”虽可“求饶”,但残酷的现实往往并不答应。向前跪地时大腿前侧股四头肌和膝盖前侧髌韧带剧烈收缩,常导致髌骨骨折。

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站起来是谁说的 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站起来(4)

(图片来自网络)

崴脚倒地

穿高跟鞋行走、做运动、下楼梯或是走在不平整的路上,都是让你一瞬间“痛彻心扉“的易发因素。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崴脚的经验,有经验却不代表我们可以处置得当。一些不以为然的处理,往往让我们延误了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或踝关节骨折的诊治。

肩膀着地

对抗型运动及自行车运动中多见。失去重心倒地的瞬间,我们往往还惦记着手里的“球”或者“车把手”,也就忘记了手掌撑地等自我保护。着地瞬间应力集中在肩膀部位,易致锁骨、肱骨近段等部位骨折。

02

那么在跌倒后我们如何来进行自我判断,以免加重或贻误伤情呢?

通常我们可以通过

“想、望、触、动”四个步骤来进行

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站起来是谁说的 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站起来(5)

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站起来是谁说的 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站起来(6)

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站起来是谁说的 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站起来(7)

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站起来是谁说的 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站起来(8)

(图片来自网络)

第一步:想

尽力回忆自己的跌倒姿势和着地部位。以此为基础,针对不同倒地姿势和着地部位易发生的损伤,来进行后续针对性的自我检查。

第二步:望

仔细查看自己的受伤部位,有无破损、出血,仔细观察伤处肿胀情况,有无肢体的外观畸形和肢体位置异常等。如发现伤处短时间内肿胀明显,和对侧肢体相比外观畸形,即是损伤较重征象。

第三步:触

适度力量按压自己的受伤部位,如诱发明显压痛,即需要提高警惕。何为“明显压痛”,对于非专业人士,可同时以相同力度按压伤处对应的对侧健康肢体部位,如相较之下伤处疼痛明显,即可判断为“明显压痛”。

第四步:动

针对自己受伤部位的邻近关节,以及相应的对侧关节,进行活动的对照。动作幅度从小范围开始逐渐增大,如出现明显疼痛,甚至关节异常活动,即为伤情较重表现。

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站起来是谁说的 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站起来(9)

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站起来是谁说的 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站起来(10)

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站起来是谁说的 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站起来(11)

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站起来是谁说的 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站起来(12)

(图片来自网络)

经过以上四步法操作,我们基本可对伤情心中有数,如发现存在伤重征象或可疑骨折。即可进行“制动、冷敷、固定、转运”等必要处理后送医。

第一步:制动

制动后,可减轻疼痛,避免骨折断端损伤血管、神经,便于搬运。不可刻意活动肢体,这会加重损伤。

第二步:冷敷

此时急性损伤期,不可热敷,这会加重出血肿胀。应该冷敷,垫一层毛巾,防止冻伤。

第三步:固定

主要用于骨、关节损伤或较重的软组织损伤,固定时应注意:

①固定前应进行止血、包扎等对症处理。

②固定材料应就地取材,木板、树枝等均可,甚至自体固定。

③固定范围一般包括受伤远近两个关节,松紧适度。

④伤肢与固定物间,特别是在固定物两端、骨隆突部位、两腿间等固定时有可能造成皮肤压迫的地方应加衬垫,避免受压。

第四步:转运

转运过程中应注意动作轻柔,避免加重患者疼痛和损伤。如无把握,建议寻求专业医务人员帮助。

(图片来自网络)

随着社会进步、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跌倒”,这样一个在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事件,我们的重视程度早已不是“静养几天就会好”了。尤其在人口结构老龄化的当下,“跌倒”后第一时间科学处理,在老年人群中更是有着特殊的意义。

在世界各地,跌倒损伤都是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话题,老年人因跌倒而受重伤或死亡的风险最大。跌倒后进行科学的自我判断,实施恰当的自我检查,正是后续合理诊治和快速康复的先决条件。

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站起来是谁说的 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站起来(13)

(图片来自网络)

处置得当

进退有据

方可做到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站”起来

资料:中山青浦分院

责编:胡小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