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是一部伟大的小说,里面记述了很多内容,也表达了很多思想,令人印象深刻。其实作者吴承恩只是以玄幻的笔法来描写人间的现实,眼下就来好好解析一下,让我们了解书中所提示的处世之道。

西游记人生启示录精髓讲解(书有尽而意未穷)(1)

一、主角的社会角色1.慈悲为怀的唐僧

《西游记》描写了唐僧师徒四人,加上一匹下界受罚的白龙马,组成了西天取经的队伍。唐僧是当中的大佬级核心人物,就是他受到佛祖点化,承担了这一项使命,组织了此次的旅行。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唐僧此人貌似没什么本事,就是喜欢念经,心地淳厚,如果没有其他徒弟的照顾,他可能路上就已经衰败了。

其实这一切都是佛祖的安排,而唐僧前世也是金蝉子转世,因为打瞌睡得罪了老大,于是被贬下凡,完成如来对他的“惩戒”。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唐僧本身来历不凡,拥有慧根,只不过按照上天的旨意,需要让他在考验中进行升华,从而找回自己。

西游记人生启示录精髓讲解(书有尽而意未穷)(2)

按照现代的观念,唐僧如同创业团队中的发起人,如果没有他,那就没有后来的事业了。那他到底有何德何能,会得到别人的垂青,使手下愿意为他死心塌地地卖命呢?

首先,在于唐僧拥有坚定的信念,面对困难百折不挠。虽然在别人眼中,他只是一个柔弱的僧侣,手无缚鸡之力,但一旦决定做某件事的时候,便会义无反顾地坚持,绝不放弃。

西游记人生启示录精髓讲解(书有尽而意未穷)(3)

佛祖向唐僧发出指示后,他虽知道自己势单力薄,但是信仰虔诚,而且心怀普渡天下之心,所以即便身边反对之声很多,大家都提出了不少善意的劝说。可是唐僧不为所动,他知道自己得到佛祖的点化,让他去做成这件事,路途中有再多的困难,也难以动摇他的理想。而且他相信在佛祖的庇佑下,能够逢凶化吉,即便身处险境,他也做了最坏的打算,为佛法献身,死得其所。

唐僧在收了几位徒弟后,他们都各怀心思,对待取经并不很当回事儿,只是觉得是一项有利可图的工作罢了,只有唐僧把他当成了一项事业。在遇到艰难时刻,猪八戒率先出来发难,寻求退路,要求散伙,而孙悟空因为师父的固执,被气走了好几次,撂挑子不干,故意给唐僧难堪。

西游记人生启示录精髓讲解(书有尽而意未穷)(4)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唐僧还是坚定走了下去,虽然他知道徒弟们神通广大,路上有着各色的妖魔鬼怪,没有他们,可能寸步难行,但他还是头也不回,一步一个脚印,面对荆棘坎坷,认真在走着。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唐僧尽管表面柔弱,但实际上是一个有着大勇大力的“硬核直男”,他的固执反衬了他的坚决,他的渺小证明了个人的伟大,他的信仰带来了真实的希望,尽管取经路上,前途未卜,但他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了身边的人,他们纷纷伸出援手,帮助他跋山涉水,终于抵达梦想的彼岸。

这是唐僧根本的成功之处,对于很多创业者来说,启发深刻。有时候并不需要多么过人的才智,只要你坚持努力,像愚公移山一般,做正确的事情,终究会有成功的时刻,这是唐僧带给我们最大的启示。

西游记人生启示录精髓讲解(书有尽而意未穷)(5)

此外,唐僧在处理师徒关系时,也颇有技巧。取经四人组,除了唐僧以外,剩下的三位都不是好伺候的主儿,尤其是孙悟空,尽管能量很大,但惹得祸也不少。

孙悟空最怕紧箍咒,所以唐僧对他就有终极制约。

孙悟空本来对取经不太热衷,而对紧箍咒十分忌惮,他多次向唐僧请求,希望师父能帮他解除痛苦,取下紧箍咒。可唐僧每次都推诿拒绝,没有答应。其实这与唐僧的人设是比较冲突的,我们向来以为他耳根子软,只要别人一说,一闹,一哭,一卖惨,一装蒜,很容易上当受骗,在三打白骨精中,这一点展现得淋漓尽致。

可是,为什么到了孙悟空这里,唐僧如此铁石心肠呢?就是因为他了解孙悟空对他的重要性,自己一个普通的僧人,要是没有留一手,那取经大业很难完成。

西游记人生启示录精髓讲解(书有尽而意未穷)(6)

在书中记载,给孙悟空套上金箍是观音的建议,而唐僧每次都以此为借口,对孙悟空解套的请求不管不顾。诚然这是命中注定的安排,但唐僧的自主权也很大,要不然他也不能说让孙悟空说走就走,这也是违背了取经的发展路线的,而唐僧对其他人表现得仁慈与宽宏大量,却对团队内的心腹提防制约,就是团队领导发挥作用的关键要素。

在激励手下工作的时候,既要给他们充分的空间,让他们发挥所长,但也要随时敲打,让他们不可越界。这一点尤其适用于一些能力极强的人士,虽然他能带来很大的受益,但要是完全放任自流,很容易影响整个的安排。如果把他彻底突出,那会影响其他人的工作热情,进而干扰整个工作氛围,而且让人尾大不掉,自己也很容易被顶替,那就喧宾夺主,得不偿失了。

西游记人生启示录精髓讲解(书有尽而意未穷)(7)

作为一个领导者,既要知己知彼,也要懂得制衡的分寸,必须有自己的独门秘诀,让手下愿意服从,不然影响未来事业的发展。

唐僧另一个徒弟猪八戒,看似能耐不大,只会抱怨,擅长讨好,似乎是一个出工不出力的家伙,但其实对他的使用也比较讲究。

我们知道在很多团队中,总是有人做事,有些人却帮闲,但不是说这些人就完全可有可无,因为在任何时候,务实的时候也需要务虚,不然就完全沦为了受人操控的工具,不符合世界的本质。

西游记人生启示录精髓讲解(书有尽而意未穷)(8)

猪八戒虽然本领并不高强,总是说一些丧气话,影响团队士气,可他能够在唐僧与孙悟空之间调和,修复双方的关系。在孙悟空气焰嚣张时,猪八戒可以敲打一番,维护唐僧的权威,而在唐僧陷入绝境时,猪八戒也能千里迢迢去找孙悟空通风报信,拉救兵,对方还真的给他这个面子,可见他还是比较会处理关系的。

唐僧对此当然也是心知肚明,所以面对猪八戒的任性发作时,倒也并不在意,因为这些都是小事情,谁都会有情绪,只要无碍大局便可以,最后能够帮他实现诉求,就可以姑息。

西游记人生启示录精髓讲解(书有尽而意未穷)(9)

唐僧让猪八戒和孙悟空之间形成了微妙的制衡,他们适当的互掐能给自己调节的余地,从而获取最有利的位置,这也是驭下之术。最后,唐僧还有一大特点就是能经得起诱惑,而且善于示弱,能屈能伸,成大事者也要懂得以退为进的道理。

唐僧一路人因为自己的人格魅力,令很多美女沉沦,既有国王,又有妖怪,她们许诺美好,想拉御弟下水,但唐僧和她们想的不一样,更加宏观远大,所以没有就范,这是非常可贵的地方。

在他被妖怪绑架的时候,也苦苦哀求,并且用徒弟的名号恐吓对方,这样就争取到了缓冲空间。在孙悟空带领援兵到来之时,唐僧的经典台词就是:“悟空救我”!此话虽然卑微可笑,但能激发孙悟空的虚荣心,并且证明自己的艰难处境,让自己脱困的速度更快些。而且他懂得悔改,有的放矢,因为不明就里,把悟空赶跑后,自己身陷囹圄。

西游记人生启示录精髓讲解(书有尽而意未穷)(10)

孙悟空不计前嫌,又救出了自己。而唐僧此时感恩戴德,而不是顾及过去的颜面,对徒弟冷眼敌对。这就是唐僧“狡猾”的地方,尽管自己做错了,但不用刻意表现,只是以感情温存呵护,就能化干戈为玉帛,确实高明。

综合以上,唐僧这么一个弱不禁风的凡人能够带来三个神通广大的徒弟,经过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他所具有的超凡领导能力亦不容小觑。在很多成功的企业中,我们可以发现领导不需要多么大的水平,只要人尽其才,善于维护,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2.孙悟空的修道成佛

书中最大的主角不是唐僧,而是孙悟空,他的成长过程也很有说道。

西游记人生启示录精髓讲解(书有尽而意未穷)(11)

其实悟空出身寒微,是石头里蹦出来的,从小没爹没妈,而他资质虽高,却起步很低,受到排斥歧视。加上悟空的长相对不起观众,天生一副“毛脸雷公嘴”,凶手恶煞。所以对于这么一个本领高强,但起点奇差,渴望证明自己,出人头地的“妖怪”来说,他要面对的挑战是前所未有的。

不过他大闹天宫,被如来压在五指山下,心性得到了修炼。后来又在和唐僧的相处中,感受到了唐僧取经的精神熏陶,使得孙悟空变得正义感十足,更加勇毅可爱,这是他成佛的过程,也许在我们的生命中,都曾经历过这样的试炼。

西游记人生启示录精髓讲解(书有尽而意未穷)(12)

二、总结

《西游记》一书包揽万千,每个人物经历都有着丰富的故事,书有尽而意未穷。西天取经之路,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成长经历的必修课。

三、参考书目
  1. 吴承恩《西游记》
  2. 吴闲云《西游记未解之谜》
  3.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