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爸着急了起来:“我已经喂过了,你还喂?是要把它们撑死吗?这么浪费猫粮?”
我说:“我不知道你已经喂了。人吃饱了就不会再吃,这两只猫也一样。吃不完剩在碗里,它们下次也还可以吃,没有浪费。”
我爸说:“那以后我不喂了。好心当成驴肝肺。”
我:…………
我感觉我爸妈很多时候考虑问题的思维就是这样:自己做的某件事情的某个环节被否定了,就认为整件事、整个人都被否定了,接着就要通过罢工的方式来维护和重建内心的秩序。
我妈也是这样,你要说她哪道菜做得放盐放多了,她就直接回你一句:“那我以后都不做饭了。你们谁爱做谁做。”
也得亏是在家里,若是把这种思维运用到职场上,估计都找不着工作。
我这刚吐槽完呢,就收到这样一条评论:你还是没有领会老人家的心理诉求,他们就是要你夸他,夸他两句你会吃亏吗?老人家就是小孩,要哄的。你如果说,多谢爸爸,您真好,知道帮我喂猫,还帮我的猫保持身材,我代它们谢谢你...嘴甜点,估计全家都和谐了。
惹得我只能感慨:还是熟悉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
每次一听到这种建议,我脑袋就“嗡”的一声。
每次只要你出现人际关系问题,周遭的人特容易给出这样的鸡汤:哄着、顺着他们,不就没事儿了?
“老人家嘛,都是孩子,你哄着点、顺着点,不就没事儿了?”
“男人嘛,都是孩子,你哄着点、顺着点,不就OK了?”
“女人嘛,都是小公主,你哄着点、顺着点,你们的关系不就和谐了?”
啊,孩子招谁惹谁了?都已经是成年人了,还以“孩子”自居。
哄孩子,孩子能给人提供很高的情绪价值;未成年人,消耗的是自己的情绪价值,却未必能得到相应的回报好吗?
真是抱歉,我可能又要戳破一个真相:这种思维跟“只要我变贤惠了,我老公就不会出轨了”的逻辑一模一样。
事实上,全能自恋的人根本听不懂你的话、看不到你的感受,你的所谓“哄着”“顺着”只会加深他们的自恋,让他们变本加厉。
那些能自我负责、能看得到你“顺着他们”的良苦用心的人,根本不需要你去哄、去夸、去顺着。
你所谓的“和谐”,只是你一厢情愿的幻想。本质上,你还是把对方当成牵线木偶、客体,俨然你做了什么,对方一定就会按你期望的方向去表现。
老人要哄的、女人要哄的、孩子也要哄的,反正横竖都不能当对方是一个独立的人,不能用独立、平等的方式跟彼此相处。
2可是,在我看来,“哄”完全是“治标不治本”的策略。哄完了,心结还在。有时候自己还会被气得半死,非常不利自己的身心健康。
我觉得动不动就建议别人用“哄”的方式解决问题的人,普遍对人际关系的运行法则缺乏清醒的认知,只习惯于“想当然”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只要做A,就一定会得到B结果。
父母辈都是这么说的嘛,老祖宗也是这么说的嘛,身边的人都是这么说的嘛……至于它到底对不对、是否有效果,他们不去深究。
跪舔大&法见效快,但它是以吞噬一方的真实感受和自我为代价的,而人们为了追求所谓和谐的人际关系,特鼓励这个。
关系出问题了?哎呀,让年纪小的那一方跪下,让年长的那一方心里舒服了,这事儿不就过去了嘛。
这是典型的“和稀泥”的做法。
我们可以设想这样一个场景:
假设我没好声好气地跟女儿说话,女儿因此也有了点情绪。
这时候,旁人跑来劝她:“父母都是要哄的啊,你嘴甜一点,跟你妈妈说你辛苦了,夸奖一下她,她就不会生气了,你们母女俩的关系就和谐了。”
啊,我光想象下这个场面,就替她觉得委屈。
嘴甜、夸奖、哄,的确是一种生存技能,如果你能靠它获取实实在在的利益的话。骗子最擅长玩这一套,他们把你捧到天上都行。
但对我而言,它只能用于调情,不该成为缓解人际矛盾的武器。
倘若一个我跟伴侣的感情出了问题,我想找他谈谈,和他只习惯用“哄我”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我大概率上是会生气的。
大家都当彼此是能对自我言行负责的成年人,用成年人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不好吗?
每次看别人出现人际关系问题,某些人的第一反应就是:你快去跪舔啊,跪舔了对方就不生气了,你们的关系就和谐了。
另外一派则是:对这种人,就该上去就给他一巴掌,看他还敢不敢横?
真抱歉,两种处理方法我都无法苟同。
我想说的是,治苏大强,苏明哲的方法是没用的,还得靠苏明玉。
就事论事,划定界限,该爱就该,该怼就怼,有柔有刚,有保有压。大家地位平等,谁也别想统治谁,谁也别去跪舔谁,让感受自然流动。
这才是家庭成员之间的可持续相处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