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

这是唐代诗人张若虚仅有的两首诗作之一,清末王闿运称为“孤篇横绝,竟为大家”。也正是因为有这首诗,不显眼的张若虚得以名扬千古,奠定了其在唐诗史上的大家地位。

浅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唐代诗人张若虚以此)(1)


《春江花月夜》属七言长篇歌行,由于作者所处的时代关系,所以深受六朝诗风影响。虽然诗人采用了乐府旧题,但是却赋予了这首诗全新的艺术元素,将人生感悟和诗情画意完美融合,让读者从中体验到极度愉悦的美感,并跟诗人产生心灵上的共鸣。

下面,我就从自然美景、诗歌的意境、人生哲理、情感这四个方面来分享阅读《春江花月夜》的体验,看一看这篇长诗能给我们带来一点什么。

让人沉醉的自然美景


首先,一看这标题就让我们心动不已。

春、江、花、月、夜这五个对象,每一种都包含着美的期待,每一种都是人们情感的载体,在人们的审美活动中不可或缺。作者把这五个对象糅合到一起,那就是一幅良辰美景,让人不由得有一种“今夕何夕”的急切感。当然,这五个审美对象也可以看作是两个:春江、花月夜。虽然对象少了,但是目光更聚焦,情感更浓烈。

浅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唐代诗人张若虚以此)(2)


作者首先就从“春江”开始落笔,以明月作衬: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大江滚滚东去,远处海天一色,就在诗人心旷神怡之际,海面上,有一轮明月伴随着滚滚春潮而生。明月随着水波漾漾而动,原本寂静的夜色顿时鲜活生动起来。再以一句“何处春江无月明”,把读者的思绪和目光带到更广阔的空间。

这种以动衬近、以点带面的手法并非孤例。与作者同时代的张九龄也有类似的名句“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但是,无疑张若虚所表达的更为生动,气势更宏伟。以大江滚滚春潮作衬,更有波光粼粼托明月之漾漾,让人如梦如幻。

接下来,诗人目光一转,转向了那月光下开满鲜花的林子:

“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 江上白沙看不见。”

跟随诗人的目光,我们看到了被江水环绕的草地,草地里长满了鲜花,不远处还有一片树林。月光下,那树枝上的花朵好像跟这月光交织在一起,如烟似霞又似霜,已经分不清哪是月光、哪是花朵。

诗人由远及近、由点及面、由大到小,把春、江、花、月、夜逐一展现。并通过以动衬静、虚实结合的手法,勾勒出如梦如幻的春江花月夜,让人沉醉。

浅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唐代诗人张若虚以此)(3)


诗歌的意境


所谓意境,指的是作者主观情感与客观物象相互交融所呈现给读者的共情共意。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

“境非独谓景物也, 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 谓之有境界, 否则谓之无境界。”


张若虚的这篇《春江花月夜》,根据明月的运行轨迹,江、海、潮水、花林、沙滩、夜空、白云、闺阁、镜台、高楼、鸿雁、海雾等一一展现,组成一副美妙绝伦的春江花月夜。在勾勒景物的过程中,诗人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相互交融之后将读者带入深远的意境之中。

这其中,“月”是串联整首诗的灵魂所在,无论是波光粼粼中袅娜的月、还是如烟似霞迷离的月、皎洁的月、缠绵的月,都包含了诗人的情感,让读者产生共情。

浅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唐代诗人张若虚以此)(4)


诗歌的人生哲理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通过对大自然瑰丽景色的描绘,引出其对人生的思考。

“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看,这“无纤尘”的一色江天,这“孤月轮”,以及“何人、何年”,无不是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探索。这明月是谁第一个见到?这月光是什么时候开始洒向人间?现在这月亮又是为谁而来?

诗人所言“何人何年”是对人生的叩问,是对瞬间和永恒的叩问,更是对生命价值的叩问。

又比如: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这四句是诗人对有限和无限的思考。孰轻孰重,又是谁更有价值呢?江月永恒却只是重复而已,人生短暂却色彩丰富。诗人通过对江、月、人的思考, 悟出了有限与无限、丰富与单调的辩证关系,引领我们探寻生命的意义。

浅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唐代诗人张若虚以此)(5)


诗歌的情感


游子思妇也是《春江花月夜》所表达的情感之一,诗人的灵魂跨越了时空,情感与天地共存,幽而不怨。

诗人给我们展示的是凄清的画面, 皎洁的月高悬夜空, 在月光下江边的花如霰子一般;天上的月与江中的月相互辉映, 显得飘逸恬淡、深邃悠远。这场景适合情人间的窃窃私语, 但是有情人却天各一方, 使得江边的高楼和扁舟子蒙上了一层迷离的色彩, 此时的月好像读懂了离人的心境将相隔两地的人紧紧融在一起。

总结如下: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在春江花月夜的良辰美景中,融入了对人生的思考,无论是艺术水平还是艺术情感都达到了巅峰,成为我国诗歌中不可多得的佳作。并且,在这首诗里,诗人没有就主体设限,表现了一种由我及人的恢宏气势。代表了更广泛的受众,引起更广泛的共鸣。

浅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唐代诗人张若虚以此)(6)


总而言之,在张若虚的这首《春江花月夜》,文辞之优美,内容之深刻精警,都是前无古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