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小雨/文

海瑞出生于1514年,于1587年去世,出生地是琼山县(今海口市琼山区),明朝著名清官,因此又称“海青天”“海忠介”。海瑞坚定地认为,做人要刚直无畏,并自号“刚峰”,世称“刚峰先生”。海瑞最擅长的是楷书和行书,见功力于行草书。海瑞的书法作品常常流露出他的真挚思想,并且海瑞常以书法来激励自己。四百多年以来,海瑞刚直廉洁、字如其人,流芳百世,世代传诵。

在《中国回教史研究》一书中最早提出,海瑞实际上是回族人。由于海瑞出色的教育成就,他得到副提督朱衡的器重,被召掌管书院。海瑞又被称为“笔架博士”,因为他坚定地维护师道尊严抗礼不屈,他对待在两京督察学政的提学御史“惟长揖而已”,并说“若至台院,当以属官礼见,此堂乃师长教士子之地,不当屈体”。

虎卧凤阁书法作品欣赏(人品高书品自高)(1)

在今府城西北二里处,红城湖西畔的墨客村,曾有一座始建于明朝的乐耕亭,亭子的主人就是明朝著名的政治家丘濬的曾孙丘郊。海瑞曾满怀无限敬意作《乐耕亭记》,其中写道:“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既指出务实劳动的重要性,同时又影射和抨击了鱼肉百姓的土豪劣绅。海瑞还在许多文章中,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和理想。他立志不做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且趋炎附势、阿谀奉承之人,更不会为名利富贵而忘记“干国家事”的人生追求。

《中国书法大辞典》《书法辞典》《中国书法大成》民国版《琼山县志》对海瑞的书法和书品都给予了高度的赞扬。

虎卧凤阁书法作品欣赏(人品高书品自高)(2)

海瑞的书法作品常常流露出他的真挚思想,并且海瑞常以书法来激励自己。始建于明万历年间,重修于清光绪十五年的海口五公祠中立有海瑞书法碑刻三通,分别是《管子·牧民篇》碑、《与吕调阳书》碑和《五言律诗》碑,其中楷书作品《管子·牧民篇》碑是海瑞在隆庆三年(1569)任应天巡抚时书写的作品,体现了他深切关心百姓疾苦,激励自己以解救天下苍生为己任的高尚人格。

张岳崧被誉为海南四大才子中的“书绝”,他在给海瑞的《与吕调阳书》手札题跋时说:“忠介公气节凛然,有明至今数百年,虽妇孺厮隶亦耳公名,顾书翰罕传,市贾往往以恶劣笔札伪托,予所见绝少真迹。此书寥寥片简,而辞旨严婉,字体雄劲,以拟颜平原《论坐书》,文辞笔画均非貌似也。莫书农同年欲重摩勒石,为跋数语。”《筠心堂文集》中还记载,张岳崧在道光年间题跋了一件海瑞书诗《游蜂叹玄鹤》《樵溪行》等篇的书法长卷,不仅看了之后“不觉肃然起敬”,并且题跋后“手摩此卷藏之,以光景仰”。

虎卧凤阁书法作品欣赏(人品高书品自高)(3)

山东省文物总店收藏的小楷《奉别帖》(又称《致玉山书》),是迄今为止唯一确定无疑的海瑞真迹。在此帖中,海瑞虽书写率意拙稚,笔墨之间却丝毫不见疲软之态,并且可以明显看出海瑞书法是有别于正统书法的。其实海瑞经纶满腹,《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将他位列其中足以为证,但他对官场中人表示不满,尤其对官场中盛行的“乡原”现象深恶痛绝,性情所致因而有自己的书法风格和面貌。

《南雪斋藏真》丛帖中收有海瑞《鄢转运帖》手札,海口海瑞墓有多件手札复印件,从手札来看,海瑞书法既有浓郁的正统书风,又兼有明显的浪漫主义书风气息;既具有浑厚醇正风范,兼有清爽飞扬之气,极为率意。

海瑞忠孝又叛逆,他的清廉举世皆知,同时海瑞又是一个尤为看重亲情的人。海瑞母亲七十寿辰之时,若在高门大户,七十大寿是当隆重操办的,身为一县之长的海瑞,竟只提了两斤猪肉,用自己园地种的菜,做了三菜一汤,为母亲过七十大寿,海瑞还为母亲献上狂草一幅作为寿礼,这幅狂草是海瑞的独具匠心之作,其精妙之处在于“寿”字暗含有“生母七十”和“生老百年”八字,“寿”的上半部分是个“生”字;下半部分是个“年”字;整个字去头去尾则是个“老”字;“生”字的最后一横和“老”字的下半部构成了“百”字。海瑞母亲深明大义,收此寿礼后极为高兴,还赞海瑞书法大有长进。海瑞情字相融,流芳百世,此“寿”字经后人刻碑流传至今,成为珍贵碑刻文物。

虎卧凤阁书法作品欣赏(人品高书品自高)(4)

在湖南攸县贺氏家族1925年纂修的七修族谱中,赫然发现一篇文,名为《送贺君崖致政序》,该文中清楚地署名着忠介公海瑞、琼州,文章的行文风格与记载中海瑞写赠序的行文风格一致。海瑞在文中直言不讳地表达了自己极为不满当时大明封建王朝的官场腐败的情绪,以及坚决不愿被这样的官场风气侵蚀的决心,这也体现了海瑞为人刚直不阿、不畏权臣显贵、敢说真话的优秀品格。

晚清著名政治家康有为在其所著《广艺舟双楫》中评价海瑞书法说:“其笔法奇矫且可观。”当代文坛泰斗郭沫若于1962年参观海瑞墓时,也写下“楷书行书感卓越”的赞美之词。书法鉴赏家黄般若先生说:“海瑞生平为学,以刚为主,自号刚峰先生。他的书法,一如其人,但存世甚少。”

虽然海瑞是一位封建王朝的官吏,但他那种不畏权臣显贵、正直清廉、一心为民的为官之道备受世人称赞传颂,流芳百世,他的书法因而受到人们的青睐,人们见其书,仰其人。

(孟云飞转自《艺术家》 2019年第9期 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