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希玛眼科C-MER

弱视(Amblyopia)是指最佳的矫正视力 (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 低于正常,但眼睛及视觉系统却没有引致视力下降的毛病。弱视是导致儿童视力差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平均患病率约占总人口的1-5%。要治疗弱视,关键在于及早发现。3至6岁是治疗的黄金期,治愈率可超过九成,7至12岁的也有七至八成,一旦超过12‬岁便很难医治。

视力发育进程

人类的视力发育,并非一生下来就能拥有如正常成人般1.0 之视力。刚出生的婴儿,虽然眼睛在外观上看起来和成人没有太大的不同,但是视力其实很弱。正常的初生婴儿眼球比成人小,六个月的婴儿眼球只有成人的2/3大,影像会成形在视网膜之后,即远视。随着眼球的成长,远视的度数便会减少。视力在一至二岁时期发育最快,至四、五岁时可达到高峰。这时最佳矫正视力一般可达到正常成人1.0或以上的视力, 但实际筛测儿童的视力时,需要考虑其合作度以评估视力检测结果的可靠程度。

在视力发育的过程中,眼睛与视觉中枢需要接受适度的光线与视觉刺激,才能发育完整。当光线投射入眼睛后,经过角膜、前房水、晶体、玻璃体等屈光介质,最终聚焦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影像,再经过视神经的传导,至脑部视觉中枢。在这一段发育时期,如果光线进入眼球并在视网膜上聚焦的过程受到干扰,即会影响对大脑正常的视觉刺激,形成视力发育的障碍,即造成弱视。

弱视产生的常见原因

弱视产生的原因一般认为是是由于儿童在成长期间,大脑的视觉中枢未能正常发育,在长期没有接受到足够刺激的情况下,大脑最终放弃了该部份的视力功能,结果令视力较差,形成弱视。弱视某种程度上是源自大脑发育的停滞,但若在大脑视觉中枢发育期过后(约9-12 岁)才发现患有弱视,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要复原便十分困难。造成弱视的常见原因如下图示:

1. 屈旋光性弱视 (Refractive Amblyopia):通常是两眼都有高度远视、近视或散光,看东西都朦朦的,会造成视网膜的影像模糊,大脑没有收到清晰的讯息,影响了视觉的发育。患有远视的病童较近视更容易形成弱视,原因在于孩童时期的近距离活动偏多,即便是中度近视,只要将物体拿近些就可在视网膜上映出清晰影像,然而远视者在看远时眼睛须作调节方能看清楚,看近时更须做大辐度的调节。

2. 斜视性弱视 (Strabismus Amblyopia):两个眼球肌肉不能协调运作,造成两眼视线不平行,或看东西时,两眼的视线无法同时落在要看的目标上。初始,看东西时会产生复视及视觉混淆,大脑会自发地抑制斜视眼的视觉发育,以减轻视觉干扰。斜视眼的视觉发育被抑制,即导致弱视。

3. 屈光不等视性弱视AnisometropicAmblyopia(鸳鸯眼:两眼屈亮度数相差太大): 两眼的度数差异很大,外界景物在两眼所成像的大小不等,屈亮度较高的一眼成像大而模糊,引起二眼融合反射刺激不足,导致大脑只能抑制屈亮度数较大眼睛的物象,日久遂发生弱视。

4. 形觉剥夺性弱视 (Sensory Deprivation):眼球屈光介质混浊或者不透明,如在婴幼儿时期,由于先天性白内障、角膜白斑、上睑下垂遮盖瞳孔,视网膜玻璃体病变等使光刺激不能正常进入眼内,剥夺了该眼视网膜接受正常光刺激,使得处于发育阶段的大脑视觉中枢刺激不足,造成发育不良或停滞而产生弱视。

弱视是怎样形成的及治疗方法(弱视的成因与)(1)

上图:弱视的常见成因:(a)高度远视使得成像在视网膜之后,若不及时矫正,则会导致双眼弱视; (b) 一只眼向内斜视导致双眼无法落在同一目标上,为减轻视觉干扰,大脑会自发抑制斜视眼睛看到的树木之影像,久之则导致该眼弱视; (c)一只眼视力正常,另一只眼由于近视导致成像于视网膜前方,若未及时矫正此眼的近视情况,久之则导致该眼弱视; (d)一只眼视力正常,另一只眼由于先天性白内障阻挡了光线的进入,如不及时手术摘除白内障,则此眼视力无法正常发育而患上弱视。

弱视之治疗

治疗弱视之前,首先应接受全面详细的儿童眼科检查,以确定是属于那一类型的弱视,针对病因作有效治疗。‬‬‬

针对屈光不正(高度远视、高度近视和高度散光)造成的弱视,可以采用配戴眼镜矫正病童的屈光不正情况。配戴眼镜调整焦距之后,视物清楚,视力便可提高。若是因斜视或两眼不等视造成的弱视,通常是单眼弱视。治疗的方法是先依屈光需要佩戴度数合适的眼镜调整焦距之后,将视力好的一眼遮盖,强迫使用弱视的眼睛去看,即“锄强扶弱法”,以刺激视力较差的眼睛视神经发育。有些病童因对”遮眼”的治疗方法抵触,也可考虑将健康眼利用药物或镜片使之视力不清,增加视力较差的眼睛的使用,进而促进其视力提高。针对剥夺性弱视,则必须先去除造成视觉剥夺之原因。例如先天性的白内障或眼睑下垂引起的弱视,必须先以手术的方法摘除白内障或矫正眼睑下垂,使光线能正确地聚焦在网膜上,刺激视力的发育。

弱视治疗之新进展-针灸辅助治疗弱视

采用传统的「遮眼法」,视力好的眼睛被遮挡,日常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由于病童需要佩戴“海盗眼罩”,常常遭到同伴的取笑而不愿意配合治疗,继而影响了治疗的效果。2006至2009年期间,中文大学眼科及视学科学学系及中文大学汕头国际眼科中心联合进行了两项临床研究, 为171名弱视儿童提供针灸作为辅助治疗弱视的方法;研究将病人分成两组,一组3至6岁,另一组7至12岁,分别以针灸作为辅助治疗或另类弱视疗法。结果显示:

对3-6岁组,针灸作为辅助弱视治疗能提升整体治疗效果︰

(1) 针灸使患者视力比无针灸患者额外增加1行,即~17%的额外视力提升空间;

(2) 针灸使治愈率从单纯戴镜的14.6%提升至戴镜加针灸的57.5%;

(3) 疗效能持续,经久而未见弱视反弹。

对7-12岁组,针灸治疗较遮眼效果为佳︰

(1) 针灸使视力较遮眼有多6%的提升空间;

(2) 针灸使治愈率从戴镜加遮眼的30%提升至戴镜加针灸的42.1%。

此研究先后发表于两份国际眼科医学杂志。

除此之外,国际上亦有人提议使用Levodopa药物 (用以治疗巴金森症,副作用较多)、知觉学习 (Perceptual Learning)、重复进行透颅磁刺激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以及虚拟现实计算机游戏视觉训练 (Visual Training through Virtual Reality Computer Games)等以医治弱视,但其成效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结语

儿童弱视治疗的关键在于尽早发现并给予及时正确的治疗。一般建议足 3 岁时做一次视力保健检查,入幼儿园后,每半至一年要找眼科专科医生或验光师做视力检查。如果发现有任何的眼睛异常,更应立即求诊。早期诊断与正确的治疗是弱视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对12岁以下的儿童而言,以针灸辅助治疗弱视,患者的视力恢复得更快,同时亦有可能免去遮眼的尴尬及麻烦。「尽早诊断,尽早治疗」,方能避免给孩子造成终身遗憾。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界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guikequan@hmkx.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