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尊重客观规律(谁说存天理就要灭人欲)(1)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小诸葛

从古到今,时代更迭,名句辈出。很多句子都被我们现在所说,所用。但是常常会造成很多误解。今天我们就清点一些被人所误用的句子。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普遍理解:人做事如果不是为了自己,那么老天也不能忍。后来这句话被很多坏人,别有用心的人,攫取利益为己的人作为了一句为自己开脱的话,表明我追逐利益利己天经地义,是被上天允许的,如果不追逐自我的利益那才是错误。

原本含义:为,念作“wéi”,意思是“修养,修为”,实际含义是,如果人不修身,不去锤炼自己的美德,那么上天也不会容忍,就会天诛地灭。

出处:这个词语的出处目前难以查询。流传的说法有两种。

第一种是出自于孟子的《尽心上》。但是文中没有原文,而是“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这句话,翻译为:杨子这个人,只为自身,哪怕是拔一根毛有助于天下的这种事他也不会去做。后面孟子补充说:人要为了天下去修养自身。

朱熹尊重客观规律(谁说存天理就要灭人欲)(2)

二种是出自于《佛说十善业道经》第二十四集。这个《佛说十善业道经》实际上是净心大师的一个演讲,第二十四集所讲的内容里,净心大师是这样提出来的:“我这次在香港亚视访问的时候,曾经说了一句话。他说:谚语讲‘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说的就是人要修养自身,不然天地不容”。

存天理,灭人欲

普遍理解:人要保留天理,就要灭绝人的所有欲望,达到无欲无求的境界,才能保存天理。这句话一直被人们用来形容儒家文化的腐朽糟粕与残暴。认为这是一种泯灭人性,令人发指的行为。常常被人用来批判儒家文化。

原本含义:其实这句话有它的背景,并不仅仅是字面上的含义。

朱熹说:“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这怎么解释呢?就是说:你的一日三餐,按时作息,这些都是合理需求,是维持你生存下去的必须条件,这个就是天理。

但是你想顿顿海参鲍鱼,燕窝鱼翅,享受奢华生活,这个就是你膨胀的欲望了。你想成家立业,过上平淡幸福的生活,这是合理需求,但是如果你想左拥右抱,这个就是你的欲望了,要克制。

朱熹尊重客观规律(谁说存天理就要灭人欲)(3)

总而言之,朱熹的这段话,是支持人的合理欲望与诉求的,但是反对人们过于膨胀的欲望。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普遍理解:三个皮匠聚在一起,他们通力合作,三个皮匠的智慧可以抵得上诸葛亮,经常被人们用来指团结力量大,众人拾柴火焰高。

这个说法甚至还有配套的故事,讲的是诸葛亮渡江攻打东吴,无奈江上风大浪大,诸葛亮的舰船无法渡江。诸葛亮陷入到了一筹莫展的地步。这时候,三个皮匠提出了建议,建议采取用牛皮吹气制成牛皮筏子的方法来渡江。

诸葛亮采用这种方法成功渡江,打败了东吴。后面,人们就用“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形容人民的智慧,团队的智慧。

朱熹尊重客观规律(谁说存天理就要灭人欲)(4)

原本含义:皮匠,不是我们所理解的用动物皮毛制作物品的皮匠。他们只是裨将的谐音。

什么是裨将呢?

裨将就是我们常说的“副将”,相对于“主将”而讲的副将。裨将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在三国时代,部队编制从小到大为:伍,什,队,屯,曲,部,营,军。而裨将相当于部的级别,手下统帅1000人左右。所以,不要小看裨将,他们也很千人将呢。但是这句话的意思,还是指的是人多力量大,团结力量多。

出处:民间传说,民间谚语

参考文献:《孟子》、《朱子语录》、《静心大师演讲集》

如果可以有时光旅行,为什么那么多人选择去大宋?

黄蓉为洪七公做的那些菜,有几个是宋朝人真正能吃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