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病的症状是什么样的(科学家找到荔枝病的真凶了)(1)

很多人吃完荔枝后会低血糖、头晕,还有人将这种现象称为“荔枝病”。荔枝含糖量那么高,为什么会引发低血糖呢?

通常我们会认为是因为荔枝中的糖分,尤其是果糖含量很高,吃太多荔枝后就会刺激胰岛素分泌,在胰岛素往下拉低血糖的时候经常不能及时收住劲儿,就使血糖降得太低,最终引起低血糖症状。

当然 ,这是一种原因解释。如果一次性吃太多荔枝还是可能的。

不过,有些人说,为什么有时候荔枝吃得不是特别多,也会有荔枝病呢?科学家们这次可能找到真凶了——两种毒素,分别是次甘氨酸A(Hypoglycin-A)和α-亚甲环丙基甘胺酸(α-(Methylenecyclopropyl) glycine, MCPG)。

它们是如何导致荔枝病的?

早在 1950 年代, 人们发现一些热能吃了西非荔枝果(Blighia sapida, Ackee)会出现呕吐症状,这种症状被人们称作“牙买加呕吐症”(Jamaican vomiting sickness),科学家找到其中的元凶是一种叫做次甘氨酸A(Hypoglycin-A)的成分。大鼠实验也证实,次甘氨酸会透过阻止脂肪酸的代谢,影响葡萄糖的糖质新生作用,引发了低血糖症。

1960 年代科学家在荔枝种子(荔枝核)中发现与次甘氨酸结构与作用相似的 α-亚甲环丙基甘胺酸(α-(Methylenecyclopropyl) glycine, MCPG)。有意思的是,荔枝与西非荔枝果都是无患子科(Family Sapindaceae)的植物。这就让人们产生了联想:是不是因为这种物质使得人们患上荔枝病呢?

2015 年,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对印度穆扎法尔布尔(Muzaffarpur)地区发生的儿童爆发性脑病就行研究发现,这些儿童的病症可能是因为摄入荔枝中的某种毒素。

2017年,发表在柳叶刀全球健康杂志上的研究对近400名案例进行分析认为,荔枝病与次甘氨酸和 MCPG有相关性,这两者都会透过阻碍糖质新生作用产生葡萄糖,造成低血糖症。

荔枝病的症状是什么样的(科学家找到荔枝病的真凶了)(2)

儿童尤其要小心!

科学家发现,未熟荔枝的假种皮(就是我们吃的多汁半透明部分)中,次甘氨酸与 MCPG 含量比成熟荔枝还高。有意思的是,研究还发现,不吃晚餐的儿童,在吃完荔枝后的发病率会明显高一些,甚至可能导致儿童死亡。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年龄较小的儿童由于肝糖原储备不足,大量进食荔枝以后,又不吃其他食物,由于荔枝本身能量不高,很快被消耗掉,而身体需要靠糖异生来维持血糖。但荔枝中的次甘氨酸与 MCPG阻碍了身体的糖质新生与代谢作用,无法及时供应血糖,加上本来就没吃晚餐,血糖就更低,甚至出现急性低血糖。

所以,建议最好让小孩于饭后再吃荔枝,而且一定不要给孩子吃未成熟的荔枝。

参考资料:

[1].The New York Times(2013), As Mystery Illness Stalks Its Young, India Intensifies Search for a Killer

[2].Hassall, CH, Reyle, K., & Feng, P. (1954). Hypoglycin A, B: biologically active polypeptides from Blighia sapida. Nature , 173 (4399), 356-357.

[3].McKerns KW, Bird HH, Kaleita E., et al. Effects of hypoglycin on certain aspects of glucose and fatty acid metabolism in the rat. Biochemical Pharmacology , 1960, 3 (4), 305-315.

[4].Gray and L. Fowden.α-(Methylenecyclopropyl)glycine from Litchi seeds.Biochem J. 1962, 82(3): 385–389.

[5].Shrivastava A, Srikantiah P, Kumar A, et al. Outbreaks of unexplained neurologic illness—Muzaffarpur, India, 2013–2014. MMWR Morb Mortal Wkly Rep,2015, 64 (3).

[6].Shrivastava, A. et al . Association of acute toxic encephalopathy with litchi consumption in an outbreak in Muzaffarpur, India, 2014: a case-control study. Lancet Glob. Hlth. (2017)

----------------

作者:阮光锋,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科学技术部主任,2016年度健康头条号,中国食品辟谣联盟专家团成员,果壳网吃货研究所副所长,头条号签约作者,专栏作者。微信公号:ruanguangfeng。

欢迎关注,收获更多有用、有料又靠谱的食品知识。转载请联系本人微信公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