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上围裙、戴上厨师帽、洗菜切菜、倒油热锅……一个个小厨师在厨房忙碌着,厨房内充满了欢声笑语,这一幕就发生在泡桐树小学西区分校的“泡家厨房”内。

永和实验小学家庭教育 高质量教育的青羊样本(1)

“切菜的时候,眼睛看着刀,千万别切着手!”“油热了,快倒鸡肉,哎呀,你跑什么啊!”“炒菜的时候,手离锅边远点儿,别烫着!”手把手教同学们做一道四川地道美食宫保鸡丁,愣是把家长志愿者崔女士急出了一身汗。泡小西区校长周英望着忙碌的学生,笑着谈到,“从建校以来,泡小西区一直将劳动教育特色课程作为课程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重,其中‘泡家厨房’也是学校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受孩子喜欢,家长点赞的一门特色课程。”

大厨房里学做菜

上得课堂进得厨房

崔女士是“泡家厨房”的家长志愿者,主要工作是辅助老师的授课,在课堂上维持秩序,负责孩子的安全。“学校招募家长志愿者,让家长能走进学校,实现家校共育,非常具有意义。”每当看到孩子们拿起菜刀,崔女士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儿,开始不住口地提醒:“慢点儿!小心别切着手!”

永和实验小学家庭教育 高质量教育的青羊样本(2)

到了炒肉的环节,同学们都离着油锅八丈远,端着菜的手迟迟不敢往前凑。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眼瞅着油锅已经开始冒烟,崔女士急得不断催促:“快点,你倒是往锅里倒啊!”当鸡肉滑入油锅的一刹那,四溅的油星让孩子吓了一跳,十分有趣。

教室里,一个班级的学生被分为7人一组,五星级大厨队、奔跑吧战队、中华小神厨、美食达人组、香溢满园组……每个小组都起了一个响当当的名号,各自暗暗较劲,想要大显身手,做出最美味的美食。

永和实验小学家庭教育 高质量教育的青羊样本(3)

“最开始的时候,孩子连葱,蒜苗都分不清,几乎没有过烹饪的经历,对他们来说,烹饪是比较大的挑战。现在大家已经能熟练的炒一两个菜了。”周英表示,“泡家厨房”是该校建立的特色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之一,一共有两间教室,每间教室都配有10余张大理石备菜案板,配备现代化厨具家电,有烤箱、蒸烤箱、抽油烟机等,是一个空间很大的现代化厨房。而泡小西区的学生们也将通过6年“泡家厨房”劳动课程的学习,掌握必要的烹饪技能,在毕业季达成“四四二一”(四热菜,四小吃,二凉菜,一汤品)菜式制作技能要求。家长、社区志愿者都能走进‘泡家厨房’课堂,形成了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场景。

教室里,一个梳着马尾的女孩儿告诉记者,“我第一次做菜就是在‘泡家厨房’做的,做的是一道凉菜,现在的我已经会做十几道菜了,每次放假我都会给爸妈做几道菜。”崔女士坦言,让孩子走进厨房不仅让他们在劳动中提升了自己的价值,并且让他们懂得了感恩。

小农场里种棉花

握笔的手也能拿锄头

“别人地里种的都是蔬菜,我们还种了棉花。”周英介绍道,学校利用闲置土地,成立了“泡家农场”,学生可以在里面体验到种植的乐趣,见证植物的生长全过程。

记者在农场内看到,孩子们种植的棉花像橘子一样,一瓣一瓣的,总共有五瓣,白花花的棉花被棕色的壳包着,特别有意思。据悉,学校下一步还将与青羊区中医院合作,在农场里种植中药材,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

永和实验小学家庭教育 高质量教育的青羊样本(4)

记者了解到,学校以“泡家厨房”“泡家农场”系列劳动课程为重要载体,重在塑造每一个孩子诚信、尊重、责任、感恩、坚韧、合作、自信、个性的品质。让学生的教育,不局限于教室课堂。

“让孩子们明白了美味的饭菜不是一下就变出来的,是经过很多道工序才有的,同时体会其中的乐趣。”周英坦言,虽然做饭、种菜是生活技能,但同时也蕴藏了很多深刻的人生道理。孩子们会学会爱别人,分担父母的家务事,自己也能自食其力,独当一面,何乐而不为呢?据了解,目前,泡桐树小学西区分校已经将劳动教育纳入课表,每周一节,并将劳动教育与科学、拓展等课程进行创新融合,丰富了劳动教育的内涵。

谈到下一步学校的打算,周英表示,“将进一步加强家校协作共育,引导家长当好家庭劳动指导员,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并与社区密切合作,为学生进行公益劳动和志愿服务提供实践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