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对江南的印象就是古镇。古镇在中国可谓是包罗万象、屡见不鲜。可是在众多古镇中最值得我细细品味的还是湖州的南浔古镇,南浔有着“中国江南的封面”的美誉,位于江浙两省交界处的南浔属浙江省湖州市,地处太湖南岸,与苏南吴江紧邻。如果说与其他江南古镇的区别,南浔更像是浑然天成透出江南水乡独有的灵气与娇态。自然赋予之美与别具一格的建筑风格布局相互映衬。它的一草一木都展现出悠然自得的姿态,却没有沾染一点娇贵与傲气。石桥上的苔藓,褪色的青砖都在彰显岁月的平静。可能你会以为它是未曾开发的秘境,神奇的是,南浔这些年早已被开发成景区,只不过一直不在热门古镇名单里。

江南六大古镇之首南浔古镇 历史与文化的积淀(1)

江南六大古镇之首南浔古镇 历史与文化的积淀(2)

南浔建镇已有750年的历史,因滨浔溪河而名浔溪,后又因浔溪之南商贾云集,屋宇林立,而名南林。南林、浔溪两名各取首字,改称南浔。南浔古镇也被称为江南最富庶的古镇自宋以来经济繁荣,盛产鱼、米、蚕桑,至南宋理宗时,已是“耕桑之富,甲于浙右”,丝贸业尤为发达。明清时期已是江南蚕丝名镇,浔溪之畔尽桑麻,更是盛况可观。清末民国初年南浔镇的繁盛和富丽奢华可与苏州,杭州匹敌。至明末,南浔已有“江浙雄镇”之称。至清末南浔辑里丝已名闻中外,出口量居中华之最,南浔被誉为“江南名镇”。

江南六大古镇之首南浔古镇 历史与文化的积淀(3)

江南六大古镇之首南浔古镇 历史与文化的积淀(4)

由于蚕丝业的兴起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在明清时期南浔经济正是繁荣鼎盛阶段,清末民初已成为全国蚕丝贸易中心,南浔由此一跃成为江浙雄镇,富豪达数百家。于是民间有“湖州一个城,不及南浔半个镇”之说。民间俗称“四象、八牛、七十二金狗”是中国近代最大的丝商群体。这些富商巨贾也倾其财力、人力,着重教育办学堂,建楼馆,建造了一座座集“大气、洋气、财气”于一体的豪门名宅、私家园林。“南浔四象”是古镇著名景点,小莲庄,嘉业藏书楼,刘氏梯号等都是南浔四象的产业。为了彰显他们的影响力在南浔古镇的立墙上特意装饰了4个喷水的象头。

江南六大古镇之首南浔古镇 历史与文化的积淀(5)

江南六大古镇之首南浔古镇 历史与文化的积淀(6)

小莲庄是晚清南浔“四象”之首刘镛的私家花园,始建于1885年,后经四十年的经营,由其孙刘承干于1924年全面建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鹧鸪溪畔,粉墙黛瓦,莲池曲桥,奇峰怪石,让人品味到“虽由人作,宛如天开”的意境。嘉业堂藏书楼是江南四大藏书楼之一,由“四象”之首刘镛的孙子、清末著名藏书家刘承干所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清朝末代皇帝溥仪题赠“钦若嘉业”九龙金匾而得名。总体设计为中西合璧园林式布局,鼎盛时有藏书6万卷,共约16万册,其中不少为海内外秘籍和珍本。“江南第一宅”张石铭旧宅是南浔“四象”之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江南六大古镇之首南浔古镇 历史与文化的积淀(7)

江南六大古镇之首南浔古镇 历史与文化的积淀(8)

整个大宅由典型的江南传统建筑和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欧式建筑群组成,处处呈现中西合壁的特点。该宅占地5135平方米,有五落五进,现仍存有各式楼房241余间,其气势之雄伟为世所罕见。精美的砖雕、木雕、石雕、玻璃雕堪称 “四绝”。刘氏梯号俗称“红房子”,南浔“四象”之一刘镛第三子刘梯青所建。整座建筑以传统儒家文化思想理念为主体,大宅高敞恢弘,融入欧洲罗马式风格。

江南六大古镇之首南浔古镇 历史与文化的积淀(9)

江南六大古镇之首南浔古镇 历史与文化的积淀(10)

这些豪门宅邸、园林书楼处处展现出中西文化交融互补的特点,体现了南浔作为丝绸贸易重镇的历史地位。走近南浔,需要用心细细的品味,因为那奇砖异瓦之上,镌刻的是中西交流的繁华盛景,那深宅大院背后,讲述的是时代变革的岁月沧桑。如今水乡古镇的景色风韵依旧,南浔古镇以其格局独特、风貌完好、文化深厚、民风淳朴而成为江南水乡众多城镇的典范和代表。历史与文化的积淀使南浔留下了许多独树一帜的古建筑,是其他古镇所不能比拟的。

江南六大古镇之首南浔古镇 历史与文化的积淀(11)

江南六大古镇之首南浔古镇 历史与文化的积淀(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