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正式实施,体育课提升至总课时的10%至11%,仅次于语文和数学。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新学期体育课怎么上,和以前有哪些变化?

  中山小学:引入传统项目 培养核心素养

  在南京市中山小学的体育课上,学生正在学习舞龙。将中华传统体育项目和体育课相结合是学校的一大特色,作为全校普及项目,学生不仅学舞龙,体育大课间也改成了舞龙操的展示、比赛,有兴趣的孩子还可以参加课后服务社团深入学习。

  “我在课堂上学到了更多的舞龙技巧,周末我经常会拿着龙和小伙伴一起到体育公园锻炼。”学生王琚莹说。

  “通过主题式的活动,提升他们运动锻炼的兴趣,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体育意识,后期把中国传统武术、长拳、五禽戏也逐渐带到我们体育课堂中来。”体育教师高珊介绍。

新课标中学生体育课程怎么上(体育成为第三大主科)(1)

  为了培养孩子的核心素养,体育课上,低年级以体育游戏为主,让孩子感受体育乐趣;中年级增加花样跳绳之类的进阶项目,培养学生的挑战精神;高年级则增加龙舟等团体项目,培养孩子的团结合作精神。

  “每次上体育课,老师都会带我们玩体育小游戏,并且我还会学到基础技能,下课的时候,我也觉得自己很放松。”学生张梓轩说。

  游府西街小学:增加体育社团 每天在校锻炼2小时

  新课标提出要学习专项运动技能,这学期,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在课后服务阶段增加了大量体育社团,让孩子有机会学习以前在校外兴趣班才能学到的时尚运动,大大增加了孩子在校体育锻炼的时间。

新课标中学生体育课程怎么上(体育成为第三大主科)(2)

  “比如像健身气功民族类的体育项目,还有像足、篮、排项目、柔道等等都进入到课后服务社团,让孩子每周有3到4次机会去学习,满足更多的孩子在校园体育锻炼时间,能超过1小时、达到2小时,让孩子在体育运动中真真切切感受到快乐。”体育教研组组长许国介绍。

  树人学校:结构化大单元授课 学练赛一体化教学

  体育新课标最大的改革是采用结构化大单元授课,以篮球为例,此前一般约6课时教完,新学期,南师附中树人学校将体育项目教学扩大到12课时以上,实行学、练、赛一体化教学。一节课分解成项目教学 分组比赛 体能训练三个阶段,在比赛中发现学生的短板,进行专项指导,激发学生斗志。

新课标中学生体育课程怎么上(体育成为第三大主科)(3)

  “以前我们在教篮球的时候,连续一节课、二节课学习胸前传接球,学生是把这个动作掌握得很好,但是好多孩子不知道在比赛中如何去运用。进行大单元教学之后,比方你在面对对方封堵的时候,路线被对方封堵了,那你如何把这个球传出去,也就是我们把动作运用到实战当中去。”体育备课组长梁龙旭说。

  “老师会教我们更多的实战经验,相对于以前的只教动作,课堂变得有意思很多。” 学生朱子正说。

  孔望山小学:增加比赛环节 激发学生兴趣

  新学期,连云港市孔望山小学逐步完善"健康知识 基本运动技能 专项运动技能"教学模式。五年级的这节体育课,学习的是带球往返跑,这项运动主要练习耐力,热身运动后,孩子们分组练习,脸上满是兴奋的笑容。与单纯的往返跑相比,加上了带球和比赛的内容后,更能激发孩子们对体育课的兴趣。

新课标中学生体育课程怎么上(体育成为第三大主科)(4)

  “建立健全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体系,每年举办学生趣味运动会和体育艺术节,以多措并举的方式,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和身体素质。”教研部副主任曹阳说。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王建华 谢健 连云港台 编辑/国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