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常常以龙来代表男子,以凤来代表女子,有“龙凤呈祥”的传统观念。然而,实际上凤鸟在很长一段时间被看作是雄鸟,为何它最终成为女性的代名词呢?

凤鸟没有羽毛(为何最终成为女性的代名词)(1)

这还要从“凤凰”一词说起。起初“凤”与“凰”是分开的,也无雄雌之分。并且“凰”本为“皇”,并不指一种鸟。这一点从甲骨文的“皇”字中也能看出来,甲骨文中的“皇”字为插有羽毛的王冠。直到《山海经》中“皇”才被定名为一种鸟。如《大荒西经》中的:“西北海之外有北狄之国,有五彩鸟三名,一曰皇鸟,一曰鸾鸟,一曰凤鸟。”

“皇”字甲骨文

凤鸟没有羽毛(为何最终成为女性的代名词)(2)

《山海经》中的记述存在着浓厚的神话色彩,所以,皇鸟、鸾鸟、凤鸟是否是真实存在的鸟不能依此来判断。但甲骨卜辞中有“甲寅卜,户鸣网,获凤。丙辰,获五。”并且,早期的金文中也有“归生凤于王。”郭沫若依此推断“生凤”即为活的凤。所以,凤最初确实是一种自然界真实存在的鸟类,属于雉的一种。只是后来“凤”的形象与内涵也发生了一定的演变。

商王王后妇好墓出土玉凤

凤鸟没有羽毛(为何最终成为女性的代名词)(3)

早期的凤长什么样已经无法考证,但在商周青铜器上,凤纹是一种很常见的纹饰。此时的凤纹还比较古朴。鸟身,长冠或短冠,最突出的特征是长长的尾巴。在商朝时,凤纹一般为辅助纹饰,仅占很小的位置,而到了西周,青铜器上的凤鸟纹开始占据重要位置。这个转变也是符合当时的时代特征的。商朝时的青铜器主要用于祭祀祖先或鬼神,而到了西周,使用青铜器的人群扩大了。青铜器更被广泛地用于生活中。而具有吉祥含义的凤鸟纹装饰自然更适合被用于赏赐功臣、家族婚礼等。由于与当时有关的文献比较匮乏,此时的凤鸟被看作是吉鸟,具体是单指凤鸟,还是凤凰并不明确。当然也就看不出雌雄之别了。

凤鸟没有羽毛(为何最终成为女性的代名词)(4)

凤纹尊,西周早期

凤鸟没有羽毛(为何最终成为女性的代名词)(5)

那么,凤鸟是何时被看作是雄鸟的呢?凤与凰的雌雄之别最初是体现在“凤皇(凰)于飞,和鸣锵锵”之句,但还不很明确。汉代受阴阳观念影响,“雄曰凤,雌曰凰”的观念才被明确提出,并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这一点从流传甚广的名篇《凤求凰》中就可看出来。那么,凤凰的雌雄是怎么分出来的呢?

凤,火精,自然就代表“阳”,所以“凰”顺理成章的指代“阴”。而在阴阳观念中,雄性为“阳”,雌性为“阴”,正如“伏羲女娲图”中显示出的阴阳和合观一样。

凤鸟没有羽毛(为何最终成为女性的代名词)(6)

汉代的凤鸟的形象也愈加复杂、华丽。在《说文解字》中给出了明确的注释,凤成为了一种复合形象的鸟,其形象为“鸿前后,蛇颈鱼尾,龙纹龟背,燕颔鸡喙,五色备举,高六尺许。” 正是受此影响,很多人才会以为凤鸟只是一种虚拟的鸟。尽管在汉代凤被看作是雄鸟,然而,在日常运用上,凤纹的指代是双性的,可男可女,有时男有时女。汉代之所以如此崇尚凤鸟,这或许与汉代继承了楚国风俗有关。楚人是个十分崇尚凤鸟的民族。

《人物龙凤图》湖南长沙陈家大山楚墓出土,湖南省博物馆藏

凤鸟没有羽毛(为何最终成为女性的代名词)(7)

唐朝时迎来了一个凤鸟文化的转折点,因为在唐朝出现了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女皇,武则天是也。为了巩固皇权,武则天利用被神化的“凤鸟”大做文章。她以凤自比,将凤引向为雌性。

凤鸟没有羽毛(为何最终成为女性的代名词)(8)

到了宋朝出现了明显的分化,最直观的体现就是皇帝穿带有龙纹的帝王服饰,而皇后等后妃的服饰则以凤鸟为主。不过,从现存的宋代绘画中可以看出,宋朝时皇后的冠为“龙凤冠”,上面既有龙又有凤。到了明清时,龙的地位则彻底高于凤,皇帝穿的服饰被称为“龙袍”,皇后穿的服饰则被称为“凤袍”。皇后戴的冠上也只有凤鸟为饰,被称为“凤冠”。所以,凤鸟纹的演变经历了漫长了时间。而最终的定型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龙”也有着莫大的关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