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思南读书会上的“声音”尤其美妙动听。作家毛尖与电影导演江海洋、华师大教授罗岗以“我想你记着”为题的对谈中谈论了电影与文字、电影与影评的关系,现场的听众笑声不断。特别的是,侧耳声音团队的三位主播王幸、李菡、徐惟杰,对毛尖新书《夜短梦长》中提到的经典电影片段《士兵之歌》《相见恨晚》等等进行了配音,浑厚又美妙的声音不仅让文字的影评变得有声有色,更让人联想到译制片时代的辉煌。

毛尖电影审美(我们都是电影的)(1)

图说:思南读书会现场 主办方供图

如今的电影,无论是市场规模还是观看热度,都表现出生机蓬勃的姿态。然而,曾经电影中那些动人心魄、迷人心窍的经典意味,却在不知不觉中被淡化了。当我们习惯了新电影的神奇特效、流畅叙事,可否还记得那些温故知新的经典桥段、守正开新的电影语法,以及历久弥新的传奇影人……毛尖在新书《夜短梦长》中以简洁、中性、不失偏颇又不厌其烦地对于电影情节的介绍,让读者即使没有看过这场电影,也被文字鼓动得萌生出寻找电影来看的欲望。

罗岗评论,毛尖的文字有着独特的敏锐与磅礴,是当代中国电影随笔新体例的开创者与集成者,而对于那些经典电影的迷恋,刚好构成了她电影记忆与写作的起点。

在《夜短梦长》中,毛尖一改专栏文章短平快、“寸铁杀人”的风格,反而把每篇文章都写到了万字的体量。她笑言自己曾经很不喜欢被称作“专栏作家”,但是现在作家已经“通货膨胀”,也就欣然接受了这个称号。她现在每天最好的时间都被用来看电影电视剧,电影让她重温了人生的每一个细节,把流过的泪重新流一遍,把笑过的事情再笑一遍。

毛尖电影审美(我们都是电影的)(2)

图说:毛尖新书《夜短梦长》 主办方供图

现场由侧耳团队配音的电影《士兵之歌》片段就是儿子赶路4天却只剩了10分钟与母亲相见的场面,而小津安二郎《浮草》中两人隔着雨帘互相咒骂的场面让两位配音者增添了生活新体验之外,又令人心生无奈。这大概就是电影较之文字之外的魅力,江海洋说:“文字的单一性是存在的,电影的单一性是不存在的。但电影又不得不依赖文字。”

毛尖的影评像在讲自己看电影的感受,有时又在谈人生,她把自己人生的精力用诙谐幽默的语言特征绘声绘色地写成影评。对于看过的电影情节,毛尖描绘得平淡简洁,似乎不带有任何的情绪,因为她觉得,“大量的电影评论对情节描述特别不准确。”以小津安二郎的电影为例,仅仅看过电影评论之后,再看电影,会觉得读到过的那些情节和所看的电影完全是两码事,而这样的不准确性在影评中特别普遍。毛尖强调在电影描述中建立一种准确的美学。

无论如何,电影的魅力在于不确定性,好与坏之间的丰富性呈现才让影评人有文字表述与评论的空间。用毛尖的话来说:“我们都是电影的托儿。”(新民晚报记者 徐翌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