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以96岁高龄升遐之后,其子继位为查尔斯三世,成为温莎王朝(The House of Windsor)第五位君主为什么王朝不就此改名?,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查尔斯三世登基英国人反应?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查尔斯三世登基英国人反应(查尔斯三世继位)

查尔斯三世登基英国人反应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以96岁高龄升遐之后,其子继位为查尔斯三世,成为温莎王朝(The House of Windsor)第五位君主。为什么王朝不就此改名?

英国的王位继承制度非常复杂,在漫长历史中,经历几十代联姻,欧洲各国君主大多是远房堂/表兄弟姐妹关系。

与古代社会某些王朝、帝国兴衰有所不同,尽管也有王朝战争,但英国朝代更迭,却主要是依据血统变化而“自然变更”。英国王室尽管经历了许多王朝,但其前后诸多朝代之间,都有或近或远的亲缘关系,王室成员之间的血缘关系从未中断过。

譬如:“西萨克森王朝”末代君主“忏悔者爱德华”绝嗣,引发贵族争夺王位战争,“征服者威廉一世”最终获胜,开创“诺曼底王朝”。历经三王之后,“诺曼底王朝”男性继承人断绝,由母系后代接掌权力,先是威廉一世的外孙斯蒂芬继位,再由亨利一世的外孙、法国的安茹伯爵继位,开创“金雀花王朝”。

其后的“兰开斯特王朝”与“约克王朝”同属安茹家族,是一群姑表亲争来夺去。“都铎王朝”变成“斯图亚特王朝”也是因“童贞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绝嗣,王冠传给其表外甥、苏格兰国王“詹姆斯六世”(其英王称号为“詹姆斯一世”)。

可见,英国从建政以来,其国家体系、政权架构、法统等一直延续至今,其王朝更迭不是“兴一朝、灭一朝”,而大多是权力在王族内部的父系、母系之间交替。

由于英国王室采取一夫一妻制,经常发生绝嗣或没有男性嫡子的情况,因此,英国产生了复杂而顽固的“顺位继承”规则。最终于1701年形成《王位继承法》,父系、母系、男、女,都有资格继承王位,并无性别歧视,男、女都有继承权,但规定先男后女,先长后幼之原则。在现代英国,继承法已破除了先男后女规矩。

现代英王世系,直接传承于汉诺威王朝(1714-1901)。“斯图亚特王朝”的安女王无嗣,根据《王位继承法》由詹姆斯一世的曾外孙(德意志)汉诺威选帝侯乔治一世继承,一直延续到维多利亚女王。汉诺威家族的母系祖先源自英国王室斯图亚特家族。而维多利亚女王与自己的表弟、萨克森-科堡-萨尔费尔德公国的阿尔伯特亲王结婚。1901年女王驾崩后,其子继位为英王爱德华七世,因为君主父系变了,1901-1917年间英国王室被称为“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

但在一战爆发后,英国王室的德意志姓氏显得非常尴尬,为安抚民心,英王乔治五世放弃了自己的德语姓氏,将王室姓氏改称“Windsor(温莎)”。从1917年开始,“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改称为“温莎王朝”。

由此可见,英国王室各“王朝”,其实是根据父系血缘不同,而更换不同称谓,并非国人所理解的“改朝换代”。

伊丽莎白二世的丈夫菲利普亲王,其父安德烈亚斯王子,是希腊国王乔治一世的第四子、丹麦的克里斯蒂安九世的孙子,有着“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索恩德堡-格吕克斯堡王朝”的血缘,因此,从理论上讲:其子查尔斯三世继位,意味着“温莎王朝”的血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但英国王室仍称为“温莎王朝”,只是王姓改为“蒙巴顿-温莎”。这里面有三个因素的考虑:

其一,当今时代,古老王室与民众社会相互制衡稳定即可,没必要再过分炫耀王权族裔。

作为君主立宪制国家,英国王室乃国家凝聚力象征,并非完全毫无实权。英王拥有解散议会、直接任命首相、宣战权(但不可独自决定开战)、建议权、警告权以及三军总司令等实质性权力(相较之下,日本天皇没有这类权力)。但英王自觉恪守1689年《权利法案》,不再与议会争权。即便在二战最艰苦时期,乔治六世也只是与首相丘吉尔针对不同意见进行磋商、行使建议权,而没有以“特殊时期”为由破坏英伦法统。

第二,英国政治一贯重视“离岸平衡手”,与欧洲大陆诸国始终保持一定距离,不想与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索恩德堡-格吕克斯堡王族的丹麦、挪威显得过于亲近。

第三,昔日“大英帝国”的后继者“英联邦”,包括56个国家、约24亿人口,在国际政治、外交、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举足轻重。由英国女王任英联邦元首70年,广受多国政要尊敬,以及各族群民众广泛爱戴,如此宝贵的政治遗产,岂有自改门户之理。

(作者系军事、历史学者)

•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美逸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