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在悬崖上的龙宫(也叫龙王洞),气势宏伟,独具匠心,传说精彩,寓意深厚,汇民簇文化之精粹。龙宫不仅是鬼斧神工的天然溶洞之景,也是郧阳古人类的老家,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考古学家李超荣多次到实地考察,根据出土的动物化石,人骨遗骸和古人类的用火遗迹,确定龙宫是一处原始社会旧石器时代晚期古人类生活居住过的洞穴遗址。经碳十四年代测定,遗址的年代距今2.7万年-3.2万年。另外在景区的古人洞还发现了古人类使用的磨制石斧,这说明自古人类就生活在山清水秀的好地方。龙宫旧石器时代遗址的发现,为研究郧阳地区的史前文化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也提供了新的考古研究材料。并在《化石》杂志2017年第一期发表了《探秘郧阳九龙瀑龙王洞》

郧阳区天惊洞景区(探密郧阳九龙瀑的龙王洞)(1)

当然,作为国内以龙文化为主题的大型原生态山水风景名胜区,九龙瀑的中国龙文化旅游纪念品也非常有特色。最具特色的是龙王赐福的开光精美福字,和开过光的貔恘,带回家可以放中堂,也可放书房。是镇宅之宝。有纳福吉祥,招财进宝之意。

每年九龙瀑都会举办一些节庆祈福活动,比如有二月二龙抬头庙会,三月三庙会及清明节拣红蛋,吃红蛋,求一年好兆头,皇上巡游及山歌对唱等情景剧……,拜龙、祈福、民俗文化表演等主题活动丰富多彩,活动期间,您还可以携带家中珍宝古玩、饰品等物件,现场接受大师的免费开光,把“福”带回家。

郧阳区天惊洞景区(探密郧阳九龙瀑的龙王洞)(2)

在2012年至2015年9月期间,在九龙瀑景区龙王洞内拓展景点的施工中,在清理洞内的堆积物时,发现了亮晶晶的石头和人骨遗骸;在落水洞的底部发现大量的哺乳动物化石。在洞内打水的蓄水施工中发现一些用火痕迹。景区的张道昌总经理从保护文物的角度,多次与郧阳区文物局的周兴明局长联系,为此,郧阳文物局邀请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相关专家对现场和实物进行了考察,初步判断该地点是一处古动物化石地点。

峡谷具有喀斯特地貌特征,龙王洞为侵蚀形成的溶洞,洞室扩大。根据洞内地层中大量的黑色和红色土遗迹现象观察,很可能是一处与古人类活动相关的洞穴遗址。为了解该遗存的性质和堆积情况,对进一步制定保护方案提供资料,2015年9月郧阳区文化局对景区作业现场进行了详细调查,方法是,在尽量减少原生堆积破坏的情况下,把已挖成的竖井改造成2×3米正南北向探沟,进行了考古的试掘工作。李超荣向郧阳博物馆考古试掘的周士本馆员了解龙王洞的试掘情况,并交流了洞内的地层和遗迹现象等问题。

郧阳区天惊洞景区(探密郧阳九龙瀑的龙王洞)(3)

2015年11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野外考古队在郧阳考察期间,李超荣等人两次来到龙王洞考察。李超荣仔细观察后确定这些亮晶晶的石头是一种矿物——方解石。方解石是一种碳酸钙矿物,天然碳酸钙中最常见的就是该物质,分布广泛。方解石是石灰岩和大理石的主要矿物,在生产生活中有很多用途。我们都知道石灰岩可以形成溶洞,洞中的钟乳石、石笋、汉白玉等其实就是方解石构成的。方解石用途广泛,可用于人造石、人造地砖、天然橡胶、合成橡胶、涂料、塑料、复合新型钙塑料、电缆、造纸、牙膏、化妆品、玻璃等等产品中作填充料。

2016年10月3日又专程到九龙瀑龙王洞进行考察和鉴定出土的哺乳动物化石,观察分析骨头上的痕迹。我们把留在景区的哺乳动物化石进行了刷洗,并观察了每件标本,发现在一些标本上有啮齿类动啃咬的痕迹。李超荣仔细观察了存放在博物馆的一些标本,未发现在骨头上有人工痕迹,经观察分析后,认为是啮齿类动物的咬痕,不是人工切割痕迹。李超荣把在景区存放的标本中,拍的啮齿类啃咬痕迹的照片与博物馆啃咬痕迹的标本进行对比,痕迹是一样的。龙王洞骨头上的痕迹是啮齿类动物小老鼠啃咬的,不是人工切割痕迹。

通过考古试掘与综合分析研究,我们来揭示龙王洞人类的活动轨迹。根据地质地貌、考古试掘地层发现的人类用火遗迹和残破哺乳动物肢骨化石和羊的牙齿,初步确定龙王洞是一处旧时器时代晚期人类活动遗址。人们在洞穴里生活,从地层发现的比较厚的灰烬层与红烧土和被烧的石灰岩石块来分析,他们围着火堆烧烤狩猎来的猎物,古人类在洞类生活的时间还是比较长的。

在落水洞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主要是食草类动物。依地层分析,化石的地质时代是属于晚更新世,距今约数万年,年代比晚人类用火的地层年代还要早。

在洞口附近发现的人骨残骸,依据同内的地层关系分析,不是旧时器时代的人骨。考古人员讲人骨也未石化,施工人员讲人骨周围也没有棺材,推测这些人骨残骸,可能是人在洞穴活动中,岩石块的坍塌造成的意外死亡。从洞内曾发现的供神的彩绘神台和洞壁上留下涂抹的白石灰来分析,该洞也曾作过供神的寺庙。

在景区北门附近的小洞采集到磨制石斧,这为研究古人类在滔河的活动范围,增加了新的研究材料。龙王洞旧石器遗址的发现,为研究郧阳地区的史前考古提供了新的资料,对研究十堰市史前文化具有学术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