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思维中,绝大多数老人依靠自己的子女来养老,随着时代的发展,受到很多原因的限制,“养儿防老”的观念正在发生悄然的改变,摆在我们面前的养老方式越来越多。除了养老院和聘请保姆这两种养老方式受到我国许多老年人的欢迎和青睐之外,近年来,正在逐渐涌现和发展的新型养老方式“抱团养老”也受到了许多老年人的热烈追捧。

所谓“抱团养老””,是指两个以上的老人,不依靠自己的子女,离开传统的家庭,搬到另一个地方,大家一起生活。很多老人对这种新的养老方式充满了各种渴望和希望,用这种养老方式度过余生。

73岁的胡奶奶就是这样一个人,6个人抱团养老了10年,过得很幸福,让我们一起听听她的故事。(本文以第一人称叙述)

老年人养老第一线(六人抱团养老10年)(1)

我今年73岁,55岁从单位退休,正要开始享受快乐的退休生活,我的儿媳妇就生了第二个孩子,于是我被儿子和儿媳妇叫去帮他们照顾孩子,虽然我当时很不情愿,但我还是去了。帮助儿子和儿媳照看孩子的同时,孩子的各种费用也是我出的,无论我怎么努力,儿子儿媳还不领情,觉得是我应该做的。6年后,孙子上小学,不需要我照看,我又回到了我的家中,此刻我的老伴也退休了。

我真打算和老伴一起好好享受退休生活,一起度过我们幸福的余生,谁知刚刚退休不到一年的老伴,突发心脏病去世。此时,只有我一个人住在100平米的房子里,当时的悲伤和压抑,让我度日如年,然后,我每天思考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未来的余生如何度过?

直到有一天,当我在刷手机的时候,看到了几个老人聚在一起“抱团养老”的事情深深吸引了我。经过一番思考,我有了找几个人“抱团养老”的想法。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我找到了6位愿意和我一起养老的老人,他们都和我一样,老伴去世,独自居住城市,儿女几乎没有时间管他们。

老年人养老第一线(六人抱团养老10年)(2)

长期居住在城市,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就是去农村,找一个安静、环境好的地方。很快,在郊区我们找到了地方,是别人曾经经营一家家庭旅馆,由于生意不景气闲置了。之后,我们花钱请人装修,买了一些家具和日用品,开通了水电网络。然后,我们6个人搬进来,正式开始了自己的养老生活。

老实说,开始的时候,我们的抱团养老生活是很顺利的,每个人都在一起聊天、吃饭、做家务和锻炼身体。当然,如果谁遇到了困难,需要别人的帮助,其他人都会在第一时间主动伸出援助之手互相帮助。

不仅如此,我们6个人住在一起的时候,不仅相处得很好,也从来没有太在意个人的得失。相反,为了这个大家庭,我们是无私的,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处处容忍和理解他人。

当然,我们这些人年龄层次参差不齐,身体状况也都不一样,最开始年龄最大的已经76岁了,而且身体和经济状况不怎么好,基本上不会做任何家务。但是,我们从来没有人讨厌她,总是把她当成我们这个大家庭的一员。

当然,我们因为之前受教育的程度不一样,生活习惯也有一些差别,加上兴趣爱好,各有偏差,生活的时间长了,出现了一些矛盾,也是在所难免。

例如在做家务的时候,就存在有人喜欢把到处都弄得干干净净,然后家务活就做得多一些,有人平日在家都不做家务活,看到四处摆放得乱七八糟,也视而不见。这样就难免有人忙得不可开交,有人却显得无所事事。遇到这样的情况,做得多的人就是觉得自己做了很多特别的工作,心理上就不会平衡?

这种情况,其实我们早就预料到了,跟我们一起的张大爷,别看是个老爷们,却爱干净得很,每天都忙个不停,到处都打理得干干净净。家务活几乎都是他和另外两人一起做的。对于他们的付出,其他人自然不会视而不见,他们做的家务活多,其他的事情,我们就安排他们尽量少做甚至不做。

日常饮食上,有些人认为老年人应该多吃清淡的食物,或者绿色蔬菜之类的,对身心健康有益,而有些人说他们不能每天都吃这些,他们每隔一段时间吃一些肉、鱼、家禽和鸡蛋。

伙食不好调节?其实解决的办法也很简单,就是分锅吃饭,或者自己给自己开小灶,身体差或者不舒服的时候,其他人就帮忙做,这个大家都能够做到的。

抱团养老最容易起冲突的地方,不是日常的生活,而是平日的消费。大家都是退休人员,养老金和收入有高有低。在花钱方面,就可能存在收入高的人,希望平时吃得好、喝得好、玩得好,养老金少的,家庭条件不好,就特别希望平时花钱最好节俭。

老年人养老第一线(六人抱团养老10年)(3)

当然,这是其他的“抱团养老”的人的做法,我们这6个人,当初决定在一起的时候,就是把彼此看成兄弟姐妹,既然是一家人,何必算账那么清楚?大体的消费,我们实行AA制,有一个人专门记账,实际上,大家平日高兴了,该怎么花就怎么花,根本不计较你花的多我花的少。其实,大家都明白,平日基本开支,都花不了多少钱,花钱最多的地方,就是吃药治病。遇到那位老人住院,费用基本上是自己掏,如果经济条件差,其他人会进行资助。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生理方面,虽然都上了年龄,大家可能还有这方面的要求,在对待这个问题上,我们完全采取自愿结合的原则,不违背伦理道德、不会去强迫对方,不刻意去追求生理欲望,彼此之间,尽量保持着一种微妙的平衡关系,这是私密的问题就不多叙述了。

当然,即便是生活多年的夫妇,也可能会因为琐事发生一些矛盾或者摩擦,一个集体过日子,就更不可避免。不过,我们之间的矛盾,基本上也就是发发小牢骚。因为大家都记住了一点儿,当初选择一起过日子,就是为了开心、快乐,幸福得度过余生,每个人都会彼此的沟通,在一起的时候,少抱怨,多理解,少分歧,多宽容。因为只有这样,我们6个人的养老之路,才会顺利地持续下去。

基本上,大家都是知书达理的人,遇到事情或者心情不好的时候,我们会去开导,找一个开心的事情去做,遇到儿女的问题、其他的家庭问题,我们会一起商量对策,每个季度开一次生活会,每一年结束后,我们会在一起举办一个茶话会,我们每个人之间更加和谐。

老年人养老第一线(六人抱团养老10年)(4)

我们6个人在一起磨合了5年后,彼此之间变得亲密无间,只是在第7年的时候,年龄最大的张老太太去世,走的很安详,她的子女过来给接走了她,对我们也充满了感激。在张老太太去世后不久,我们又加了一个新成员。

我们一起商量过了,咱们的抱团养老的成员控制在6名成员,10余年一起生活,经历的一些事情,我们已经渐渐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经验,从个人消费、生活习性、餐饮口味、家务劳动等多方面,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分工,而且已经形成了一套很完备的养老体系,能够有效避免彼此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一起走过了10年,当年6个老人已经不再年轻,已经有两位超过80岁,除了新加入的成员67岁外,其他的最小年龄也有70岁了。不过,大家在一起的生活的时间越长,感情越深。

我的儿子也退休了,之前,他想接我回去,尽尽孝心,但是被我婉言拒绝了。其他人的子女,也有过来的,想接他们回去,专门给他们养老,大多数人选择留在这里。偶尔也有人离开几天,都不会超过一个星期会再次返回。因为我们在这里过得很开心,一定程度上可以随心所欲,比较散漫和自由,身体好的时候,根本就不需要子女操心,即便身体有恙,其他的兄弟姐妹也会及时伸出援助之手,让我们体会大家庭的温馨。

老年人养老第一线(六人抱团养老10年)(5)

胡奶奶等6人的抱团养老之路,是成功的,说明抱团养老还是有可取之处,之所以会在这几年逐渐兴起和发展,更多的时候是与它自身的一些优势有关。我们可以总结一下,抱团养老最大的好处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有效解决老年人不想去养老院养老的实际问题。众所周知,去养老院不仅收费昂贵,最关键的一点是养老院合格的护理人员数量不多,很多在养老院养过老的老人都说,在养老院自由受到很大的限制不说,平日生活,还得看护理人员的脸色,遇到不负责任的护理人员,去那里完全是遭罪。

二是可以给孩子减轻很多压力和负担。很显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孩子的生活压力都越来越大,他们大部分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在家陪伴和照顾老人。即便让老人和他们生活在一起,家庭条件好的,会请个保姆,家庭条件差的人,只能孤独的生活、孤寂的打发时光,慢慢等老,完全谈不上有任何的生活质量。

三是老年人可以互相照顾,互相陪伴,不再孤单。抱团养老的人,基本上算得上是同龄人,彼此之间,没有时代的代沟,每个人都可以发挥自己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这也是合理资源的有效整合。抱团养老,可以充分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同时可以有效地补偿老年人的精神安慰需求。当老年人在一起时,他们通常可以聊天和玩耍。这样,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也不会感到孤独、寂寞和无助。

老年人养老第一线(六人抱团养老10年)(6)

抱团养老是一种新的养老方式,它确实是一种非常好的养老方式,许多老年人走上了这种养老的道路,但是,网络上大多数这种抱团,最终以失败告终,主要原因是它的确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但是,总体来说,还是利大于弊,一些网络上写的东西,还是有些过度夸张的这种养老的弊端。毕竟能够参加抱团养老的人,之前大多数都是熟悉的人,相互之间,还是有一些了解的,有的甚至都是闺蜜或者好朋友,不至于因为一些小事情就闹翻了。

当然,如果我们一些老年人,也想选择这种抱团养老,至少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首先参与的老年人的人有相似的兴趣爱好,彼此之间,有一定的熟悉度,大家能够保持冷静,性格不能太孤僻,为人要大度一些,而且也有准备长期这样过下去的打算;

其次每个人必须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大家的收入水平最好是在一条水平线上,相差的悬赏不大,这样以后大家一起生活的时候,基本上在经济问题上,不会有什么不必要的矛盾和冲突;

第三每个人入伙时,都应该有一个相对健康的身体,良好的心态,生活基本能够自理,否则,总是让别人照顾和服务,在短时间内不会出现问题,时间长了,肯定会生出一些事情来。

最后在一起生活的人,一定要有一定的气量,对于各种事情,不要苛求太多,要把其他人当初家庭成员,彼此之间,能够建立起一定的信任度。#情感点评大赏##创作挑战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