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梦想全文英文版(上海沉思录Ihave)(1)

· 全文共 2000 字,时长约 5 分钟

· 本文来源:亚当斯密经济学(刘胜军微财经出品)

文/刘胜军,于上海浦东

【上海正在艰难地向“动态清零”的目标迈进。这是当下必须的,也一定能实现。

细节决定成败。在“动态清零”的过程中,如何处理好细节问题,与目标本身同等重要。在疫情这样的非常时期,任何一件小事都会成为关系无数家庭的大事。】

身处此轮疫情重灾区的浦东,一时间外地朋友的慰问电纷至沓来。从朋友们的问候中可以感受到一点:在大家普遍想象中,上海人民一定在为新冠风险而忧愁恐惧。

其实不然。至少就我所在的几百个微信群(合计数万人)而言,几乎没有人关心和谈论新冠如何危险,抑或分享交流如何防范新冠的经验。相反,大家刷屏级的讨论/吐槽聚焦于两点“次生灾害”:

• 买菜抢菜的体会和经验分享

我有一个梦想全文英文版(上海沉思录Ihave)(2)

• 唉,方舱医院

大家担心的重点不是新冠风险,并不难以理解:截至目前,本轮疫情上海已累计超过15万例,但重症只有1例。真的没有必要自己吓自己。富兰克林.罗斯福有句名言说得好: The only thing we have to fear is fear itself 。

我有一个梦想全文英文版(上海沉思录Ihave)(3)

那么,为什么方舱医院会成为新的“焦虑来源”?

• 由于疫情集中爆发,需要转运的人数巨大,方舱医院的修建没法不仓促,在细节和体验上很难给予足够的保障。

• 转运过程,不仅要穿上防护服,而且要一路接人,漫长的路途和等候会让人头皮发麻,交接衔接上的差错令人无语,有尿也只能憋着(转运方舱——艰难的一天(求转发))

• 由于病例以轻症和无症状为主,方舱医院主要功能只是“换个地方呆着”。对被转运者而言,唯一的变化就是从家中转移到了一个很不舒服的环境。

既然如此,为何不居家隔离而是要转运到方舱医院呢?笔者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 通过将病例集中到方舱医院,快速实现社会面清零,从而尽快恢复社会正常运转。

• 将病例集中在方舱医院,便于救治——这一点,在现阶段以无症状和轻症为绝对多数的情况下已然失去意义。

任何一枚硬币都有两面。方舱医院的问题在于:

• 大量人员集中在方舱医院,管理难度很大,自然会导致很多抱怨和吐槽;

• 大量人员集中在一起,有导致交叉传染(不仅是新冠也包括其他疾病)的风险;

• 加大社会管理成本,不仅是建设方舱医院的成本,还有管理、供应、转运等一系列成本。

从减少对民众的“折腾”角度而言,居家隔离更为可取:

• 降低社会成本

• 减少不必要的交叉传染风险

最小化对民众生活的冲击所导致的不适应(尤其是儿童)

我有一个梦想全文英文版(上海沉思录Ihave)(4)

反对居家隔离的观点主要有两个:

• 问题1: 居家隔离如何确保被隔离者“不乱跑”?

• 问题2: 居家隔离不利于尽快实现社会面清零

先说问题1。这个问题技术上容易解决:

• 对被隔离者安装“电子门禁”和门口录像监控,这一系统可以精确记录开门的次数和每次时长。

• 要求每次开门必须提前报告(例如集中处理生活垃圾)。

• 事先以书面或电子方式告知被隔离者违反规定的法律后果。

关于问题2,有几点需要讨论:

• 目前疫情仍未见顶,十几万甚至可能几十万的庞大病例数据,意味着转运的成本过高、对方舱医院需求压力太大;

只要实施有效的居家隔离电子监控,就能以同样的速度实现社会面清零只是定义不同而已,此时除了被电子监控隔离的家庭之外都属于“社会面“

• 有些病例,患有基础性疾病,居家隔离风险更低,转运以及方舱医院的环境会增加风险。哪怕出现一个意外事故,都是难以想象的舆论风暴。

因此,方舱医院和居家隔离的区别,其实是“视角差异”。从疾控管理部门角度出发,方舱医院最简单省事;从被隔离者角度出发,方舱医院意味着风险、折腾和不适应。而且,两种方案的效果其实没有太大区别。

如何协调这种“视角差异”?答案并不复杂:在不影响防疫效果的前提下,应最小化对民众生活的干扰(政治局会议: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如前所述,只要辅之以并不复杂的技术手段,居家隔离是更好的选择:

第一,居家隔离并不会增加防疫的风险;

第二,居家隔离并不影响社会面清零的速度(只需调整一下定义即可);

第三,居家隔离成本更低、对民众生活冲击更小。

基于此,笔者建议:

• 对于需要转运的对象,给予对方选择权:居家隔离或者转运;

• 如果选择居家隔离,须签署承诺书(可以电子版),明确违反规定的法律后果。

• 通过电子门禁、监控等手段进行动态管理。

在动态清零过程中,细节决定成败。我看到一位网友的吐槽很有道理:“从开始到现在,我已经做了18次核酸检测了!一定要做到转阳为止吗?!居家隔离一个月后再做可以吗?这样你们也休息我们也休息,可以吗?

我有一个梦想全文英文版(上海沉思录Ihave)(5)

事实上,冷静思考一下:既然大部分小区已经“足不出户”,在这种情况下仍继续一轮又一轮大规模核酸检测,除了增加交叉传染风险之外(奥密克戎传播性极强),究竟有何益处?全部在家“足不出户”静止两周之后,再组织大规模核酸检测,或许是更科学的抉择。

I have a dream。

- END -

记得转发给你脑海中第一想起的群~


我有一个梦想全文英文版(上海沉思录Ihave)(6)

刘胜军

坚持讲真话的经济学家

国是金融改革研究院院长

2014 年参加总理经济座谈会

70 后经济学家代表人物之一

著有《下一个十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