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飞鱼说史
战国七雄中,瓜分了晋国的韩赵魏三家是新兴的诸侯国,其余的秦、楚、齐、燕皆是相对比较老牌的诸侯国。
这七个诸侯国之间的相互攻伐和复杂的关系,共同演奏了战国这部精彩的乐章。
当然,虽然战国时期,诸侯国并不是只有这七个,但是因为它们是最有实力的万乘大国,其余的二流诸侯自然被“代表”了,这里暂不赘述。
相比较和平的时期,春秋的礼崩乐坏,战国的战乱迭起,也造成了时局的极其不稳定。
战国时期,诸侯国为了强大或者为了生存,迁都成为了一件习以为常的事。
战国七雄里唯一没有长距离进行迁都的是齐国,韩赵魏三家在分晋之后就由于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把都城南迁,分别迁到了新郑、邯郸、大梁,燕国也经历过五次迁都最后定都蓟城,楚国更是迁了六七次都城,只不过楚国的迁都几乎全是为了避秦。
那么秦国迁都了吗,当然迁了,秦国在历史上一共迁了9次,几乎是一路东进,最后折返回来,定都到了举世闻名的咸阳,这中间历时几百年。
那么,从蛮荒的西垂之地到繁华咸阳,秦国9次迁都,对华夏历史有什么影响?
秦国的这9次迁都意味着什么,仅仅是因为人口多了?当然不止那么简单。
九次迁都,步步强大。秦国被封为诸侯是在周平王时期,这时候秦国的任务主要是帮助周王室抵挡西戎,夺回歧地(《史记》记载:戎无道,侵夺我岐、丰之地,秦能攻逐戎,而有其地,与誓,封爵之),于是夺回歧地之后,秦国正式有了自己的封地,成为了名正言顺的诸侯。
这时期主政秦国的是秦襄公,他死后,秦人又退回了西垂,这也成为了秦国第一个国都,后来秦国开启了战略大转移,都城开始从西垂一路向东迁徙。
先后定都为秦邑,汧(又做千)邑,汧渭之会,平阳,雍城,泾阳,栎阳,咸阳,前三次都城范围是在今甘肃省境内,从第四次开始,秦国的都城已经迁到了今陕西省境内。
秦国前六次的迁都,是战略性的东移,毕竟西垂的蛮荒之地,太贫穷太落后了,而向着周朝的腹地靠拢,不仅能更好地维持稳定,也更容易和中原接轨,这奠定了秦国以后强大的基础,后三次迁都则表明了秦国谋求强大,进而窥伺华夏,统一中原的野心。
雍城到泾阳,秦国尝试摆脱旧贵族牵制。雍城是秦国作为国都时间最长的地方,从秦德公开始一直到秦献公时期,在这里的时间近300年,有19位秦国君主在这里治理秦国,当然这里也完成了秦国从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转变。
但是到了战国时期,奴隶社会制度已经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想要强大就要变法,变法势必会触及损害奴隶主们的既得利益,遭到他们的反对也在情理之中。
雍城近三百年的积累,这里奴隶制度早已经根深蒂固,想要变更,谈何容易,于是秦灵公时期为了摆脱旧贵族的牵制,就决定在泾阳建立一座陪都,逐渐转移政治中心和军事中心转移过来,用迁都的方式来削弱奴隶主的抵抗。
但是,此时真正意义上的国都还是雍城,雍城一直到秦王政时期都有着非凡的意义,后来秦始皇的生母赵姬就在这里生下了大阴人嫪毐的两个孩子。
泾阳到栎阳,秦国东出争雄。秦献公登上君位之前,秦国发生了内乱,这时候通过变法强大起来的魏国,趁机派大将吴起一举夺取了秦国最为富饶的河西之地,并且压制的秦国丝毫没有脾气。
秦献公继位之后,立志收复河西以及强大秦国,东出争雄的决心已暴露无遗,为了更好地让实现对魏国的作战,秦献公决定把都城迁到栎阳。
这时候秦国旧的奴隶主制度随着本次迁都进一步弱化,并且秦献公在栎阳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并且以栎阳为基点,对魏国采取了军事反击,初步转变了秦国总是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
不过到了秦孝公时期,商鞅开始在秦国大刀阔斧的改革,秦国综合实力迈了一层大台阶,商鞅看到了栎阳发展的局限性,于是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决定兴建一座更能适合秦国发展的大都城。
栎阳到咸阳,秦国为华夏大一统做了充足准备。这个都城就是举世闻名的咸阳,相比较栎阳在地理位置上的靠东,咸阳又稍微往西迁移了一点,这并不说是秦国东出的决心削减了,相反是强盛了。
古人把山的南面称之为阳,水的背面称之为阳,而咸阳这个地方,就在渭水的南面,嵕山的南边,两面都是阳,所以被成为咸阳,除此之外,此地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易守难攻,依山傍水,在战争中尽显优势,不得不说这是一座宝地。
秦孝公迁都咸阳之后,秦国内部的就奴隶主的势力已经在最大限度上得到了削弱,也为商鞅变法在秦国不被旧贵族的势力中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和前面迁都有一点不同的就是,栎阳城的规模较小,经过商鞅变法之后强大的秦国,吸引了很多来秦国做生意,亦或者谋求发展,亦或者谋求生存的人,这让栎阳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生产力了,迁都也是为了更好的强大秦国。
飞鱼说:从西垂之地到繁华咸阳,秦国9次迁都,对华夏历史有什么影响?秦国9次迁都意味着什么,仅仅是因为人口多了?当然不止那么简单,秦国的每次迁都都可以说是一次重大的战略转移,九次迁都,步步为营。
直到定都咸阳,秦国的大后方已经彻底稳固了,一直到秦始皇嬴政统一华夏,咸阳随着成为整个华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中心,可谓繁华一时。
说了秦国的迁都,我们再来说说其余山东六国的迁都,相比较秦国的步步为营,极具战略眼光,山东六国的迁都,似乎皆是被秦国压迫的不得不进行战略转移。
打不过了,自然要跑,就像楚国一样,面对秦国的蚕食,楚国就是一退再退,不退也没有办法,因为强大的秦国会碾平阻碍在前面的一切,通过战国七雄迁都的状况,也从侧面反应出了秦国强大意图吞并六国的心,已经不能抑制了。
对此,您怎么看?
参考文献:《史记》、《战国策》、《凤翔县志》、《咸阳年鉴》等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