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点病是鱼友新手最常遇见的疾病之一,对老鸟们来说,也许白点病并不算什么了不得的问题,但新手看到如密密麻麻的白点时还是难免怵头,尤其是这种病经常发作,且发作时往往会传染整缸所有的鱼笔者在初学养鱼时,也时常被此病困扰,有一段时间甚至不敢购买新鱼,生怕新鱼将白点病带入缸内,但即使如此缸中仍时不时爆发白点病,直到后来搞清楚了白点病的发病原理,从此才彻底杜绝此病,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观赏鱼白点病不能加温怎么办?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观赏鱼白点病不能加温怎么办(鱼非常好养观赏鱼白点病的防治)

观赏鱼白点病不能加温怎么办

白点病是鱼友新手最常遇见的疾病之一,对老鸟们来说,也许白点病并不算什么了不得的问题,但新手看到如密密麻麻的白点时还是难免怵头,尤其是这种病经常发作,且发作时往往会传染整缸所有的鱼。笔者在初学养鱼时,也时常被此病困扰,有一段时间甚至不敢购买新鱼,生怕新鱼将白点病带入缸内,但即使如此缸中仍时不时爆发白点病,直到后来搞清楚了白点病的发病原理,从此才彻底杜绝此病。

白点病常见于鲷科、鲤科和小型鱼类,尤其是草金上极为常见

白点病,又名小瓜虫病,其病症主要体现是鱼体表面遍布的圆形小白点,鱼的精神较差,游动异常,摄食减少,时常漂浮在水面,且时不时的蹭缸底或其他硬物,严重时导致死亡。白点病一旦爆发,几乎没有自愈的可能,如不尽快采取措施治疗,很可能满缸全灭。关于白点病的治疗方法却是老生常谈,无外乎2种:

(一)升温、换水、加盐法(又称“老三样”),将水温加至32度左右,同时在水中放入适量粗盐,并增加换水频率,也是鱼友推荐最多的方法,主要是利用小瓜虫不耐热的特点,一般在一周左右见效。不过笔者非常不推崇此法,见效速度过慢,盐对某些怕盐的鱼有较大伤害,而且有不见效的可能性(笔者曾在夏季32度时见过白点病爆发),同时容易复发;而且高温会导致鱼的新陈代谢加快,对氧气的需求量大幅增加,有缺氧暴毙的风险。

因此,若是对盐、药抗性较高的鱼(例如鲷科、鲤科、加拉辛、骨舌鱼科等),最好还是不要采用此法;若是怕盐、怕药的鱼患白点(如鲶科、多鳍鱼科、无鳞的古代类等),如不愿用药,可将鱼缸升温至34度以上(大部分加热棒上限是32度,笔者当年给鱼治病时用的是夜市地摊上买的劣质加热棒,温度极其不准确,有煮鱼汤的风险,但经反复调试后可以稳定在36度和43度左右,这种加热棒在治疗多鳍鱼科的锚虫病时也有奇效,以后会写),同时爆气,无需加盐,一般3天左右即可消灭白点,其后降温即可。但加温法的消灭不如药疗彻底,因此在白点消失后,换水时需尽量减慢流速,否则有复发的可能。

(二)药疗法,使用药物根据剂量投放入鱼缸内,直接杀灭小瓜虫及虫卵,在白点消失后换水将药物析出。号称能治白点病的药多种多样,如“黄粉”、“甲基蓝”等的外包装上都写有可治白点病,但实际上没什么效果。笔者在此推荐使用“硝酸亚汞”治疗白点病,鱼店大多有售,或可通过网络购买,是白点病的特效药,无需升温的情况下即可在1-2天内彻底根除白点病,且基本不会复发。由于该药的见效速度极快,有时甚至在一天内就将白点全部杀灭,因此可在白点消失后立即大换水,将残余药物析出,不至危害鱼的健康。

需特别提出的是,“白点净”药物中包含的成分虽也有硝酸亚汞,实际上功效不佳,见效较慢。笔者曾尝试使用过,没见到如硝酸亚汞那般的神速。有鱼友说“孔雀石绿”对白点病也是特效药,但笔者在听闻时已发现硝酸亚汞的奇效,因此未做实验,有兴趣的可以尝试一下。

但是,无论加温还是药疗,都有意外的可能,所以都不是对付白点病的最佳方案,以上仅是针对白点病爆发或不得不买带有白点病的鱼的措施。《孙子兵法》云“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做好预防工作才是最重要的。

根据笔者观察总结,虽然白点病是一种外寄生虫病,但实际上白点病更像是人的感冒,一般都在温度上下浮动较大时发生,所以只需注意少数几点即可杜绝白点病的发生。

(一)新鱼入缸:

做好过水工作可以防止掉八成以上的白点病

若是小型鱼,在入缸前需充分检疫,因为小型鱼无论是体质还是易感度都远超大型鱼。

如是在本地鱼店购买的小型鱼,可先观察同缸鱼只有没有白点迹象,若有白点迹象则尽量不要购买,不得不买的话(例如笔者早年在鱼市见到唯一一条七彩雷龙和唯一一条非洲黑龙,虽然患有白点却也不得不买,因为一旦被别人买走恐怕又要等1年)则可参考上述治疗方法在隔离缸中治疗;若无白点迹象,仅需做好过水工作即可;如是网络购买小型鱼,则需充分过水后,先在隔离缸中观察数日方可入缸。

若是大型鱼,尤其是大型肉食鱼类,大多数体质强壮,一般情况下无需担忧白点,仅做好过水工作即可。

需特别提出的是,如果在夏季网络购鱼,为了防止鱼在运输过程中因温度上升导致缺氧死亡,卖家往往会在包装箱内放入冰袋降温,此情况下一定要做好过水的工作,以防白点的爆发。

(二)换水:

日常养护中,只要换水工作做好,是不可能看见白点病爆发的

换水的过程是白点病最容易爆发的机会,但也是最容易预防的手段。在换水时只需将进新水的速度控制到尽可能的慢,使鱼可以充分适应水温和水质,白点病就毫无爆发的机会。

笔者在此推荐使用气泵管子流水入缸,并且最好把此换水方式养成习惯,笔者使用此法,已有十多年没见过白点病发生。若是非常小的斗鱼缸,则应采用水龙头滴水法换水。

打粉病(白鳞病、卵甲藻病)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打粉病与白点病的病情看起来颇为相似,其特点是鱼身上布满如面粉般的白色细小斑点,外形不规则,与白点病的白色原型脓泡不同。实质上是因为水质偏酸,导致一种嗜酸性卵甲藻寄生于鱼体表,若不仔细观察,很容易和白点病混淆。且打粉病采用白点病的治疗方法和药物都无效,因此很容易延误治疗。

打粉病的治疗相较白点病更为简单,无需加温下药,若在北方,直接大量换自来水即可(可使用气泵管子滴水法一次性换9/10的水,由于进水速度缓慢,鱼不会出现不适应的情况);若在南方,则可在换水后加入珊瑚沙等碱性物质调理。预防打粉病也非常简单,换水的间隔不要太久,一般见不到此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