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省会太原市,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简称“晋”,又称“三晋”。山西东依太行山,西、南依吕梁山、黄河,北依长城,与河北、河南、陕西、内蒙古等省区为界,柳宗元称之为“表里山河”。截至2018年,山西省共辖11个地级市。其中,就吉县来说,人口约11万,隶属于地级临汾市。吉县位于山西西南边隅,地处黄河中游东岸、吕梁山南端,西临黄河,与陕西宜川县相望。因为和陕西省仅一河之隔,所以吉县素有“秦晋通衡”之称。

山西省117个县人口排名(山西省一个县人口仅11万)(1)

首先,吉县隶属于山西省临汾市。在地理位置上,吉县东以石头山、金岗岭、姑射山为界,与蒲县、尧都区、乡宁县接壤;西临黄河,与陕西宜川县相望;南以下张尖为界,与乡宁县昌宁镇相接;北以处壑沟为界,与大宁县相临。因为和陕西省仅一河之隔,所以吉县素有“秦晋通衡”之称。就吉县的历史来说,早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在郡县制下,今山西省吉县一带属河东郡北屈县。汉朝时期,该地区依然隶属于河东郡。三国这一历史阶段,魏蜀吴三国鼎立,今临汾市吉县一带属曹魏的疆域,具体的建制平阳郡北屈县。

山西省117个县人口排名(山西省一个县人口仅11万)(2)

公元428年,也即北魏时期,废北屈县,该地区属汾州。公元497年,今吉县一带改属五城郡。北齐改南汾州为西汾州,北周改汾州。公元561年,北周设立大宁县,属汾州。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后,设立吉阳郡,今吉县一带属之。公元598年,隋朝在该地区设立吉昌县,改耿州为汾州。公元623年,也即唐朝建立后,将汾州改为南汾州。公元634年,唐太宗李世民这位皇帝在位时,今吉县一带改属慈州,天宝元年(742年)改文城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慈州。天佑二年(905年)改文城县为屈邑县。五代十国时期,今吉县一带属慈州。

山西省117个县人口排名(山西省一个县人口仅11万)(3)

最后,宋熙宁五年(1072年)废慈州,文城县废入吉乡县,属隰州大宁郡。公元1086年,恢复了慈州这一建制。公元1151年,改耿州。公元1190年,改吉州,今吉县一带属之。元朝时期,吉州隶晋宁路。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吉州属陕西承宣布政使司平阳府。公元1742年,清朝雍正皇帝在位时,将吉州升为直隶州,也即直属于山西省。到了1912年,吉州改为吉县,属河东道。1928年,吉县直属于山西省。1970年,吉县属临汾地区。到了2000年,吉县属地级临汾市。截至2018年底,吉县总面积达1777.26平方公里,总人口约为11万人,为山西省人口较少的一个县。对此,你怎么看呢?

文/情怀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