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是黑龙江的省会,在古代的时候,还被叫做“会宁府”、“阿勒锦”,再加上常年冰天雪地,又被称为“冰城”。

那么,你知道“哈尔滨”这个名字的由来吗?

在历史上,关于哈尔滨的由来,可谓是众说纷坛,主要有两个比较靠谱的说法。

100年前的哈尔滨比现在发达(哈尔滨是远东第二大国际化都市)(1)

第一个说法:阿勒锦说

这个说法是民间最常用的,也是被大多数老百姓所认可的说法。“阿勒锦”这三个字,第一次出现于一本《金史》当中,当时记载的是:“军还,穆宗于阿勒锦。”

根据当地的《哈尔滨考》中记载,在女真族的语言当中,“阿勒锦”的翻译词就是“哈尔滨”,代表着“荣誉、声誉、声望”的意思,因此,“哈尔滨”这个名字就慢慢流传了下来。

据说,在哈尔滨的中央大街,还有一家名叫“阿勒锦”的小店,就是根据这个传说来命名的。

第二个说法:努尔哈赤说

这个说法,还得追溯到清太祖努尔哈赤还没有当皇帝之前。

100年前的哈尔滨比现在发达(哈尔滨是远东第二大国际化都市)(2)

最早时,努尔哈赤还在女真部落当一个伙夫,后来逐渐得到重用,在万历二十六年时,被当时的女真部首领升为进京大使,带着一帮手下去北京进贡。

在路过今天的太阳岛的时候,努尔哈赤看这个地方环境非常优美,于是便问周围的人,此地叫什么名字。手下回答说:“此地名叫晒网场。”

努尔哈赤听后很不高兴,摇了摇头说:“这么好的地方,怎么能叫这种名字?不如我们给起个好名字吧!”

努儿哈赤说完,底下的人纷纷提出自己的主意,但都没有得到努尔哈赤的满意。

就在这个时候,有一位随行的文官站了出来,说:“我看此地就叫哈耳滨吧,哈是依照将军的姓,耳是天上的太阳,像极了我们部落中姑娘带的耳环,滨寓意着水上村。”

努尔哈赤听完,大喜,连喊三声:“好!好!好!”于是,这个地方就被叫做“哈耳滨”了。

后来,人们觉得地名中带个“耳”字不太好,但又不敢轻易改名,就改成了同音字“尔”,于是就变成了“哈尔滨”,一直流传至今。

100年前的哈尔滨比现在发达(哈尔滨是远东第二大国际化都市)(3)

哈尔滨虽然地处偏远,但早在22000年前,就已经有人类在这里生活了,后来也经历了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比中原地区也差不了多少,在金代时,哈尔滨还曾经是国都。

到了民国时期,哈尔滨的发展更加迅速,被誉为远东第二大国际化都市,哈尔滨滨江海关稳居全国六大海关之首,哈尔滨的火车站也是当时亚洲最繁忙的火车站,有直达欧洲所有大城市的车次,与巴黎、纽约等国际金融中心有直接业务往来,其发达程度比今天都高!

当然,今天的哈尔滨也不错,是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尤其是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已经成为世界四大冰雪节之一,吸引了全世界的游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