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计很多人与我一样,一看到“人心不足蛇吞象”这个短语,就会想到蛇要吞食一头大象,蛇心太贪了,一直把蛇作为批判的对象。

《山海经.海内南经》:“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意思说,巴蜀(现四川)有一条蛇把大象吃了,三年才将骨头排除体外,该有多难消化。战国策.屈原《天问》:“一蛇吞象,厥大何如?”用现在的话来讲,一条蛇想吞食庞大的象,真是自不量力?蛇吞象姑且真有其事,那自然就是蛇的错误。百度搜索将“人心不足蛇吞象”解释为,“比喻人的欲望得不到满足,就会做出蛇去吞象的事情;指人贪心,就会被自己的欲望所害”。

人心不足蛇吞象是什么道理(人心不足蛇吞象)(1)

某时读到陈宏斌老师在《同步阅读》发表的文章,对“人心不足蛇吞象”中的蛇,我们要重新认识,文章说法让人耳目一新,先将陈老师的文章择录一段。

“相传古时,在店集街上住着娘俩,相依为命,孩子取名象。一天母亲救了一条蛇,带回家喂养,后来蛇长大了,娘俩把它放到街南水塘,每天去看它。一天,象看到一张皇榜,上边说皇上有只眼坏了,需要蟒蛇肝做引(清肝明目)。象央求母亲找蛇,蛇张口说道,命是您救的,要啥都行,随即张口,母亲爬进去割下一块肝让儿子交给皇上。皇上好后封了象做官,后来象也得了类似病,央求母亲,母亲不肯说,再取一片蛇就没命了。结果象背着母亲来到水塘,说母亲患病了需要一片肝,还没有康复身体的蛇又把嘴张开了,象爬了进去,但象永远没有再出来,蛇死了”。

人心不足蛇吞象是什么道理(人心不足蛇吞象)(2)

从这段描述中,我们应该赞扬的是蛇,它感恩象的母亲曾经救过自己,毫不忧豫地不顾个人生命危险,再次献肝。由于蛇的伤口还没长好,当象再割蛇肝时,蛇命不保,咽气闭口,而象自然憋死于蛇腹。

对于"人心不足蛇吞象",看来不能就字面意思来理解,一味指责蛇,而真正鞭鞑的是作为人的“象”。“象”心不足,第一次因蛇报恩作出奉献后,致使“象”做了官;而“象”为保住自己的一只眼睛,且慌称母亲急用蛇肝,为满足自己私利,“象”太贪心,一味索取,最终自己命丧。

人心不足蛇吞象是什么道理(人心不足蛇吞象)(3)

互联网信息时代,打开手机,几乎每天都有因贪腐而被查处的案件报道,其中绝大多数人如“象”心一样。有的人被查处判刑后,曾面对镜头说出悔恨的话,说“已有这么高的地位,工资待遇可以一生衣食无忧,要那么多钱干啥?”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侯亮平查到国家能源局赵处长贪来那么多金钱时,说到“法院用得着,用来判刑量刑”。

这里我们不妨把蛇腹比作成制度框框,不少人有着“象”一样的心理,为个人私欲(利),不惜触犯党纪国法。在当代中国,别说有一定级别的领导干部,就是一般普通干部,虽说薪水俸禄不高,但基本生活还是有保障的。但如果要同别人去攀比,贪婪之心就会滋生,为满足私欲,就会采取各种不正当手段,甚至做出违法违纪的事情,获取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最终如“象”一样,死于蛇腹之中。

(作者:安徽廖鹏程)

,